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形成的道路、理论体系、旗帜的总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和方向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这一进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和政治立场。三者所表述的对象、揭示的内涵只有一个,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旗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三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统一于人类文明发展大道。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七十多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长期的、独立的、独特的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脱胎于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脱胎于封建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阻碍杜会前进的俄国。苏联七十多年的历史还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而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当今时代,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处和竞赛的二元格局时代。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在晚年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为坚定和深刻。列宁晚年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系列思想,体现了列宁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与深入思考。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数千年来中国和世界历史表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入新阶段,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建设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全方位培育文化人才队伍;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最终实现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列宁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理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条件下付诸实践,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料相反,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建设开始于俄国这样一个地  相似文献   

6.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经历一个很长的过渡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因此,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过渡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实现的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因此,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厘清社会主义本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本文坚持历史分析方法,着重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将社会主义本质最终归于价值规定上,即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幸福及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们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侧重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类政治理论问题;而对社会主义物质基础问题却很少论证。这无论是从社会主义理论还是从社会主义实践上说,都是一个较大的缺陷。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它联系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联系着社会  相似文献   

10.
认知、认同和践行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理论宣传、社会实践、文化熏陶,制度建设四个维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所有制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劳动力所有制客观存在于各个社会作为物质资料生产条件之一的劳动力有无所有制关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有无所有制关系,目前经济学界的意见很不一致。我认为,劳动力所有制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存在于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各个社会中,是各个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一、高校后勤工作的基本定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给高校后勤工作重新定位。这种重新定位,就是要确定高校后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即它是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还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高校后勤独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那它就...  相似文献   

13.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寓于教育活动之中。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和覆盖面大、教学手段先进的优势,承担  相似文献   

14.
《鸡西大学学报》2022,(1):17-20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根植于中华民族古老深邃的文化传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可期于拥有美好发展前景的中国未来,代表着新时代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要通过追溯精神力量源流、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洪流、引领文化创新潮流的方式,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学的价值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是人们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主社会主义发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本无市场,曾销声匿迹四十多年。近些年来,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攻势的加强,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旗帜,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迅速泛滥起来。这股思潮的泛滥引起了理论上的混乱,不少人对此产生了糊涂认识。有人认为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1986(18)号文件号召:所有大学校(院)长,党委书记都应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这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家”问题。不言而喻,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拟就社会主义教育家的概念,大学领导人应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的背景及其意义,大学领导人如何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各界关心这一问题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初步完成于邓小平。毛泽东的探索为当代邓小平构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整套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邓小平的一整套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则丰富和完成了毛泽东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并把毛泽东毕生为之献身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拟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功过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谈谈粗浅的认识。(一)新中国成立后党便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推翻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一个难点问题。可以从八个方面去理解二者的内在关联:第一,从历史上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救中国;第二,从国家与其社会制度的关系上看,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不可分离的重要方面;第三,从现实利害来看,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第四,从国家未来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第五,从爱国主义的历史形态看,社会主义完善和提高了爱国主义,使爱国主义具有更广的社会基础和更高的思想境界;第六,从主体人格上看,中国共产党人既是社会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将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有机融合于一身;第七,从人们思想感情的形成看,其爱国主义有一个从身边感性事物到社会制度这样的抽象事物发展的过程;第八,从更广的视野看,社会主义有与爱国主义相融合的一面,又有超越于爱国主义之上的方面,这种超越于爱国之上的世界之情和人类之爱,吸纳了各国爱国主义中美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客观上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虽全面涵盖了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内在要求,但却无法直接援用于上层建筑和其它领域。这说明它存有发展空间和需要。十六大报告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理解和新发挥。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论断,是我党在总结建国50年来在有关非公有制问题上的沉痛教训和成功经验基础上的一次思想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它将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因此,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