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位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成绩卓著的艺术大师。他继承和发展了俄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优良传统,并把它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天才的艺术家”。托尔斯泰一开始步入文坛就抓住了沙皇俄国的基本矛盾——贵族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并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进行  相似文献   

2.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创作曾经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同时它使人类艺术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者高尔基在谈到以天才的力量震憾了全世界并且给俄国招来了“全欧洲的惊奇注视”的作家托尔斯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钢琴家玛塔·阿格里奇的传记《童子与魔法》进行分析,发现书中关于天才的叙事存在两个特点:天才是天生的、天才互相吸引。对"天才叙事"的初步探索,为后续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的创作标志着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不仅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比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的第一等作品。”(见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高尔基对这位伟大的作家也有极高的评价:“伯爵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可以说是我们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是俄罗斯文化的珍宝;他的文学遗产,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甫·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出生于雅斯纳雅·波里雅纳的一个贵族家庭。1844年进喀山大学东语系学习,后转学法律。1851年,加入沙皇炮兵部队。1854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退役回家。除1857和1860年两次出国旅行外,此后,在几十年中,主要从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两个最伟大的孤独天才。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探索人生真理,在青少年时代就为生命的最终归宿是死亡而感到无比恐惧。他一生中不断有新的追求,这种追求有很强的超前性,连他的朋友和亲人都不理解,和其他贵族更是格格不入。他与沙皇政府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对俄国腐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尽力讽刺和挖苦。他具有“革命家的情绪”,可是得不到革命者的理解、同情,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受到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的指责。托尔斯泰夫妇都有一种倔强的性格,双方在家庭财富、精神追求、两性生活、政治、沙皇、贵族身份等一连串问题上产生不可调和的对立。夫妻双方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都往对方流血的伤口撒盐,视对方如仇敌。夫妻矛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时,他只好孤独地离家出走,孤寂地死在一个小小的火车站。这是他孤独一生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耿长彦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5):60-63,66
通过对《复活》中的"复活"进行分析,探讨托尔斯泰主义在《复活》中的集中反映:高尚——天真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精心绘制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的雏形;蜕变——社会的罪恶,揭示了两个阶级的地位悬殊、贫富对立和命运相悖的社会本质;复活——虚幻的追求,是托尔斯泰宣扬博爱思想、道德至善和不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复活》中"复活"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比天才重要,只要有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去主动学习。可见,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以趣促学。激趣的方法、手段很多,笔者仅就电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激趣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得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吕叔湘先生也曾有一段非常  相似文献   

10.
多维解读     
<正>"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有一次为了拜访托尔斯泰,在出发前,对于该穿什么样的裤子,契诃夫考虑了整整一个小时都无法决定下来,他换了一条又一条,都不满意。穿上窄的,他在想托尔斯泰肯定要说:不像话,这个蹩脚作家;而换上宽的,他怀疑托尔斯泰又会说:快赶上黑海了,这个无赖……契诃夫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感受如此在乎呢?这或许可从他的谈话中找到答案。有一次契诃夫满含深情地对蒲宁说:"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您想想吧,是他  相似文献   

11.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可见,有一个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托尔斯泰1908年80诞辰和1910年忌辰期间曾写过一组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科学地论述了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的矛盾以及形成这种矛盾的根源,高度评价了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并号召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要接受""要研究"托尔斯泰的文学遗产,为无产阶级的文学评论树鼢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培养学习教学的兴趣"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项任务,因此,兴趣的培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数学特点来说,它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千百年来的"填鸭式"题海战术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始终挣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理想主义的核心就是平等博爱精神,具体表现为"不以暴力抗恶"和"全人类普遍的爱",是善良、爱和自我牺牲.它是评价生活的道德标准和生命的意义所在."托尔斯泰理想"实际上是人类对美好的生活的企盼,只是由于有了它,尘世生活才获得了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短篇小说<舞会以后>表现了托尔斯泰对"人"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曹禺是中外文学史上匠心独具的天才作家。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但在人物肖像、心理刻划等方面有着同中见异的特点。该文通过对两位大师创作手法的比较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俄历,公历十一月十日)黎明前,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八十二岁的高龄,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和庄园离家出走。由于一路上饱受风寒和辛苦,终于在十一月七日(俄历,公历二十日)清晨六时零五分,以肺炎和心脏衰弱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长逝。托尔斯泰逝世的噩耗立即传遍全世界,引起各国文艺界人士的震惊,因为他的逝世,不仅是俄国文学的一个重大的损失,同时也是全世界文学的一个重大的损失!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给予托尔斯泰以很高的评价,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并且说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在托尔斯泰逝世以后,列宁还又写了好几篇文章,其中指出:“列夫·托尔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是表现人类内心生活的大师,在创作实践中,他创立了卓越的心理分析方法--"心灵辩证法".罗曼·罗兰创立了揭示创造精神发展全过程的抒情性的心灵辩证法,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心理描绘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他们的成就都在现实主义小说上。巴尔扎克的作品揭示了金钱在人类心灵中引起的各种欲望以及欲望破灭后的种种惨状。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托尔斯泰的艺术博大精深,他以特有的概括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他的作品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在于再现微观世界,洞察人的内心奥秘,为后人描绘出了"托尔斯泰时代"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而言,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给费特的信中说:“我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波里库什卡》,这位伟大天才的力量使我为之惊叹……有些篇章,真是奇妙绝伦,甚至使你的脊梁骨感到发冷……巨匠!巨匠I”,对托尔斯泰的赞誉一般总是和他的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联在一起的,对托翁才华的肯定,几乎是世界性的。值得注意地是,屠格涅夫对大师赞扬和惊慕的原由和出发点,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