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转变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观念应注重教师角色转变;注重教师"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向"生活实际"的转变;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转变;注重教师教学知识向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可 谓高屋建瓴。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 ?如何在“自然”向“科学课”改 革的转轨时期,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作为自然教 学一线教师以此为课题进行了专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前提   教师的教学要依据教材实施,即“源于教材”。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这样的 教学必然落伍。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扼杀学生创造精神的种种表现,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近…  相似文献   

3.
肖诃 《考试周刊》2013,(90):10-10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课程标准》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应实现两大转变,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教学的“研究者”;教材不仅是“知识”,更是“范例”;教室不是单纯的“讲课室”,而是“实验室”。其次,转变行为方式: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老师应创个人教学风格,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是要实现“教”与“学”的行为和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这种变革,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要求教师必须实现角色上的三个转变:从课程的执行者、使用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转变;从实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从知识的传授向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教”教材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其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丁老师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不按知识顺序“由上而下”进行教学,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注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由“教教科书”向“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师应树立“教材是范例”的观念.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活用教材,既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学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科学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应多方组织素材,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科学教师要“实现跨越”必须由“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转变。科学教师应在教育观念上更新,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由“教教科书”向“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师应树立“教材是范例”的观念.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活用教材,既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0.
1、确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1)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点必须转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权威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从“传统模式”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性教学”的观念。教师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在备课时,不单要考虑知识目标,而且还要考虑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现以年、月、日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加强备课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一、加强“确定教学目标”的指导   教学目标有大目标和小目标之分,这里讲的是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理顺所教内…  相似文献   

12.
夏盛群 《考试周刊》2010,(34):78-79
传统的数学教学仅重视教师怎样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从"教学生学会"向"引导学生会学"转变;要求教师的教学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要求教师从注重"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呼吁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学是汉语言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长期以来,古代教学学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很有必要进行改革。本提出:在教学内容上应普及与提高并重,在基础教学之余,增设相应的选修课,各有侧重。对名则采用“悬置”与“精解”两种不同方式。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更新教学观念,从强调依靠教师“教”转变为注重引导学生“学”;变单纯的知识传播为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一场教学观念转变的大变革,具体表现在四个转变: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在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人生建构、知识建构和发展需要出发来处理文本。教材,即教学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教师必须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必须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学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由老教材观念向用教材观念转变,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因此,政治教师要转变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合作教学,探究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长期被片面理解成“教”,教知识、教学问的观念根深蒂固。师范教育被定位于培养“教什么和如何教”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忽视对“育什么和如何育”的职业素质培养。教师缺乏对“育”的深刻理解,对学生创造性、意志力、合作精神等能力的培养过程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我国基础教育之所以难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能说与多数教师只会教不会育无关。在这种背景下体育教学也变成了专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忽视了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就应该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和合作。”注重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要突出这一转变,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