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有两个姐姐,每月都给我父母1000元,由于父母来帮我们带孩子,所以,我也想每月给他们1000元。但是我老婆不同意,说如果我给我的父母多少钱,那她也要给她的父母多少钱,这样才平等。可是,她的父母并没帮我们带孩子,给钱的时候却要平分,这公平吗?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恳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宝贝性格的养成,跟从小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孩子胆小,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负担,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胆小的个性。那么,父母该怎么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呢?孩子胆小又该怎么办呢?问题一:哪些教育误区让孩子变得胆小?  相似文献   

3.
何楠 《家教指南》2007,(12):25-27
许多年轻父母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事业上,或者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便将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或全托班。近年来,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全年无假期的幼儿托教机构,能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全包”式托教,解除了父母的部分后顾之忧,能让不少紧张忙碌的年轻父母暂时缓解一下压力。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连着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其心中的思念可想而知。那么,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究竟何利何弊?我们先听听家长们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怎么办杭州一读者来信说:我女儿上了初中后,常常喊“压力大”,问她到底什么压力,又说不出。现在读初一就喊压力大,那到初三考高中时怎么办?真急人!答:孩子有自信,她就能承受压力。所以父母的职责不是帮孩子抹去对她产生压力的事情,而是要帮助她学会面对压力。在教育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孩子诉说压力大时,你要表现出亲切的关注,并放下手中的活,准备倾听。在饭桌上,父母可以随机讲一些自己或别人成功处理压力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不成功的反面例子,引导孩子参与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2.如果孩子诉说头疼、胃疼,表现烦躁,缺…  相似文献   

5.
张密 《父母必读》2014,(2):102-103
正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幼小衔接上出现问题,所以想把孩子送到学前班,但是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上学前班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了给父母更好的建议,我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进行了采访,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幼儿在早期教育中,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将使幼儿获得社会生活和人生行为的最初观念,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感染着幼儿,可以给幼儿提供好的教育机会,也可能给幼儿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说父母是幼儿教育的最高师长,是孩子的榜样。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学习的责任感。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总是督促唠叨,认为只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成绩。孩子则认为读书只是为了父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一位成功的学生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他没有为孩子请陪读,也没有请家教,而是尽量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学习,去承担责任。张红的孩子上二年级时,老师每天都让学生回家做一篇口算交上去,而且题要自己出。张红的孩子回来说:“别的同学都是父母给出题,我们怎么办?”张红说:“我们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做。”有一天…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21,(1):18-19
冬季天气寒冷,病毒肆虐,孩子很爱生病,我们应该如何给孩子全方位的呵护呢?Q:冬季怎么给孩子穿衣更合理?答:很多父母觉得,让孩子在冬天多穿就不容易生病了。其实不然,如果孩子穿得太多,就容易出汗,被风吹后更容易生病。想让孩子不因穿衣不合适而生病,父母还是要掌握些要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我国网球运动开展中,父母对子女参加网球运动行为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父母主观意识对子女客观行为的影响.父母一定要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不要给子女太多的呵护,也不要给子女太多的压力,使其明确参加网球运动的真正内涵,真正发挥子女的内在潜质,使其走上成材之路.  相似文献   

10.
学会放弃     
每当我们在红尘中翻滚挣扎、在人海中奔波追逐时,我们是否想过要放弃一些.也许有所放弃才会有所获得,有所放弃,我们才会学得笑对人生、宠辱不惊.我想我们都明白,只是又都有着太多的无奈.甚至我们还延续了我们的父辈曾加之于我们的期望:在孩子身上希望能实现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种种梦想.于是我们尽己所能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和最好的服务,尽管有些并不是孩子们真正想要的.我们曾经失去的太多,于是我们想通过孩子来补偿,我们试图造就一个完美的全才的儿童,因此我们看到了满街疲倦的父母和苦笑的孩子,而那笑容本该是烂漫天真的啊.  相似文献   

11.
当小小的生命尚在母腹中孕育时,那伟大的母爱已如一泓湖水,柔波荡漾,浩浩淼淼;当等待第一声婴儿啼哭的焦虑之时,深沉的父爱已如苍茫草原,广阔无垠,郁郁葱葱。亲情之爱,本是源自天然。子女对父母的爱更是与生俱来,来自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和附于躯体上的那颗心。如果我们说,还要学会爱孩子和教会孩子爱父母,人们不免不以为然。但实际生活中的不少场面又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教会孩子爱首先要给予孩子爱,这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为孩子哺乳时,在给孩子洗尿布时,在同孩子垒积木时,在聆听孩子朗…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成年人。栽们对社会竞争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感受得越来越强烈。然后。我们把这种对压力的感受间接地传导给了孩子,使孩子在机临社会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父母带给予的。他们不仅要学习成长及未来生存所需要的知识。他们还要在父母的指定下参加各种的才艺班。以发展自己的特长。 “ 才艺”的学习本应是出于兴趣的,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孩子在这种学习中却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学习本应如此令人不快乐吗? 《幸稿,从童年开始》一文中的被访者倪谷音老师。在80年代初提出了“愉快教育”的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现在的家庭,物质上丰富了,独生子女增多了,家庭教育更不能忽视。当今的父母在物质上给孩子的太多,在精神上给孩子的却又太少,要知道给他金钱让他挥霍、留下遗产让他继承,都不能足以让孩子幸福一生,让自己晚年快乐。所以,与其把财产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首先培养成人,最终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14.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可能为孩子不吃饭发愁,而另一个母亲可能正在担心孩子吃得太多发胖。遇到困难有压力并不可怕,关键是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寻找解决的办法。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父母如何解决他们曾经碰到的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给予孩子最大的关爱和照顾。 在初为人母、人父喜悦的同时,孩子的生病或不适又会给您带来许多压力吧!缺乏信心和经验的父母,在遇到孩子打个喷嚏、轻微腹泻、感冒、发烧……的时候,就会显得不知所措或急忙带孩子往医院里跑,这样给您的孩子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现在我给您推荐一种治疗方法——小儿推拿,它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病苦,又可避免服药、打针给孩子带来的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在今后的专栏中,我将陆续给您系统地介绍一些小儿常见疾病的简单、易学、有效的家庭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6.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抽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父母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7.
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意味着天真烂漫,童年意味着幻想,童年意味着无忧无虑,童年还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有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给出答案:我们当然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切。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父母似乎并不太在意。还有一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设计好了孩子的成长“宏图”。然而,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能力与特长是不是与这样的“设计”相吻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下一代理应有更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在…  相似文献   

18.
做粥,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现在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很多父母都没有太多时间给孩子做饭。但是,为了孩子健康,我希望父母能够偶尔抽出时间,为孩子做一顿美味可口的蔬菜粥。粥不仅自身营养丰富,更是其他营养食物的绝佳载体。任何食物与粥为伍,都很利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蔬菜粥除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做父母的总是害怕自己为孩子做得太少,欠孩子的太多,总想尽一切努力把儿女们的生活安排得完美无缺,使他们将来的日子无忧无虑(free fromcare)。然而,在美国做父母的很少为自己孩子的前程担忧,他们认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父母的应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outlook on li  相似文献   

20.
"孩奴"对父母是一个辛苦而无奈的称谓,身为父母者劳其一生、倾其所有,为的是让孩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当父母沦为"孩奴",孩子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反而缺乏竞争力。"孩奴"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为了使更多的父母摆脱子女的"奴役",政府及相关教养机构要转变观念,给幼儿一个自由、健康的成长环境;为了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不妨从自身做起,做个优秀的"农夫",在关键的时刻给孩子指引,给孩子创建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