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胡捷  邓志  黄永坤 《成长》2020,(4):25-25
农村待优生的产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等。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师应当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思想上转化待优生,促进班级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学校教育毕竟是群体教育,学生的数学表现存在差异也是数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部分“数优生”和“数困生”。所渭的“数困生”是指相对于有较强能力和中等能力的学生学习数学显得困难重重。理解教师的讲解有困难或题目超出他们所掌握的标准形式的范围就不会解。我们把他们称为“数困生”。“数困生”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班主任,每次接到新的班级,教师花费精力最多也是最头痛的就是待优生的教育。有的待优生是学习差,有的是思想品质差,有的是两者都有。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一大难题。如何教育和帮助待优生,使他们更快进步呢?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总结出了几种转变待优生的对策。一、树立自信对智力先天不足造成的待优生,班主任首先应该做的是帮助待优生克服自卑感,树  相似文献   

4.
黄毅 《中国教育》2004,(4):57-57
所谓智优生,是指学习拔尖、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智优生往往“一好遮百丑”,成了老师心目中的骄子,家长眼中的龙凤、学生学习的榜样,于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笔者对多所学校的智优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智优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而智优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老师和家长教育的盲区。  相似文献   

5.
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是职业学校教师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最关键的环节。笔者在长期的教育转化待优生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要对部分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优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这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自身在人文底蕴和表情达意上的优势,巧用语言策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这是笔者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的命题。笔者认为,必须教育的有四种“优生”,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应主要采用以下四种语言策略,即用审慎谦虚的警示语教育高傲自大的“优生”;用热情诚恳的贴心语教育冷漠自私的“优生”;用委婉含蓄的提示语教育好胜嫉妒的“优生”;用中肯温和的告诫语教育脆弱小气的“优生”。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该教育理念仍极具借鉴价值。然而,目前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独生子女,尤其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潜在心理危机的研究还是一个误区(在本文,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称之为优生)。这种优生在他们身上往往存在潜在的心理危机,对这一部分优生的教育,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甚至会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所以,如何教好高中数学,成为高中数学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学生,需要提倡关爱学生,不是仅仅关爱学优生,更要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待优生。本文对利用基础试题和中档试题教学转化待优生的方法进行探讨,引导待优生积极改变落后现状。  相似文献   

9.
“优生”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认的只是考试分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数论高低,强化了“学”的分量。无形中削弱了“品”在“优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优生”在“分数至上”的情境中成长,逐渐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然而,这些偏差和缺陷。往往被老师忽视。对于这些存在思想偏差和行为缺陷的“优生”,如不及时教育转化,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分析“优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选择恰当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0.
电大的“开放教育”试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搞好“开放教育”试点,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三是建好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洛阳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中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优生”往往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一“优”遮百劣,“优生”在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常被忽视,有些“优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待优生,在转化待优生的过程中,教师只要真正做到有爱心、有恒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用巧用表扬,适当合理惩罚,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与积极支持下,一定能促使待优生顺利转化为优等生。  相似文献   

13.
王群 《教书育人》2002,(11):11-12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育人”的工作尤其显得重要。每位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出一个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培养出一个个德才兼备的学生。一、加强优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1.当前优生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近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风气不同程度地存在,它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优生这方面的教育引导更显薄弱。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成了学校的“宠儿”、“特保”,对他们表扬多,批评少,迁就多,要求少,使用多,教育少,似乎学习成绩的拔尖就可以…  相似文献   

14.
谢小良 《湖南教育》2002,(22):26-26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情感效应对教学的影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马太效应。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然而,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优生优待、差生差待”的现象,这种现象即属于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常常使优生因受到老师的溺爱,而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过度的自信,这样往往容易使优生自负自傲、孤芳自赏,禁不住挫折、磨难;相反,后进生却会因遭受“遗弃”而变得自暴自弃、甘心堕落。要克服马太效应,首先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  相似文献   

15.
师德是教师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同时学生“度德而师之”。由于现代教师工作本质上是以其自身实践行为及所体现的人格影响学生,以至可以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其道德修养,道德人格完善,较之从事其他职业者,就显得更加重要,在现代教师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因素。现代教师的道德修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乐于奉献。现代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是基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未来的一种深沉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电大的“开放教育”试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搞好“开放教育”试点,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三是建好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洛阳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中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与时代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特点相结合,要找准教育改革新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为此,我校认真总结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目标、新阶段,即营造现代教育环境,提高各民族学生的现代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营造现代教育环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其一就是面向现代化,而世界和未来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造就邓小平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中…  相似文献   

18.
“优生”的心理偏差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生”的本意,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现实中,在“虚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认的只是考试分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数论英雄,强化了“学”的分量,无形中削弱了“品”在“优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优生”在“分数至上”的情境中成长,逐渐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然而,这些偏差和缺陷,往往被老师忽视。对于这些存在思想偏差和行为缺陷的“优生”,如不及时教育转化,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分析“优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选择恰当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体制下,由于教师知识水平、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初中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着学习英语兴趣不高、被动学习、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理想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待优生”在无助中“等待”,如何转化待优生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学工作中待迫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通过四个方面阐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转化待优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