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岚 《新闻界》2004,(2):50-52
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是促进广电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传媒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和竞争的潮流.导致一个重要后果便是许多以前各自为政的传媒企业产生了“跨产业”、“跨平台”、甚至是“跨部门”的合作动机,传统媒体由此破除了不同传媒间的传统壁垒,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电视产业价值链包括电视传媒产品的创意、生产、播出(发行)、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电视产业价值链运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媒介资本运营、内容运营、后内容产品经营、下游产品延伸、频道网络、广告和受众反馈等。通过对电视产业价值链构建的产业政策背景分析,对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构建现状及发展解构,基于完善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构建,提出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岚 《视听界》2005,(6):30-34
中国传媒产业以往发展缓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产业资本积累低,投资能力弱,产业资本积累和融资脱节,后劲不足。而西方强势传媒,如新闻集团、迪斯尼集团、维亚康姆、贝塔斯曼等年营业收入均在200亿美元以上,可以运营的资本规模都在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能够以资本手段大规模地对媒体进行购并、整合。传媒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①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筹集资本,大规模涉足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型媒体领域和市场潜力巨大的公众娱乐领域,逐步增强实力,建立巨型立体化传媒集团。本研究从公司战略发展研究的角度,以电广传媒为个案,通过专项问卷调查②,围绕建设传媒产业价值链与创造核心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在研究“首发”、“增发”、“以股抵债”与产业价值链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传媒企业多元化的并购重组对产业价值链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电视产业价值链包括电视传媒产品的创意、生产、播出(发行)、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电视产业价值链运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媒介资本运营、内容运营、后内容产品经营、下游产品延伸、频道网络、广告和受众反馈等。通过对电视产业价值链构建的产业政策背景分析,对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构建现状及发展,提出广播电视行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电传媒产业价值链现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岚 《视听界》2005,(2):4-10
本文通过一项关于中国广电传媒产业价值链现状的调查报告,尝试回答当前广电传媒产业价值链构建的现状和运作前景,传媒企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内部经营管理上存在哪些警示点和转折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岚博士新著《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与个案》近期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全面论述电视产业价值链的专著。该书在分析有关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在当前电视产业政策环境下,电视传媒企业资源共享和产业价值链接的可能性,并通过电视产业价值链整合系统,分析提升电视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同时为电视传媒企业多元化的资本运作与产业价值链扩张提出建议,并进一步探讨电视传媒企业如何在数字电视运营中建立新的电视产业价值链模式。《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与个案》出版@紫枫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6,(6):53-53
本刊讯李岚博士新著《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与个案》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论述电视产业价值链的专著。以产业价值链分析方法来判定电视传媒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发现一些方法以创造和维护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国内首位广电传媒企业博士后的研究成果,该书在分析有关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在当前电视产业政策环境下,电视传媒企业资源共享和产业价值链接的可能性,并通过电视产业价值链整合系统,分析提升电视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同时为电视传媒企业多元化的资本运作与产业价…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高度重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强调“大发展,大繁荣”的宏观政策支持下,对我国区域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资源位、区域资源位、文化产业资源位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郭鸿雁(2006)提出的传媒产业资源位分析框架,针对近几年来传媒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构建我国传媒产业资源位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传媒产业资源位的状况进行区域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各地区传媒产业发展的资源位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技术、生产、经营等领域的变革给传媒产业带来深层次影响,传媒产业价值链出现了垂直分解的倾向,导致各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呈现出独立化、模块化和边缘化的特征。价值链的分解促成了传媒产业以新的价值逻辑在内容、经营和资源等方面的业务聚合。随着产业边界的软化和要素环节的灵活分合,传媒产业价值网随之生成。技术提供的可链接性为传媒产业价值网生成提供了物理基础和底层逻辑,用户需求催生了价值增长的几重转向,内外部多重关系再造则是维持价值网动态平衡、实现价值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传媒产业价值网改变了传媒产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结构,为传媒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后发行时代传媒的“供求关系”步入了买方市场,期刊的商业运作模式发展到了三次售卖的阶段.我国期刊需要建立品牌营销战略,通过拓展品牌效应,建立和延伸产业价值链,以创新理念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传媒产业在经济、技术、政策等外力的共同推动下,进入了产业融合和体制改革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内,传媒产业的格局和发展走向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呈现出传媒产业内时政类部分的“二元融合”发展新模式和非时政类传媒产业的“发散扩张”发展新模式.我国传媒产业转型期发展新模式的未来走向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传媒产业的理论视角:控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现代传播》2004,(5):77-83
本文在充分讨论媒介的组织特性和媒介资源控制情况的前提下 ,通过说服研究、批判理论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和技术理论等理论框架 ,厘清传媒产业的影响力问题 ;并且运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概念解释传媒市场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政府在市场宏观调控方面的干预因素 ;接着从系统外部和内部即传媒的市场生存环境和竞争力两方面 ,对作为社会系统的媒介的影响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以期为进一步的传媒企业产业价值链和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第一次就中国财经传媒的发展所做的深度调研报告<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的摘要,从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构建的背景与意义、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现状、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重构、第一财经产业链构建的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强势中国财经媒体的支撑,需要一个能向世界传递财经权威信息的话语平台.第一财经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相似文献   

14.
