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父亲戒烟,总共戒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母亲的逼迫下戒去的。父亲烟瘾大,整日拎个旱烟袋没完没了地抽。较之一般纸烟,旱烟烟味更涩更辣,往往母亲一进屋就被呛得涕泪横流。忍无可恶,母亲就要求父亲戒烟。父亲不同意,母亲同父亲大闹一场后住回了姥姥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父亲妥协了。父亲向母亲当面作了保证后,母亲才又搬回家里住。  相似文献   

2.
从记事起,布鲁斯就知道自己的父亲与众不同。父亲的右腿比左腿短,走路总是一拐一拐的,不能像其他小朋友的父亲那样,把儿子顶在头上嬉戏奔跑。父亲不上班,每天在家里的打字机上敲呀敲。一切都显得平淡无奇。布鲁斯很困惑,母亲怎么愿意嫁给这样的男人并和他很恩爱呢?母亲是个律师,有着体面的工作,长得也很好看。小的时候,布鲁斯倒不觉得有个瘸腿的父亲有何不妥。但自从上学见了许多同学的父亲后,  相似文献   

3.
母亲出身农家,出嫁来到的也是农家,一身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母亲勤劳的品质,她的心清澈如水,她的毅力凝重如山。我读书的时候,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生产队还没有解体,我们姐弟四人读书,靠的就是父母日夜艰辛的奔波劳碌。秋天的时候,小队分粮了,父亲挟着口袋上场院去,刚走到院里,队长就大声叫喊着说:“你回去吧,没有你的份。”父亲没有回话,默默地回到了家。母亲安慰说:“四个孩子能读书,学习好,这是咱家的福份,不给粮,咱也照样活下去,再等几年看看。”父亲点着一锅旱烟,望着这秋后凉凉明月,思度着走出困境的路。母亲则是凭这月光一夜没睡,…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烟杆     
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这就是父亲惟一的财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传家宝哩!”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  相似文献   

5.
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地开始: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响过之后,母亲习惯性地把碗筷往桌上一放,说:"要吃饭的就快出来。"那时,我正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父亲则在书房里研究他的宝贝——《交通守则》。  相似文献   

6.
回家摁门铃     
从来不去想出门带了钥匙没有,也没有回家找不到钥匙的焦灼,因为家里有人为我开门。母亲在世的时候,二老常为开门争执。门铃"叮咚"一声,父母像赛跑一样过来开门,母亲的脚步是细碎急促的,父亲的脚步则像重鼓敲在地板上。母亲总落后父亲一步:"叫你做事磨洋工,给女儿开门比哪个都积极。"父亲满怀着胜利的喜悦,为我接包、递鞋、倒茶,让我享受着贵宾待遇。老妈去世后,没有人跟老爸抢开门了,老爸的灵气和幽默给老妈带去了不少,并且耳朵背了,脚步迟缓了。为了不耽误开门,到我下班的钟点,他就守在门边。  相似文献   

7.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相似文献   

8.
四年来,天真的玛菲尔一直深信:父亲之所以一直没回家,是因为他在宾州经营着一家大型采煤场忙得脱不开身。当玛菲尔和两个弟弟想念父亲时,母亲就安慰他们:"采煤场一般要经营四年才能稳定,到那时父亲就能回来看我们了!"但就在圣诞节即将来临,也就是父亲离家四年许诺回家的时刻,玛菲尔却突然得知,原来父亲在宾州经营采煤场是一个残酷的谎言。那天,同桌比索问玛菲尔希望得到什么圣诞礼物,一心牵挂着父亲的玛菲尔说:"希望父亲开着鲜红的跑车回来看我们!"比索听完她的愿望,睁大眼睛问:"什么?你父亲刑满释放还能从监狱里开一部跑车回来?"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鞋     
记忆中一直保留着一个场景:在四壁布满尘灰的老屋子里,一盏煤油灯闪闪烁烁,紫色的光焰就像迷蒙的星星。母亲坐在灯边,一手握着鞋底,一手拿着针锥,把细细的麻绳扽得哧啦哧啦响。父亲默默地抽那永远也抽不完的旱烟,偶尔咳嗽一声,提醒母亲时间不早了。家里养着一只大灰猫,猫就睡在母亲的腿弯里,香香甜甜地打着呼噜,母亲一边抚摸猫的耳朵,一边朝父亲抱歉地笑笑:“又叫你熬夜了,唉,这双鞋还差几针呢。”事实上,那个破旧的竹篮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鞋帮和鞋底,对母亲来说,她一辈子也走不完那“几  相似文献   

