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我国已进入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向和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对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应遵循内生性发展、融合式发展、结构化发展三大发展价值理念,形成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维互嵌”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量”“增量”和“变量”的推动力,进而与民族地区各类发展资源建立交互性耦合结构,设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一是提质存量,完善提升现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二是优化增量,加快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三是把握变量,持续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内生活力。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教育,其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民族地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突破领域与必然选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适应,注重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相统一的更高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价值逻辑表征承载着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社会价值和关照个体内生性增值的人本价值。针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我材何用”“千校一面”“一元管理”的困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应遵循以精准目标导向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增值赋能嵌合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以变革创新优化治理体系保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理路。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以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为起点,积极回应“我要发展”意识较片面、“我能发展”能力不充分、“我有机会发展”条件有短板等关键难题。其基本内涵即以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文化背景为实践基础,自我教育发展能力提升为发展目标的教育内生力培育过程,呈现为思想上的内聚力、能力上的发展力、机会上的环境适应力以及制度变革力四种形态。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一要催新发展思想观念,强化“有意愿发展”的内聚力;二要紧扣主体参与需要,提升“有能力发展”的发展力;三要夯实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资源基础,改善有环境发展的适应力;四要优化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制度支持,保障有权利发展的变革力。  相似文献   

4.
初步构建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为融合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乎每一个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特殊教育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涵盖了完备的政策法律支撑、有意义的保教实践、实用的支持体系、有尊严的包容环境四个方面。确定积极且明确的政策导向、构建完备而灵活的支持体系、建设德才兼备的学前融合团队、形成乐观积极的社会接纳氛围是建设高质量学前融合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扬州市融合教育发展格局是融合教育中国本土化实践的市域缩影。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扬州大力推进特殊教育普及普惠、适宜融合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农村学校优先、普特学校互促、资源共建共享”的城乡特殊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全市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民族地区加快推动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正是对时代之需与发展之要的及时回应。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外源性与内源性相统一以及结果性与过程性相融合等三方面的内涵特征,需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师个体的“标准化+特色化”融合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的优化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体系化发展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等4项基本任务。通过采用多点发力增强发展动能、多方联动共创发展路径和多措并举构建发展模式等行动方略,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民族地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步伐,提升其发展质效。  相似文献   

7.
乡村特殊教育现代化事关我国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局,具有基础性作用。这要求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运用社会文化建构的脉络解读我国乡村特殊教育发展的本土经验与特征。融合发展是乡村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度与实践方式,从“自发”到“自觉”再到朝向“适宜”是乡村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并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特殊教育特征。未来应进一步关注传统与现代博弈下的融合教育模式建构与特色发展,以县域为本大力发展乡村特殊教育,突出强化科学布局和劳动教育,建立以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为本的普特融合机制和以现代生态数字化农业为基础的特殊职业教育机制,致力于实现乡村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质量突围。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在此背景下,构建残疾儿童“适宜融合”的教育生态,对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特殊教育现代化治理水平,推进融合教育发展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随班就读“合而不融”的实际现状,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目标要求以及国外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为我国构建残疾儿童“适宜融合”的教育生态提供了现实依据。为实现特殊教育“适宜融合”的发展目标,需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融合教育的价值认同感,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融合教育机制,推进融合教育专业保障能力建设,提升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精神,构建县域内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教育局“普”字当头,“惠”为核心,以“师”为本,创建县域融合教育新格局,全力打造高质量省级融合教育示范区,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相似文献   

10.
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目前持续追求的教育目标和行动战略。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主要存在教育主体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教育资源配置相对缺乏公平等现实问题。为厘清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在教育主体之维上应追求更专业、更全面、更有活力的发展,在教育资源之维上应实现更为优质、均衡、公平的配置,在教育环境之维上应谋求更民族、更本土、更关怀的氛围,在教育文化之维上应保持更开放、更多元、更自信的格局。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强主体、强资源、强环境及强文化的“四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模式,并加强教育规范治理、构建帮扶机制,以及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朱兵 《江苏教育》2023,(45):39-42
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办好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扬州市宝应县立足县情,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奋力打造高质量、全覆盖的融合教育示范区。全县统筹安排资金、有效配置资源、创新思路举措,以“适宜融合、全面融合、优质融合”为目标,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深入强化普惠发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焕发生命光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践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难得的研究场域。基于民族地区教育实践去审视教育理论变革的时代精神,既是对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的把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学术路线的深化。民族地区教育的独特性、复杂性以及原创性的实践变革,凝聚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实践,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也为教育理论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逻辑。为此,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下完整地把握民族地区教育实践变革的内在逻辑,充分揭示民族地区教育实践变革的时代精神,以此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切实贯彻《北京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构建服务全体特殊学生终身学习的特殊教育体系,稳步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打造高水平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促进信息技术赋能特殊教育变革,完善资源保障机制,落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目标任务,让优质教育普惠每一名特殊学生,推动全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期间,江苏把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着力在解决特殊需要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入学关”“质量关”“出口关”问题上下功夫,推动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的能力建设。一是打通“入学关”,让特殊需要学生拥有更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二是把好“质量关”,只有高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才能够让特殊需要学生获得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三是统筹“出口关”,保障特殊需要学生顺利就业、融入社会,实现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也是激发民族地区内发动力的触点。从政策和理论视角出发以教育理念、资源供给、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监测体系五方面析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特征,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观念、资金、师资、课程、监管方面的困境。突围以上困境,需由粗放式的基本普及转向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践路向包括: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认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优质课程体系,着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监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如皋市以“江苏省融合教育示范区”项目创建为抓手,以“适宜融合、全面融合、优质融合”为路径,坚持政府主导,学段拓展,提高质量,特教特办,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普惠发展,在如皋教育版图上努力将特殊教育建成“全域均衡、全阶优质、全面发展”的高光区域。  相似文献   

17.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由追求义务教育的普及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新飞跃。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夯实乡村人才资本的重要利器,能够为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但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离农”与“为农”的价值选择困境,面临着城乡地区教育质量差距大、师资、生源力量薄弱等挑战,乡土文化历经价值涤荡,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因此,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乡村教育创新发展;补足乡村教育短板,厚植乡村文化振兴基础;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石;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明确乡村教育目标指向,进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推进乡村现代化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强国建设图景中,特殊教育是教育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的兜底工程。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走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道路,需要把握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表征。其内在逻辑包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论逻辑、从普及走向普惠的历史逻辑,以及聚焦优质均衡的现实逻辑。其基本表征包括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学科融汇、场域融合、制度托举和文化自觉。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需要补齐特殊教育作为“三段一类”教育的短板,摆脱特殊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困境。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规范化、系统化教育的起点,特殊教育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本文在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聚焦学前残疾儿童这一群体,梳理我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的相关规定,分析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以期为促进我国学前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总方略的指引下,民族高等教育要践行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发展使命。同时,民族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支撑引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承担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发展挑战。对此,要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学科布局与创新发展、区域定位与对外开放、政策引领与内生发展的关系,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抓手,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前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