对传媒产业现实情境的制度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明丽 《视听界》2008,(2):20-23
我国的传媒产业发展正从过去体制内的创新和扩张,向更加适应传媒产业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的道路上转变。过去“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二元运作机制,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出现了严重的制度障碍。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作为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一个中观背景,标志着我国的传媒改革步入了由中心突破带动边缘转变的新阶段,对体制这个变革内核的触动,第一次开始从根本上确定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改造的大潮中,传媒业首当其冲.在不断被颠覆与重构的过程中,整个传媒行业的生态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文章回顾了前“互联网+”时代我国传媒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弊端,重点分析“互联网+”时代传媒产业生态结构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变化:产业内向“崩溃”的融媒化、产业外向“崩溃”的泛媒化、产业“崩溃”重组后的生态化.在此基础上对传媒产业生态演化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民营电视产业价值链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进行深度剖析,研究如何建构中国民营电视传媒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优化、完善,打造核心竞争力。希望能为民营电视传媒企业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对我国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菲菲 《新闻世界》2010,(8):284-285
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是其技术背景、消费者背景和产业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正深刻影响着我国转型中的出版产业。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媒介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层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原有出版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以及新的价值链模式的构建,为我国出版企业的转型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冯春 《新闻前哨》2008,(7):71-72
网络信息时代.世界传媒发展趋势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化使传媒产业价值链的跨国界整合成为必然.数字技术的应用促使传媒产业向多样化发展,传媒产业趋向碎片化和分众化。中国广播电视业正处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转换、从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电信、广播电视、出版和计算机等产业之间的融合正如火如荼。相对传媒产业而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首先,几大产业的价值链节纵向分离,在横向交相融合,传媒产业的生产、传输和接收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一革命中已经观测到的变化和即将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媒产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快车道。为保证传媒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根据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和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分别制定了三种类型的发展战略:1.传媒产业发展试行战略,即"事业单位,产业化经营"的传媒发展战略;2.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即文化产业振兴专项规划;3.互联网+传媒发展战略,即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是一种具有经济力(即生产力、市场力、服务力、协作力、衍生力等合力)的联合性经营实体。在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不管是其发达程度如何,其主体产业只有两类:第一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自身,即人类生命产业;第二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社会产业,即人类社会物资产业和人类社会非物资产业的总称。可见,所谓产业发展战略在总体上就是指人类生命产业发展战略和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传媒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而且是一种"三级"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战略既是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即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又是产业发展"二级"战略,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就是说,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和产业发展"二级"战略既是传媒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模式性战略,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媒产业发展"三级"战略是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它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既具有指导、引领的功能力,又具有实实在在可操作性。超传媒大一体化是指借助于传播媒介的功能力所形成的两类传媒实体的总称,即整体传播媒介实体和整体传播媒介本体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传播媒介实体的总称。具体来说,所谓超传媒大一体化的两类传媒实体是指:1.相对于单体传播媒介形态的叠加型传播媒介形态功能力在其体系内部本能地发挥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传媒实体的总称,即传媒事业实体和传媒产业实体的总称;2.借助于互联网传媒功能力推促传播媒介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型传媒实体以及相关实体的总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应该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整体传播媒介融合体的生命空间,也可以说,传媒一体化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如果用公式来表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可见,要营造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必须以构建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为支点,以构建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为基础,全方位地创建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