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音乐教学方法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反映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方法将极大地丰富音乐教学.在选择音乐教学方法,既要正确对待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科学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总结出切合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儿童比较深刻地,富有情感地理解音乐,就必须使儿童具有一定的演唱经验和音乐修养.一个人演唱能力越高,音乐知识越丰富,欣赏音乐的能力就越强.当然,随着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促进了演唱能力和音乐修养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和唱歌教学、乐理知识教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低龄儿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幼儿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幼儿的内心感受,所以幼儿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致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低龄儿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幼儿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幼儿的内心感受,所以幼儿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致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5.
中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情境,使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6.
朴力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4):188-189
音乐教学原则是指导音乐教学活动的关键.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自觉地遵循和贯彻教学原则,会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目的的实现和音乐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掌握各种教学原则,并明确贯彻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新课程标准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能较快地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接触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和建国以来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作品,能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法,发展音乐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感受音乐已经成为无数家庭的乐趣:爸爸妈妈们在汽车里唱歌,在客厅里跳舞,添置些音响设备或乐器以满足儿童能够真正直接、主动地表达音乐和享受音乐的愿望,而不只是通过公共媒体被动地接受音乐.学龄前儿童对这些音乐活动都很喜欢.他们喜欢观察、倾听,或者随意地跟着大人们的音调、节奏学样.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学会了吸收自己文化里的音乐,并把它们表达出来.在音乐发展中,他们传承着历史,再创造着自我.  相似文献   

9.
开发智力是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而音乐教育恰恰能极大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当然,不能把音乐局限于此,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巨大作用.在音乐方面,新大纲对从前的教育目的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为其终身学习音乐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新大纲的修改突出了音乐的人格化、情感化,把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因为音乐与人最具"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能力.音乐欣赏课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学生拥有一双会聆听的耳朵.曼妙的音乐旋律能渗透人的心灵,而乐感是其最具渗透力与牵引力的灵魂.对乐感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欣赏课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老师应当从乐理的基础知识引入,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乐感,使学生形成对音乐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随着乐感的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阐述乐感培养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为音乐教学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中音乐教师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定义高中音乐教师教学评价,目前尚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界定.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价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音乐教学评价不是简单地评价音乐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优劣,而是要通过评价调整教学现状,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挖掘教师的个人潜能,从而提高音乐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搞好音乐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音乐教育的改革,而且能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音乐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明确音乐教师的职责和教学的发展方向,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佚名 《科技文萃》2005,(8):180-185
我们听说的外国器乐曲的体裁和种类,一般是指产生于西方的音乐体裁种类.我国许多音乐家借鉴、运用外国音乐体裁形式,创作了大量的近、现代音乐作品,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民族音乐的视野.为了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有关的音乐知识,这里我们向您介绍十六种外国器乐曲体裁.  相似文献   

13.
周麟 《儿童音乐》2016,(3):68-71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激发和培养其对音乐的听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体会到音乐的美丽,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孩子热爱音乐并深化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用对音乐的理解来产生自身的情感与感悟,并积极地引导孩子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美的快乐,形成以美动人,以美树人.  相似文献   

14.
邓榕乐 《教育》2022,(12):75-76
为了实现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有效提升音乐课堂的质量,并且突出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声势律动教学是由身体根据音乐有节奏地打出节拍和声音,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欣赏和感受.将声势律动运用到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能够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对学生音乐能...  相似文献   

15.
非洲音乐文化是黑人文化的生根组成部分.非洲黑人音乐文化在欧洲音乐文化的阴影和夹缝中顽强地生根、发芽,直至放出绚丽的光彩.其对南北美洲音乐文化发展影响颇深,并在与其他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产生出更多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南北美洲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都深深地打上了黑非洲音乐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之一就是审美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为此,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和其他科目一样,也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地探索新问题,发现新方法.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教科书,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海外英语》2007,(9):16
R.Kelly是美国R&B和说唱音乐中最出色的歌手、制作人和词曲作者之一,由他制作的音乐总能很好地把说唱音乐、R&B音乐以及灵魂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出优美的旋律,因而能够得到R.Kelly制作的专辑绝不会让歌迷的耳朵受罪,同时他本人还是20世纪90年代专辑销量最好的男歌手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聪 《辅导员》2013,(3):69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儿童比较深刻地,富有情感地理解音乐.就必须使儿童具有一定的演唱经验和音乐修养。一个人演唱能力越高,音乐知识越丰富,欣赏音乐的能力就越强。当然,随着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促进了演唱能力和音乐修养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和唱歌教学、乐理知识教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音乐课内的欣赏教学与平时的音乐欣赏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和语言、绘画、舞蹈等其他艺术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通过语言、舞蹈、绘画的形式学习音乐,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促进他们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诗言志,歌咏言 歌唱是语言的艺术化延伸,语言与韵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合理利用文章的分析技法来剖析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首先,可以借鉴文章体裁的划分方法来划分歌曲体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