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科学》2019,(6):140-144
通过梳理中国询价机制实施以来的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重要事件,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证监会加快了新股发行的节奏,证交所限定了新股上市首日的涨跌幅,以首日涨跌幅为基础计算IPO抑价率的指标就无法体现该阶段个股间IPO抑价水平的差异。基于此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IPO抑价率计算的新方法,同时从政策信号效应、投资者预期、改革时机选择等角度对该阶段IPO抑价新特征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应坚持减少行政干预、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加强投资者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新民  王垒  张莹 《科技与管理》2014,16(6):105-110
创业板市场的兴起与涌现出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总结当前研究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揭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奇特现象背后的实质,提出了与解释主板IPO抑价现象不同的承销商合谋假说、投资者非理性假说与制度漏洞假说;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性,突出了创业企业内部治理优化与主板成熟企业内部治理安排的比较性;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对绩效的贡献,主要对创业企业的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当前研究的梳理,指出了今后在创业板市场规范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领域中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核准制下投资者行为偏差和中国IPO抑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行为偏差的观点,对核准制下中国的IPO抑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实行该制度后到股权分置改革前发行并上市的股票为样本,使用Newey—West提出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一致协方差回归方法,对影响IPO抑价的行为偏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投资者行为偏差是引起中国IPO抑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创业板IPO发行定价合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主流IPO抑价理论中发行价低于内在价值的假定提出质疑,运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随机边界定价模型和回归模型,首次检验了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IPO发行定价合理性.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IPO发行定价偏离内在价值,具有显著的下边界特征,存在价格泡沫.进一步检抑价原因,发现与国外IPO发行定价时的故意抑价不同,二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产生抑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存在IPO(首发新股)超高抑价现象,目前学者大多把该现象归于投资者情绪,本文从市场化程度这样一个新角度来研究该现象的成因.依据1998-2007年东部和西部地区的580个IPO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在IPO抑价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与以往研究不同,在度量市场化程度时,本文基于地区属性和市场化指数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对IPO抑价率产生了负向显著影响;从地区属性和市场化指数两个维度来看,东部地区的IPO抑价率显著低于西部地区,市场化指数的提高降低了IPO抑价率;进一步考虑地区属性和市场化指数的交互影响,我们发现地区属性和市场化指数交互地作用于IPO抑价,东部地区市场化指数的提高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市场化指数高的新股的IPO抑价率显著低于西部地区市场化指数低的新股.  相似文献   

6.
邱冬阳  熊维勤  皮星 《预测》2012,31(5):58-63
本文基于投资者情绪理论,针对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参与IPO交易的特征之一是参考上期IPO抑价程度,其呈现出序列相关性,因而采用GARCH模型来描述IPO抑价的滞后效应。研究的结论是,IPO抑价存在滞后效应,拟合效果最优的GARCH(1,2)模型表明,第t期IPO抑价水平的波动性与第t-1期IPO抑价水平的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第t-2期则出现了显著的负相关,并且IPO抑价率波动之间也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超  周焯华 《软科学》2005,19(5):34-38
回顾了近年来IPO抑价的主要理论,并对我国中小企业板发行的股票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板IPO存在相对严重的抑价现象,可用投机-泡沫假说解释;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等制度对中小企业板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IPO高抑价率得以缓解,但仍显著存在。立足于有效市场假说,基于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学双重理论视角对我国IPO高抑价率问题进行解释;由此指出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信息环境和投资者情绪、媒体报道等方面;并结合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的交互影响作用,提出IPO抑价影响因素以及解决路径的双重视角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现象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是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投资者在新股投资中过度反应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投资者的知识及经验相对缺乏,投资者羊群效应严重;二是由于投资渠道欠缺以及二级市场长期风险偏高,投资者倾向于一级市场和在二级市场进行短期投机套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IPOs高抑价的噪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孝华  胡国生  苟思 《软科学》2005,19(5):30-33
通过引入行为金融学的噪声交易模型(DSSW)对中国IPOs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并对2000~2003沪市A股的IPOs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于换手率和看涨指标,我们发现新股上市首日存在相当高的噪声,噪声拉高首日收盘价,形成噪声抑价,造成中国股市IPOs高抑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