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宝三载,李白被玄宗视为“非廊庙器”从长安逐出,政治上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他“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化为泡影,于是怀着无比怨愤的心情决计遁入方外,寄情山水,无聊地度过了七个春秋。天宝十载,他终于按捺不住报国壮怀的复苏,意欲弃文从军,到边塞去为国效命疆场。可是,当他到了当时“天子非常赐颜色”的安禄山所镇守的幽州,却发现安禄山正在大肆招兵买马,准备暴乱。他立刻返回河南,欲向朝廷陈述真相,但听人说,安禄山正深得玄宗宠信,凡弹动安禄山者,不但无尺寸之功,反有杀身之祸。李白忧心  相似文献   

2.
嘉祐二年省试,苏轼因赋试不中格,被考官落下,省试时参加说书举考试的成绩就成了他的唯一希望。景祐制书规定:进士、诸科举人通三经以上,亦即试通经义前提下,若省试或殿试被黜,都有一次陈牒再试经义的机会,合格者则进入殿试或授官。作为嘉祐二年的说书举人,苏轼省试被落之后,利用说书举通三经、过落外再试之制,别试《春秋》义十道,遂取得殿试资格。苏轼殿试仅列第五甲,但说书《春秋》第一使他获升甲待遇,升入第四甲乙科,跳过守选,释褐授福昌县主簿。总之,苏轼的科考并不顺利,成绩也不理想,决定其命运的考试决非诗赋或策论,而是省试期间先后两次考通说书经义的经历,尤其后一次考试直接决定了他的殿试资格与授官。  相似文献   

3.
校工邵师傅     
张蛰 《教师博览》2011,(4):30-31
校工邵师傅叫邵天宝,大家都叫他天宝,这么多年学校里老的少的都这么叫他。我一开始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叫他天宝师傅,过了很长时间知道他姓邵,就改口叫他邵师傅。第一次喊他邵师傅的时候,他非常不习惯,局促不安半天。他是靖江人,1982年就到学校做临时工,  相似文献   

4.
郑晓龙 《山东教育》2010,(7):102-104
一、师生共同回忆与三首诗相关的杜甫主要生平事迹,明确三点 1.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最后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相似文献   

5.
溪上遥闻精合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郎士元《柏林寺南望》此诗作者郎士元,字君胃,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年)擢进士第,唐代宗宝应初年,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官至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  相似文献   

6.
皇甫冉是盛唐天宝——大历年间的著名诗人。润州人。十岁能文。中过第一名进士。作过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大历三年迁左拾遗,又转左补阙。五十四岁而殁。他和他的弟弟皇甫曾,都以诗名,可谓“两枝丹桂一时芳”。高仲武说他:“自擢桂礼闱,遂为高格。往以世道艰虞,避地江外。每文章一到,朝廷作者变色。于词场为先辈,推钱郎为伯仲。”钱郎指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大历诗派“风调相  相似文献   

7.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四和《别内赴征三首》,旧说认为,前者是天宝十载(751)为鲜于仲通伐云南而作,后者是天宝初应玄宗征诏时作。本文根据二诗内容、李白行踪、史书记载等,考定前者是天宝十三载春夏间为杨国忠征天下兵伐云南作,后者是至德元载(756)冬应永王征辟赴江陵幕府时作。旧说错误。  相似文献   

8.
刘方平,唐开元、天宝时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人。高祖政会,为唐开国元勋,封邢国公。祖奇,武后时吏部侍郎。父微,吴郡太守,江南采访使,家世甚贵。天宝九载,诗人人京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人军幕,怀才不遇,退居颖水、汝水之滨,终生不仕。工诗,与元德秀、皇甫冉、李欣等友善,并为萧颖士所赏识,誉之为“山东茂异”(《送刘方平、沈钟昌秀才同观所试杂》);  相似文献   

9.
唐玄宗李基隆早年励精图治,使唐代社会至开元年间达到鼎盛的局面,但是到天宝年间,却由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一变而成了一个糊涂荒淫的天子。他在对外关系上改变了唐初与边疆南诏、吐蕃等少数民族“合同为一家”的和睦共处的政策,扩张开边,穷兵黩武,发动不义战争,这就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也给中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其中最突出的是伐石堡和征南诏。天宝十载(751)四月,伐南诏,大败,唐军死者6万多人。奸相杨国忠掩盖败状,又招  相似文献   

