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疍民获官方准许上岸定居的历史始于清中叶。新中国成立后,疍民开始了大规模上岸的进程。新近的研究对上岸后都市边缘区继续从事渔业的疍民关注不够。文章简述了珠三角疍民族群的历史及其上岸历程,基于田野调查,呈现出广州渔民新村疍民上岸半个世纪之后,传统生计方式所发生的由内河向沿海的空间转移,民间信仰所经历的从水神、海神到水陆共管的土地神崇拜的演变,日常生活随开渔期、休渔期调节,并分析了其在都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疍民作为传统水上居民,因其熟悉水性、善于操舟弄潮,历来是官府关注的重要水上力量,较早被纳入封建王朝军队体系。南汉刘鋹时期设"媚川都",招募疍兵从事深海采珠。宋元时期,随着我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疍兵无论是在运输漕粮、解决民生问题还是保家卫国、维护统治秩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以后,海防形势日益严峻,征召疍民加入水军已成常态,所以在历次海战中均可见疍民的身影。"海阔疍家强",疍民因其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而成为封建王朝水师的重要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海水污染给养殖业带来了困境,海南疍民的传统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本文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调查了解海南疍民的生计、收入、生活和消费等生存现状,揭示生境变迁中他们的生计延续和生活适应情况。调查表明:目前一半以上的海南疍民家庭生计依然靠以捕捞和养殖为主的渔业维持;海洋生存技能跟年龄有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掌握程度越好,反之则越差;收入随着生计困境呈相对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序经认为,"个人主义"是尊重与发展个性的学说;它是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主力,也可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力。"个人主义"是陈序经西化思想的实现途径。他意识到了个性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以一种新的思维视角解读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困境。其个人主义所提倡的充分发展个性及对文化主体性的自觉塑造,体现出个体的创造意识、自由精神及改造固有文化、探求中国文化出路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5.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刘介民 《文化学刊》2009,(5):103-107
凸显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俗”,即民间习俗;一是“民艺”,即民间艺术。岭南民俗艺术的精神传承,就是把民俗和民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岭南民俗艺术的基本特征、独特风采、文化内涵等。虽然,民俗与民艺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各有各的目的和要求以及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但两者同出于民间,又互相重叠、互为交叉、互为作用,甚至是不可分的”。所以有必要放在一起研究。“民俗艺术”这个概念更好地反映了作为文化形态、艺术形态以及生活形态的民间艺术的形态样式。岭南民俗艺术的精神传承,是考察风俗习惯如何与艺术结合,如何利用艺术的形式以成风俗;从民俗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和从民间艺术中探讨其精神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明儒重民观的概述和探析,阐明自先泰儒家以来对重民观的承继与发展,即从"以民为本"的重民观发展到"由民为本"的重民观,尤其是黄宗羲的"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天下为本,君为客",君臣都是"天下的公仆";废"一家之法"以及"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把学校视为议政、参政、教育、监督的机关等,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民本思想的重民观,并且向近代民主主义的民本思想转化,极具进步意义,对现代文明也有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论荀子的君民关系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荀子的君民关系说廖名春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重点。如何认识君、民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荀子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荀子提倡“礼治”,主张“明分使群”,因此,他对君主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视。在荀子的眼中,君主的重要性主要有二:...  相似文献   

9.
田文羽  徐梅 《文化学刊》2023,(7):99-102
汉写民文学生发于20世纪80年代,从以迟子建为代表的早期汉写民文学到以李娟为代表的新时代汉写民文学,在其发展历程中,诸如描写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等书写重点被一以贯之。但随时代发展,汉写民文学不论是在创作主体的行文创作思维、方式还是在文本的意识表达层面都有了较大改变,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团结意识,使其成为文学层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如何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多种解决途径的作用下,如何切实达到理想的效果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刑事上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给为解决民事执行问题提供了思路,利用民刑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切实执行的目的。目前在民事执行程序与拒执罪之间两种解决路径的衔接问题上,立法对此的着墨较少,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操作困难。从民刑两种解决路径的价值角度出发,对二者的选择与衔接问题进行分析。放眼国外,民刑手段结合的衔接程序如裁定调查开示程序、检察官情报收集制度等对我国民事执行程序与拒执罪之间的衔接问题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京剧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戏曲艺术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和研究价值。而京剧团体——培养输送京剧演员的摇篮,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弘扬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600名民汉合宿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综合阐述"民汉合宿"制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和弊端,分析新疆高校"民汉合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从宿舍人员分配、日常管理等方面给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05,(4):62-63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目前客家人的聚居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一员,一个具有显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梅州,不仅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  相似文献   

