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唱读教学”要不得刘飞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尚存在“唱读”现象。这种“唱读教学”表现为师生朗读课文时无意识的阴平阳平(即第三声和第四声声调)不分,语调轮环回转.且拖尾冗长.千篇一律.既不能表达感情,也无法分辨是歌是诵,教学效果不佳。一、“唱读”多是用...  相似文献   

2.
吴莉 《文教资料》2014,(31):114-116
当今社会女性称呼语“美女”一词流行,甚至有泛化趋势。本文从语言内部结构、现代女性称呼语发展、社会历史、社会心理等方面探究“美女”一词流行泛化的原因、发展脉络及其使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本学期,我将自己所任教的第十册教材中所有歌曲进行了“精唱”与“泛唱”分类教学的尝试,发现不但能顺利完成本册的歌曲教学任务,而且在音乐课上歌唱成了我和孩子们莫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包丹凤 《考试周刊》2010,(42):29-30
称谓是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份的指称,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近几年来,流行称谓语“美女”似乎大行其道,在多数社会交际场合都可以寻觅到其踪迹,大有取代“小姐”“女士”等传统女性称谓语的势头。本文试对“美女”称谓语流行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一些语言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民族主义”文艺和“战国策派”文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相提并论的,被斥之为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流派。研究证明,它们是两个性质迥异的流派。通过对其成员组成、文艺观、时代观以及理论渊源几个方面的辨析表明,“民族主义”文艺派是为国民党政治统制“代言”;“战国策派”文艺则为中国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殿堂中赢得一席之地而“立言”,同时还是实现该派“战时文化反思和重建”主旨的一支重要力量,自觉承担着五四以来改造国民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读起这美妙的诗句,我就对莲步轻移、低眉浅笑的古典美女神往不已。可恨本小姐没能生在古代,如何圆一下古典美女梦呢?——有了,我可以按古典美女的标准对自己进行特别训练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坚信自己可以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古典美女! 所谓美女,当然首先是指外表上要漂亮啦。本小姐的长相嘛……还过得去!只是古典美女不仅要求姿色动人,更在于举止的温文尔雅、含蓄羞涩——走路最好是碎碎的步子,说话最好是柔柔的声音。本小姐  相似文献   

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但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非易事。他们朗读的一大缺点就是爱“唱读”。朗读时总是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  相似文献   

8.
五岁时,懵懵懂懂的我看着电视上有许多打造美女的节目,几十天下来,他们都有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蜕变。看着那些相貌平平的人被打造成帅哥美女,我心不禁想:“难道我自己不能把自己打造成美女吗?”说干就干,我心里已暗暗地定下了打造“美女”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今天,是个令我振奋的日子,妈妈正好外出买菜,我“蓄谋”已久的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哈!哈!哈!妈妈刚走没多久,手脚麻利的我,一下子先搜齐了所有的用具(夸张罢了,只有口红、镜子、尺子和笔、衣服,少得可怜)。我用口红在嘴巴上厚厚的抹了一层,左看右看,挺别扭的。经过我长达十几分钟的“…  相似文献   

9.
“帅哥”和“美女”的称谓原本是对长相较好的人的一种称赞,但现在有泛化的趋势,成为城市青少年和中年群体的流行称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做定量分析,探讨了“帅哥”和“美女”称谓的使用群体特征、使用情境和使用动机等,并就泛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女”     
也许你会惊讶:一个大男生干吗要写"美女"呢?那么我告诉你:因为现在社会上的"美女"实在太多了,而与这些"美女"有关的事,实在很值得品味. 春节期间,我去街上玩,坐车时遇到了一个"美女".她是售票员,说话的声音很柔,很甜.我坐在后排,看她在前面收费.她向一位小女孩要了双倍的车费,理由是:"大年初一嘛!"那小女孩交钱后,好像都要哭起来了.轮到我时,我装着很凶的样子,坚决不给双倍,她也没坚持.当时我就想:这种人啊,欺软怕硬,算什么美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学史,论定孙犁为“荷花淀派”盟主,其实这一流派根本不能成立,其一,从未形成过具有“荷派”风格的作家群体;其二,追溯孙犁个人创作的历程,虽曾写过《荷花淀》及其同类短篇小说,但自中篇《村歌》始,荷派风格渐次消失,作变征之唱,创作具有了折人风致,所谓“荷派”云,不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2.
当下“美女”的大量出现及“美女”现象的风靡一时,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通过对这种现象的非正常发展态势及其走向的审视和思考,揭示出在全球化及经济发展影响的大背景下大众审美趣味审美态度的变化,对“美女。的心态和行为作出了合乎伦理和社会规范的理性调适和定位。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是对学生直观发生影响,激发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教唱歌曲的效果好坏与否,教师的范唱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把一首歌范唱得正确、熟练,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这就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开端,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产生兴趣和美好的感情。如果教师范唱唱得呆滞,没有情感,缺乏表现力,那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唱情绪。廖家骅在《音乐审美教育》一书中说:“音乐教学必须注意以情动人,必须有真挚的情感投入,充分从教材、教法等方面去发挥感情的力量。如富有感情的范唱……”这是…  相似文献   