10.
抽旱烟的父亲 这个繁盛的夏天,山林葱绿了,父亲却猝然苍老了.隐藏已久的疾病,使父亲步履蹒跚.梦里,父亲孤零零地站在田野上,注视着田埂上祖母的坟,一口口抽着旱烟,夕阳把父亲佝偻的背影拉得好长.我不禁想起臧克家,想起他的一首小诗<三代>:"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角色     
<正>我总在想,父亲在儿女成长的过程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复杂。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是我的偶像。那时候,我觉得父亲高大如山,是坚强和勇气的代名词,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能够难倒他。那年,父亲经营的小纸厂遭遇问题,不仅赔了个精光,还欠下了很多外债。母亲整天抹眼泪,有时还会坐在院子里大哭。父亲却坚定地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会好起来的!"在父亲的精心运作下,纸厂重新活了起来,生  相似文献   

12.
母亲     
我的母亲已近花甲之年。我的父亲在3年前就已去世了。去世时,母亲没掉过一滴泪。相反,还满不在乎地将哭哭啼啼的我们几个儿女骂了一通,接着坚强地"领导"我们几个继续往前过日子。我记事时,母亲才30多岁,穿一件带小花的衣服,梳两条大辫子,眉清目秀。除了围着锅台转,她手里总拿着一只鞋底儿纳着、纳着。尤其让我佩服的,就是母亲练就的在父亲打骂的死不还口的忍耐。而父亲除了发脾气骂母亲之外,就是晚间成夜的咳嗽。后来,我渐渐大了,发现母亲不再像先前那样死不还口了,开始与父亲相理力争;再后来,唠唠叨叨地说父亲,而父亲被气…  相似文献   

13.
真爱     
礼拜天一早,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多日不见的母亲从乡下来了。母亲像有心事,但见到我,故作轻松地一笑,然后低头换鞋,搁下背上沉沉的布包。妻子迎上前和母亲打招呼:“爸呢?”母亲笑着应道:“在楼下呢。”父亲蹲在水泥地上抽着劣质的香烟。他那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倚在墙边,车的右侧牢牢绑着一袋新碾的大米。我心疼地埋怨他:“天这么热,叫你不要骑车,偏不听!”父亲抹把汗,笑着申辩:“坐中巴一来一去得花20块,够买20斤的大米了!”将父亲的自行车放进车棚,再转过身,他已一人扛着米袋上楼了。父亲进门时,一抖肩,近百斤的米袋稳稳地落了下…  相似文献   

14.
剽悍的18岁     
那年7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 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比父亲的命更重要呢?他穿梭在医院的各科室之间,交钱,拿药,取化验单…… 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再没人为他和母亲遮风挡雨了.  相似文献   

15.
瓦匠     
从娶母亲的那天起,父亲就盼望着能有个胖儿子,可母亲的肚子不争气,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邻居们就和父亲打趣,唤母亲为"瓦窑",唤他为"瓦匠"。父亲每次都笑着敷衍过去,他相信母亲会给他生个儿子的。父亲虽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当母亲生下第三个女儿--我时,恰好赶上计划生育"大行动",父亲想有个儿子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  相似文献   

16.
父亲是木匠,一段时间,我曾跟着父亲做学徒。一天,父亲要我在一堆木头中,选一段上好的木料做桌面。我认真地挑选着,最后,挑出了一段又大又直的木头。父亲走过来,用斧头在我选出的那段木头上敲了敲,然后说":这哪是什么上好的木料,这分明是一段空心木头。""空心木头?你怎么知道这是空心木头?"我  相似文献   

17.
那一抹红     
<正>关于江南的记忆里,有一抹红。那是母亲的纸伞,是她结婚时的嫁妆。据父亲回忆,母亲嫁来的那一天,天空中不安地飘落着微雨,母亲就是撑着这样一把纸伞,挨着小巷的青石墙缓缓前行。天色朦胧,更衬托出那一抹明红,略掩住姣好的面容——让父亲看凝了神。那一刻,父亲的现实感早已被眼前的画面击溃:这分明是一位从《红楼梦》里走出的女子。  相似文献   

18.
李燕 《课外阅读》2007,(7):24-25
他不喜欢和母亲说话,他虽然只是个孩子,但是深谙母亲的缺点。他觉得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她不懂对他呵护宠爱,不懂用温暖的手轻抚他的头,也从不懂温柔地叫他的名字,甚至她连一顿可口的饭菜都烧不出来。更重要的是,她不美丽,拴不住父亲的心——他一直将父亲不回家的错归咎于母亲。  相似文献   

19.
父亲老了     
一次,和老公吵完架,我抹着眼泪,回家找父亲。一路走,一路幽怨地想:和这样的人过一辈子,真是看错人了。潜意识当中,想让父亲帮我狠狠地骂他一顿,然后和他离婚。  相似文献   

20.
抽旱烟的父亲 这个繁盛的夏天,山林葱绿了,父亲却猝然苍老了。隐藏已久的疾病,使父亲步履蹒跚。梦里,父亲孤零零地站在田野上,注视着田埂上祖母的坟,一口口抽着旱烟,夕阳把父亲佝偻的背影拉得好长。我不禁想起臧克家,想起他的一首小诗《三代》:“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