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天津档案》2006,(9):63-63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了病,吃药也就在所难免。吃药,这过程再简单不过了,无论谁,只要生活能够自理,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但是,可别小看这吃药,里面大有学问和讲究,本期就说说这方面的话题。[编按]  相似文献   

2.
易医 《全国新书目》2008,(10):36-37
不生病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心愿。本书告诉我们健康新观念和养生保健法等,给您不生病的智慧,让身体与心灵共享健康和谐。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自我药疗逐渐成为常态,群众对于医药的自主选择权有了更广泛空间。医药知识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认为生病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就不用看医生,如果生病了就自己买点药,若无好转,再去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7,(5X):28-28
健康长寿是人永恒的追求,尽管如愿者不多,但追求者却永不停息。日裔美籍医师新谷弘实的(《不生病的生活》(如何),在日本创下百万册销售量,最近中文版上市,一个多月就卖了10万多本。另一本(《吃错了,当然会生病》(新自然主义)3个月卖了5万本,足见现代人对健康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探病     
冰心 《出版参考》2005,(12):8-8
因为自己常常生病,也常常伺候生病的人,冷静旁观,觉得探病实在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6.
到一位朋友的家里探望她生病的母亲,闲谈中,老人家感叹说。人老病多,今年已生了三次病了。说着拿出一个小本子给我看,上面写着3月11日感冒,鼻子不通气。嗓子有点痛,服“力克舒”2粒一日三次,多喝水……后来我问这位朋友,你们家里没有学医的,为什么会这么完整地记载着生病及用药的过程。她说现在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我很在意自己的家人的健康,所以才有这份记录。  相似文献   

7.
“一日清单”给了患者一个明白账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和医院打交道,求医问药,在百姓的生活中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4,(39):67-67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对30年来积累的研究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后得出一个结果:人的智商越高,进入成年后就越不容易生病。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流行病学与大众健康》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探病     
因为自己常常生病,也常常伺候生病的人,冷静旁观,觉得探病实在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0.
权力与睡眠     
有人最近给我算了一笔帐:一个人的一生按90岁计,前20年蒙昧无知。浑浑噩噩,不晓人事为何物,后20年老眼昏花,涕泗横流,佳丽当前也不能“柔情缱绻”,只有“想入非非”的份儿。掐头去尾,一个人正常工作的年限至多不超过50年。在这50年当中,每天睡觉按8小时算,占去了三分之一,吃饭、生病按4小时算,占去了六分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健康长寿是人永恒的追求,尽管如愿者不多,但追求者却永不停息.日裔美籍医师新谷弘实的<不生病的生活>(如何),在日本创下百万册销售量,最近中文版上市,一个多月就卖了10万多本.另一本<吃错了,当然会生病>(新自然主义)3个月卖了5万本,足见现代人对健康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上,万物都会生病,而且经常病的不轻。就像我们的爱情会生病,所以婚姻经常撞墙;我们的创意也经常生病,所以我们的营销遭遇困境一旦中枪就很难再爬起来。在这个装逼的年代,谁不生病?我们不要指望这种病可以痊愈,能活着就谢天谢地了,我,也有病。作为和平年代的民族英雄,中国企业正走在繁荣和危机并在的时期,走在新媒体和旧媒体较量的时期,走在国内和国际竞争惨烈的时期,走在企业内部制度化和经验化对垒的时期,这种交集给中国品牌带来很大困惑,难怪很多企业家感叹:生意不难,难在品牌。品牌不难,难在永恒。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健康?     
现代医学经过全面研究和长期 的观察总结,认为一个人的健 康不仅是没有病,也不仅指人的解剖 和生理功能正常,还应该包括:健康 的个性和人格,正常的心理,完整的 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很有道理的。不能够设想一 个虽然不生病,但一天到晚郁郁寡欢 的人会是一个健康的人!也不能设想 一个生理功能虽然正常,但和周围人 格格不入,总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愉 快的人会是一个健康的、健全的人。 对比以下指标,您是否都符合健 康的标准呢? 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  相似文献   

14.
张阳光 《新闻世界》2006,(11):36-3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步履匆匆的都市人感到最缺的就是时间。马上要出差了却发现没订车票;亲朋好友来了抽不出身接送;父母生病却无法陪着去医院……一位退伍军人从中悟出商机,他在上海开办了首家“跑腿公司”,专门帮人处理各种“繁琐事”。不料,短短3年就赚了100多万元。如今就连一些大型超市、快递和房产公司,都争着与他合作![编按]  相似文献   

15.
健康时报在1月6日创刊号的头版上 ,以《专家忠言 :吃野生动物易患怪病》为题 ,报道了杭州、哈尔滨、西北某些地方的人们因喝蛇血、吃旱獭 ,致使有的生病住院 ,有的险些丧生。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一位教授指出 ,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一位B病毒研究专家指出 ,我国主要猴类有10—60%携带B病毒。一位艾滋病病毒研究专家指出 ,艾滋病病毒最早来自非洲的猴、猿等 ,许多动物携带的病毒是“蒸不熟煮不烂”的。还有的专家指出 ,蛇可谓“百病之王” ,几乎什么病都得 ,盲目食用 ,极易生病。人民日报1月6日教科文…  相似文献   

16.
上海鲁迅纪念馆保存着一枚刻有"生病"二字的图章,是鲁迅先生的遗物。这枚"生病"图章,研究者一直不知道它的用途,直到鲁迅之子周海婴在书中谈到了这枚图章,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鲁迅在繁忙的读书写作之余,一直坚持为青年朋友看稿。但后来,鲁迅的病越来越重,以至于无法及时为青年朋友们看稿和回复他们的信件了,为了免得寄信人牵挂,鲁迅就特地制作了一枚有"生病"字样的图章,在接到信件后,立即在  相似文献   

17.
吕游 《青年记者》2005,(4):20-21
前一段时间,在屋子里窝得久了,开始不断生病。有个男孩子打电话过来,说,跟我走吧,我带你出去走走,去云南,去大理,去丽江,去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18.
1994年9月19日,北京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校园里人声鼎沸。赵广涛心里沉重的忧愁被周围的喧笑敲打着,他几乎要流泪了。作为河南一个小山村的贫穷农家子弟,能考上清华,他比别人更有理由喜笑颜开,然而他的家庭状况实在让他笑不出来。他记挂着常年生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的父母,年迈的奶奶和念中学的弟弟,记挂着那  相似文献   

19.
要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活着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活着就要珍惜每一个日子,活着就要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生生灭灭这是自然规律,而绝不是如李洪志所说的能度到天国世界.李洪志还宣称人生病是前世造"业"欠债的现世报应,"你的心如果摆正的话,相信练功能练好,把药停了,不去管,不去治,就有人给你治了",纯粹是一派胡言,是歪理邪说.可悲的是有不少练功者有病不吃药而导致生命终结.更有甚者追求早日成佛得道升天,而抛妻(夫)别子,走上绝路.这些人视自己的生命为儿戏,哪里还谈得上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天津档案》2006,(4):48-48
早春虽然气温转升,但常是乍暖乍寒,尤其是湿度较大,早晚低温,因此,总让人感到寒气透骨、沉重凝冷,使人感到比严冬还难受。因春天主生发,万物皆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故稍不留心就容易生病。这时除了仍须保持穿暖少脱之外,特别要注意的是护好两头,即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