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唐小品是唐代文学的重要存在,对后代散文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就现有的研究面言,基本上存在两种研究方式:其一,对有代表性的单个作家、作品的研究,此种研究对代表作家的创作情况和重点作品都有较多论坛,但对其他小品作家及作品重视不够,研究也往往就晚唐小品代表作家作品思想、  相似文献   

2.
《现代十六家小品》对现代,主要对五四时期小品(散文)的史程和作家的创作,进行了富有识见的论析与解读。其价值不仅在于较为清晰地给出了现代散文小品发展的战史线索、展示了其时散文存在的基本形态,而又也见之于编著者所确立的散文批评范式。政治上操持“左倾”立场的阿英,自觉将社会——历史学的批评方法,娴熟地运用于散文研究之中;文学史家眼光的禀具,使阿英研究作家作品不孤视独取,而能从散文史的进程中把握意义。这种“双重关联”:既关联社会历史,又关联散文历史,成就了《现代十六家小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清清言小品是一种特殊的散文体式,其体制精短、表达明快、文辞雅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意蕴之美、结体之美和笔墨之美。清言小品属于微型文学,是诗的散文,散文的诗,较之于普通意义的散文作品,它的语言更具美的特质和韵味。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而特殊的历史贡献,在散文理论方面大力提倡小品散文,确立了小品散文在现代散文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研究散文流变方面对现代散文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散文创作实践方面,周作人的独特的美学追求、文体和语言的革新,促进了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我国小品散文创作呈现成熟绰约的一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大家。梁实秋就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小品散文创作丰收期的杰出代表,其《雅舍小品》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在《雅舍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自然而儒雅淡泊的梁实秋。  相似文献   

7.
提起俞平伯(1900—1990),谁都晓得,是位著名的新红学家.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早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就参加“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写新诗、写小说、写小品散文和杂文,成了新文坛上的一员骁将.就其创作而言,小品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的散文家.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大约从1922年8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散文《东游杂志》开始,到1933年止,历时十年之久.以后就转向红学与古典文学研究,散文写作就愈来愈少了.然而,他的散文作品数量不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不满足于写"闲适小品"的人,他总是成功地把时代洪流掩藏在自己的作品里。在这篇构思奇特的散文里面,如  相似文献   

9.
《野草》杂志是抗战时期全国重要的文艺月刊之一。从《野草》的创办过程与办刊宗旨看,五位编辑为这份刊物所作的定位是“杂文期刊”。目前研究界也一致将《野草》视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杂文期刊。然而,对桂林出版的五卷本《野草》杂志进行认真阅读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后可以发现,刊载于《野草》杂志上的散文小品的比重远远超过了杂文,而且其质量也不低于杂文。这一现象就提示我们可以重新思考《野草》杂志的定位。《野草》不是纯粹的杂文刊物,而是散文小品与杂文并重的刊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蜚声文坛的周作人被誉为“小品之王”。他一生所写的小品有三千余篇,如一篇篇单独看去,这些作品似乎是微不足道的“草木虫鱼”、名物民俗之类的“小品”,而集合起来看,它们则画出了一个他所见到的整个世界,也构成了一个自由舒卷、气象万千的艺术境地。 《乌篷船》是周作人小品散文创作处在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1903-1987),北京人,文学家,翻译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等散文小品集,并译有《莎士比亚全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先生中年以后的作品。文章在平朴中显丰厚,于精约中见开阔,多有余味而耐人咀嚼。  相似文献   

12.
小品文概念的模糊,给小品文的研究带来了非科学性。小品文就其文体而言,指体制短小、形式自由、题材广泛、语言隽永、笔调闲适,文以自娱的散文作品;其精神内核是自娱性和闲适性。小品文当起源于西汉滑稽短文。晚唐小品不属于小品文范畴;现代散文中的“匕首”、“投枪”式小品文当属于杂文。  相似文献   

13.
朝鲜许筠和陶渊明的同题作品《归去来辞》均是散文中的优秀之作,有很多相同点。二者均化用典故、巧用修辞,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二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序文所叙侧重点不同,全文抒发的情感归宿也有区别。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透视出许筠与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与文学创作思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小品散文有着独特的韵味,这就是善于用心头事、眼前景、平常语来抒情。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了归文的抒情艺术特点,并揭示出这一艺术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周作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最主要的贡献还是他的小品散文,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他的名篇《乌篷船》广为人们传诵,曾经选进大专中文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而他的另一名篇《娱园》过去和近年来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都没有收过,最近在新教材的大纲(全国二年制《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中增添这篇作品的篇目。这篇作品过去也少有人评论。读最近出版的《周作人美文精选》(作家出版社),觉得《娱园》确实是  相似文献   

16.
华予 《文教资料》2014,(15):67-69
景观小品是景观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景观作品的成败。被安置于现代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小品,相较于其他类型外环境中的小品,又有不尽相同的特点。本文从公园中景观小品的设计特点入手进行分析,阐述空间、文化、需求等要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结合当下景观小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对策,以期为相关公园景观小品设计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这两种身份的统一正可诠释他的作品的风格。史学的底蕴,使他的散文不只是俊逸的小品,更多了一份深厚凝重的大气。  相似文献   

18.
裁判亮分     
我向来以为 ,散文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因此 ,我是把这三篇《尊老记》都看成小说的———小小说。三篇作品虽然同题 ,但各有特色。思思同学运用了对比 ,我还从两个小故事中读出了某种讽刺意味。第一个故事当然是讽刺了那位局长的千金 ,第二个故事的讽刺意味则还有点耐人琢磨呢。陈敏敏同学用的是第一人称 ,她注意人物的描写、细节的运用 (如野藤、藤椅 )和气氛的渲染 ,文笔细腻抒情 ,亲切感人。姚鸣同学所写的则是一篇讽刺小品 ,他对那位镇长的讽刺可谓入木三分而不露声色 :他心血来潮 ,在小镇上设“尊老节”而又健忘 ,他的座车撞倒一位老人…  相似文献   

19.
邹德华 《文教资料》2011,(23):86-87
优秀的散文作品中涌动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生活态度、人生真谛的注释。教师应重视散文主体性特征的把握;抓住不同品类散文的特点:理清散文的思路;启发学生联想感受意情;引导学生朗读成诵,增加积累,通过这些途径,才能有效进行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愈来愈多的人无暇慢悠悠地阅读那扬扬洒洒又无实际内容的长文章,喜欢看那些有真情实感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短文,于是曾一度被冷落的散文,特别是小品散文精品大受读者欢迎。周作人、贾平凹两位著名作家写了许多受人欢迎的小品散文,其成就是很高的。细读周、贾两人的小品散文及有关评论,我们发现,尽管两人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诸方面也有许多不同处,所写的小品散文在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多有不同点,但也有一些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本文想就这两位作家小品散文的异同点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