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文言叠加、重"言"轻"文"的现象。这种教学,误解了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剥夺了学生对民族优秀作品的深度理解权,割裂了文与言的关系。而强化文的朗读、文的赏析和补足"言"分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修补被割裂的文言关系,能很好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因文趣而观照文本时,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的"言"和"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言"的学习,可以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等知识,为赏析"文"奠定基础;对"文"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品味文章思想内涵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然而,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言"的讲解,花费大量精力向学生灌输字词含义及文言语法,而对文中折射出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等品味鉴赏少之又少,忽视文言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言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有其固有规律。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文""言"融合,需重视文本理解,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重视文言积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重视人文探讨,彰显文言文人文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重新厘清"言"与"文"的概念,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恰当地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言"是文言文的根基,"文"是文言文的灵魂,应改变目前"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教学中,无论是因言释文,还是因文悟言,都是要做到"言""文"和谐统一,以提高文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提出:"高中教学需要注重古文化对学生的陶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获得情感体验。"文言文阅读让学生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而学生对文言语境的感知能力是在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形成的。拟从文言文阅读文体特点出发,紧扣文言字词,融入古文化的熏陶,从而达成"文""言"并重,进行有效地文言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的"言"距离当代久远,在当今社会中使用的概率极低。但是文言文"文"包含的"文化""文学"部分,却经历百年依然富有活力与魅力,对当代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当代人学习思考的源泉与动力。正如韩军老师所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而"言"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不可或缺。文言文教学应由文言知识这个语言层面上升到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在文本的"语辞"世界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言"轻"文"现象,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内涵,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言"与"文"的平衡。就语言文字的疏通方面建议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在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等知识的基础上以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带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中去,充分发掘文本的文学元素和文化元素,探寻作家创作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种:一种是有"言"没有"文",大讲语法知识,一味地分析词法与句法,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第二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文"没有"言",大搞文学分析,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无视文言教学的独特性,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淡化甚至"省略"掉了文言实词、虚词的学习积累,忽略了句法语法的训练,抹杀了文言文学习中疏通词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言"与"文"之间的关系,实现文言文的"文""言"合一。结合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从炼字炼句、以言带文、文言合一等角度探讨原生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黄厚江老师在其著作《还课堂语文本色》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内容萎缩。很多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只有"言"没有"文",而所谓的"言"的教学又异化为文言知识的教学。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2.
李美芳 《现代语文》2013,(10):12-14
现在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三类弊端:有"言"无"文",有"文"无"言","言"与"文"的简单相加。有"言"无"文",就是教师只注重文言字词的用法和文言语言归纳等"古代汉语"知识,而忽略了与文言文密切相关的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古代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与之相反的是有"文"无"言"。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字字落实,句句对译”成为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一堂课下来,学生或许字词意思弄明白了,全文内容却未弄清。课堂上重视了词法句法的文言知识,文言阅读中最重要的融会贯通被淡化。其实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文化的精粹,从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中不仅要看到文言,还有文章,乃至文学、文化。要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家人格气质,民族传统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化底蕴。因而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落实和文章内容理解两者都不可偏废,必须“文”“言”结合,以“文”带“言”,以“意”率“文”,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高中文言文到底教什么?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处理"言"和"文"和"思"的关系?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异,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所以必须重视文言词句的字面教学。而作为文章,且是千百年淘洗而流传的诗文极品,蕴含着先哲们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情操,这正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文"又是不能完全抛弃的。《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目标作了如下规定:"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  相似文献   

15.
林金利 《广西教育》2012,(17):66-6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适当提出“言”方面的要求,也适度提出“文”方面的要求。这个要求明确指引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做到“文言”兼顾。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中古文阅读明确提出以下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以上两段表述文字分别从"文"与"言"两个方面提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作为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职高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篇目量大,优选名家名篇,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字字珠玑,篇篇精当。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文言文却成为学生的一大怕,教学中"言文分离"现象泛滥,文言文课堂寡然无味,导致职高文言文教学低效。笔者寻文言本真,觅言文魅力,架"言文"互通桥梁,打破"言文"藩篱,提高"言文"鉴赏品味,  相似文献   

18.
楼宇 《学语文》2021,(1):84-86
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结合的教学策略应该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强调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基础上,实现“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多维度教学内容的整合。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结合教学策略要通过历史情境、审美心理情境等学习情境的建构,形成思维支架,帮助学生形成文言文学习的认知图式。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结合教学策略要通过真实、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文言语感,在语言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它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近来,很多学者提倡基于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上,从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文学鉴赏层面,做到"言文统一",但怎么有效地做到"言文统一"一直困扰着一些教师。本文所评议的两篇论文,倡导"因言解  相似文献   

20.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需要适应新的课程结构,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达成新的课程目标,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文"指的是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学、文化,"言"指的是文字、词语、语法等。其中,言是基础,文是提升。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应用文言结合的教学策略,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