14.
近一段时间,在中国民歌歌坛流行着 一个说法,预言“四大民旦”将要被“四小民旦”取而代之。这“四大民旦”指的是彭丽媛、宋祖英、张也、于文华(原来这个位置是董文华,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由于文华顶替),而“四小民旦”则是曝光率不相上下的张燕、祖海、汤灿和陈思思。 不过,在“四小民旦”里,陈思思应该算是资格最老出名最早的一个了,她是中国流行歌坛第一位签约的民歌手,在中唱广州公司颂今音乐工作室的包装下,曾成功地推出了《情哥哥去南方》、《刘三姐>、《中国女孩》三盒个人专辑。特别是《情哥哥去南方》这首歌与于文华的《纤夫的爱》一道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新民歌热潮,陈思思也由此走红。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商品经济的作用促使社会阶层分化,底层写作成为文坛瞩目的热点。但是作家普遍都走向了代言人式的写作模式,不是真正的底层再现。在城市浪潮下兴起的山寨文化是否就是底层文化的真实状态?本文以《高兴》为例,分析了山寨文化把知识分子笔下的代言人式的底层写作转化成山寨民的娱乐化,都是非底层化的身份:代言人与山寨民。代言人到山寨民不但是对底层灰色的五彩化,更是言说对象主体的变异,是彻底的非底层化。  相似文献   

16.
菇民戏是浙西南龙庆景一带菇民们所喜爱的地方剧种。自形成至今,菇民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考察其传统剧目,发掘其传统剧目的形态特征,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地方剧种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叶春生 《文化学刊》2013,(4):135-138
民俗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民俗文人事象,正是通过这些地域民俗语言的言传身教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本文以深圳地区的本土民居(含广府、客家两民系)所操的待业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指出人群混杂、言言交错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汇、语态、语音都折射出这一地域民俗的特异涵义,要仔细体味领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资源,进行立体研究,使民俗语言这一学科确立起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孟定恭是清末民国时期达斡尔族著名文人,著有《布特哈志略》、《人生指南》两部作品,其中《人生指南》遗失已久,论者阙如。该书内容构思、写作风格主要体现出中西兼容并包、古今新旧参半的特点。其写作目的是为了革除时弊、重振颓风。对当时社会风习和生活状况也有所呈现,是研究清末民国时期布特哈地区民物风情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3,(1):83-83
陈秋、苏日娜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女性民俗研究首先要关注的是民俗社会中与女性俗民有关的民俗事象,在此基础上思考民俗社会中女性(社会)性别规范的养成,女性和男性在民俗生活的互动中如何扮演其角色,进而考察“民俗社会”如何建构规范“民俗之民”的“社会性别”。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公交车上的一次经历,让四川广安农村来重庆当"棒棒"的余兴民对城里人心怀恐惧。日前,仍是在公交车上,一小学生为患病的余兴民让座,余一时感动流泪。"城里也有好心人!"女售票员王燕说,售票三年,为"棒棒"让座的几乎没有。有人给自己让座,余却仿佛得到大恩赐,竞以泪水表示谢意,这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余兴民三年前的经历,如果我们不把这当成故事来看的话,不知算不算是农民工在城市受到有形无形的歧视、非公平待遇的一个缩影。三年前,余兴民帮人卸煤炭,坐车时身上煤灰弄脏了旁边一乘客的裤子,该乘客扭位他不放,说裤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