14.
“美女经济”,是指利用女性的容貌、身体以及性的特征来刺激消费,追求商业利益的经济现象,其宗旨是开发美丽资源,服务市场经济,其本质是以美丽为介质,传播、提升、放大经济价值。美女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引起女性主义者对“美女经济”的质疑。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美女经济”和美丽资源开发的管理,使其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施光南先生曾说:“音乐的灵魂是旋律,歌唱的灵魂是情感。”只有唱情才能动听,只有唱情才能给人以“同声相应,同气共求”的真情实感,使人“情通”而“神往”,共同进入“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在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里,交织融汇着为人类所特有的各类感情,忧有百种忧,愁有千种愁。而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歌词能够通过人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到企业搞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都能按时召开职代会,但职代会召开的质量往往不是很高,比较明显的缺点是在职代会会场上,大都是由厂长经理唱“主角”:会议虽然由职代会主席主持,但会议的内容大多为厂长经理的长篇报告所垄断,讨论和审议不仅时间短而且份量轻,职工代表成了听报告的听众和举手表决的“机器”。  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法定机构。在职代会上应该由谁唱“主角”,这是一个简单到人人都知道答案的问答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由厂长经理唱“主角”,职工代表成“配角”的错位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厂长经理…  相似文献   

17.
“常州词派”崛起后,“浙西词派”无论在理论倡导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影响都没有消失。作为一个在词坛存在很长时间的流派,一定有其合理性,这是“常”、“浙”两派共存与交融的基础。但浙派毕竟是强弩之末,厉鹗之后再无大家,这种态势决定了两者的共存与交融是以常派为主导。  相似文献   

18.
花间词派和婉约词派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在我国词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婉约词派是在花间词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两者之间具有相同点又存在着不同之处。本文试从存在时期、题材和内容、审美欣赏角度、流派内涵广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五个方面来探析花间词派和婉约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 ,笔者应邀参加了西部某地召开的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与会者均系“西部人士”。大家深感西部大开发能否成功不在于其是否是“西部” ,而在于西部人们的观念转变之程度 ,在于西部的开发政策及开发环境是否到位和具备。倘若西部搞“酒肉 美女”式开发 ,即靠“大摆宴席”吸引东部人士、靠“美女过招”招揽老外 ,恐怕是事与愿违的。身居西部 ,深知西部越穷越讲究“吃”并把此誉为“吃文化” ,且不说“逢会必有席、有席必有酒、有酒必喝够”已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 ,就是一般性的公事往来也必先考虑准备好酒肉 ,仿佛只有…  相似文献   

20.
这个世界盛产美女.对美女的评判标准东西有别,古今不同. 古时候,中国的美女,大都以帝王将相的取乐为审美走向,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美女就是豢养在后宫里的宠物.减之一分则太瘦,增之一分则太肥.结果上演了无数的《宫心计》《甄嬛传》,内斗不断,倾覆朝廷.这种美女即使好看,给予皇帝老儿和那些臣子们的,却是负能量.按这种审美标准,王昭君和李清照未必算美.但在世人眼中,她们却是美的.一个为了和亲安邦牺牲自己远嫁异乡,一个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们产生的正能量,让自己成为古今美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