10.
试论李泌     
唐代中叶的李泌历事肃、代、德三朝,位至宰相,对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多所匡救”,颇有影响。但千百年来,史家对他却毁誉迥异。为了正确认识这位“特殊人物”,本文试就李泌的功过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淡泊名利进退自如李泌(722——789)字长源,唐京兆(今西安)人。七岁能文,得玄宗赏识。天宝初  相似文献   

11.
“解头”又称“解元”,多见于明清科举制度中,该称号在唐代早已有之,可视为后代解头发展之渊源。“解头”名号,至迟出现在唐代开元天宝之际,为各州府试中进士科、明经科解送的第一名,因当时科举制度地位上升、各区域间解额分配不均、登第率差异大等原因产生。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留存了许多举子取解头的故事,包含当时解头们取解的时间、地点、科目、经历等信息,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唐人对解头有着较为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因在省试中有更大的及第可能,解头受到大量举子的追捧;另一方面因权贵、宦官等各方力量的影响,解头又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天宝元年,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京;然而,短暂的翰林供奉、冷酷的权贵排挤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安世济民”“功成身退”的幻想。天宝三年,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逐出长安,他只能黯然离京返回东鲁家园,对于年逾不惑的李白而言,从满怀希望到跌落尘埃,其痛苦自不堪言。  相似文献   

13.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是大唐王朝开元天宝年间顶尖的宫廷歌手,唐明皇最赏识的教坊乐工。李龟年最得意的是,天宝三载春夜在唐明皇与妃子赏名花之时,他即席演唱李白的清平调词,李隆基"调玉笛以倚曲",亲自用笛子为他  相似文献   

14.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  相似文献   

15.
李志珍 《文教资料》2014,(31):150-151
孙郁,清初戏曲家,字右汉,号雪崖,直隶大名府元城县人(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著有《漱玉堂三种传奇》,分别为《绣帏灯》、《双鱼珮》、《天宝曲史》。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明末万历时期,康熙初期在世。因为与苏州的著名戏曲家李玉为同时期的戏曲家,所以,他的署名为“苏门啸侣”的传奇《天宝曲史》的著作权遭到了质疑,本论文根据《天宝曲史》的序文和孙郁友人对其的评价资料,考出《天宝曲史》为孙郁所作,“苏门啸侣”也为孙郁的别署。  相似文献   

16.
"以策论升降天下士,自筠始"实际出现在刘筠第二、第三次权知贡举期间,道出了他对于宋代省试的发展的作用及意义。这一做法既顺应了宋真宗朝以来的省试"兼考策论"的改革呼声,又导源了宋仁宗时庆历贡举改革中的先策论、后诗赋的意见。刘筠以文坛主盟身份权知贡举,亦左右了当时崇尚骈俪的试论文风。  相似文献   

17.
天机     
《中学生读写》2009,(1):12-12
2000年3月,他在榕树下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天宝大球场的陷落》;2008年5月,他的第十六本书《天机4:末日审判》出版。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史之乱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枢纽,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我们试就安史之乱的发起人安禄山的登台出场及其叛乱的影响,作些探讨.一、生逢其时唐朝前期,由于社会环境长期保持安定,到开元、天宝年间,国家殷富,呈现出超越两汉的兴盛景象.但是,在繁荣的外表里面,社会的腐朽势力也在不断的繁殖增长,到天宝午间便达到了高峰,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9.
“靖康之难”后,由于战乱,南宋朝廷把科举中“省试”的考试权下放,由各路举行,叫“类省试”。两举之后,各路的“类省试”停罢,唯四川得以保留。通过考察“类省试”的由来、“类省试”的制度变迁以及“类省试”进士的待遇,我们发现四川“类省试”在巴蜀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君相关系的和谐和合作在开元天宝政治中至关重要。高力士作为唐玄宗最信赖的得力助手,以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在君相的沟通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他能从大局出发,积极协调唐玄宗与朝巨尤其是与宰相的关系,促进了宰相与皇帝之间的通力合作,对开元天宝盛世局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