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科技英语翻译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变译理论应运而生。全译理论和变译理论皆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理论,翻译理论是一般翻译理论,变译理论是全译理论的补充和说明,全译理论和变译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全译理论和变译理论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并分析了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翻译开发意识是一种能够根据读者对象的需求确定全译或变译的观念.全译意识是现行翻译教学的目标,而变译意识则是亟待改革增进的新要素.  相似文献   

3.
"变译"概念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探讨了翻译学中的“变译”概念及与其相对的全译、变译的适用范围与长处。结合当前翻译教学簟现状,提出将“变译”这一概念引入翻译教学,建构新的翻译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翻译及应用能力,使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政府网站英文版正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五大翻译伦理范式为政府网站英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全译与变译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启示,即对译、增译、减译、移译、换译、分译、合译"全译七法"和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译、仿作"变译十二法"可并行不悖,兼而用之。  相似文献   

5.
"变译"是相对于"全译"来说的,又可以称"非完整性翻译"。变译理论是经过多年的翻译实践演变而来的,科技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英语,其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传达科技知识。如果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灵活应用变译理论则能够大大提高译文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变译理论的内涵、特点,用实例分析的方法阐释了变译理论应用于科技英语翻译中的技巧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译的方法也是我们所说的全译的策略,在翻译领域中我们对于全译的策略有七种方法论述,其中最为常用的为六种方法,但这六种方法中却以对译,增译和减译最为常见,本文重点阐释这三种翻译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萍香 《考试周刊》2011,(22):36-37
汉英旅游资料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化翻译,更是一种文化传递,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汉英旅游资料翻译的难度。变译理论的提出,使我们不再拘泥于全译的翻译模式。变译理论中不同翻译方法和变通手段的综合运用,为汉英旅游资料翻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变译策略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考试周刊》2009,(32):31-31
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部分,无数的学者在这一领域不断钻研,并把重心放在了全译上.以求达到翻译对等。然而诗歌翻译中的翻译对等是很难,甚至说是不可能达到的,黄忠廉教授对翻译变体理论的提出为诗歌译员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功能理论给了变译策略很好的理论支持.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标准和策略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从功能理论、变译定义及变译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期说明将诗歌翻译与翻译变体理论结合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从变译与全译两种最常见的翻译方式对影响译文的社会、语言、译者、读者等诸多要素的简要分析.指出不同的原文处理方式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尤其是译者方面的因素。进而说明翻译的一般现象和规律.为翻译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旅游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从翻译的目的、功能、文本类型、文本规约四个层面.分析了李白纪念馆景点介绍原文本,内省翻译策略制订过程,最后指出旅游翻译应该以“游客”为中心,实现翻译文本的交际功能为目的,“变译”为主要策略,达到其目的充分性为旅游翻译的评价标准,而非静态的对等论。  相似文献   

12.
自译性质及其自译者动机决定自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采用变译策略。拟以关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英-俄自译作品Lolita为例来探讨变译问题,利于更深入地理解变译及其翻译实质,研究变译策略及其原则,思考变译者素质,同时也为自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该理论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译者翻译旅游资料要做到“内外有别”,恰当采取变译策略,达到文化传真,对中国旅游资料英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适应论视角来诠释翻译中的变译行为,论证翻译中的变译是译者为了译文适应译入语的接受文化语境而有意为之,其目的是保证跨文化的交际成功,变译是同全译并行的另一种翻译策略系统,有特殊的语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习语翻译不仅是笔译中的一大难点,在口译中也是口译员难以逾越的一道屏障.本文拟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出发,在目的性法则、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的指导下,通过笔者口译实例分析变译理论及其具体手法对商务口译中习语翻译的适用性,并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口译中习语的变译处理尺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Sony(索尼)商标的成功经验,及列举对比英汉商标词的特点,从而找出适宜于汉语商标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对等翻译法、谐音反译法、拼音英化法、拼写变异法、组义拼缀法等。对于中国企业找到金钥匙,打开世界大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翻译活动繁荣的今天,中国无论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还是在翻译教学中,都没有给纯翻译理论以应有的重要地位.纯翻译理论优于特色翻译理论与应用翻译理论.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发展来看,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纯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8.
"水门"事件引起中国门文化变异的同时,翻译过程中许多西化译词也成了汉语言文化发生变异的诱因。译者的词汇创造欲和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与读者对译词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期望是汉语言文化变异的主要根源。通过避免过度音译以及音译时遵循必要的原则是汉语言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中实现"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随着全球化以及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翻译工作者对于“信”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的认识。黄忠廉先生基于“信”提出了变译。然而变译多被局限于科技翻译领域,甚少将其放在文学翻译的背景下进行探讨。该文以布莱克的《浮生六记》译本为例,探讨变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20.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商标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通手段使译文顺应商品的特点、目的语语言系统、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消费者心理等要求,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