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写读者感兴趣的新闻常听到读者对报纸评头论足。譬如,农村报道多了,城里人不爱看,称之“乡土版”;城市报道多了,农民兄弟又不买账,说“离得远”。症结何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新闻作品的地域性或行业性排斥了一部分读者,而是新闻作品的“兼容性”不够,难...  相似文献   

2.
为全省新闻界关注的第15届“湖北新闻奖”评选5月19日揭晓,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摄影和新闻美术263件作品榜上有名,其中一等奖38件,二等奖77件,三等奖148件,以及好标题奖24条,10件作品被推荐参加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 本届参评作品题材广泛,从不同侧面报道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香港顺利回归和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等重大新闻,以及反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报道,有深度,有力度。报纸副刊作品首次获“湖北新闻奖”。同往届相比,本届参评作品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消息和主体言论仍显得较弱,有的作品篇幅过长,有的作品推敲不够,“硬伤”较大,这些都有待改进。 被推荐参加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的10件作品,其中报纸5件:湖北日报的消息《昨日15时30:第二次截断长江》(作者雷刚、许万全、陈剑文、  相似文献   

3.
“写稿不易、见报更难”。可“难”在何处?一些同志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责怪埋怨编辑缺乏“慧眼”.似乎“难”是编辑造成的。于是我想:为何有的人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端,而有的写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稿件却石沉大海,病根和原因何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作对作品的推敲不够、考虑不周,给读留下了太多的问号。如果在发稿前将这些问号留给自己,并努力拉直它,那结果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4.
相军 《军事记者》2013,(2):19-20
军事训练报道是电视宣传的“重头戏”.也是“拿手好戏”,此类报道因为画面动感强,信息量大,又是部队的中心工作,所以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球。近几年来,部队军事训练报道逐年增多,质量有所上升,出现了不少好作品。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军事训练报道手法单一、风格雷同、人云亦云、内容单调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还不够多  相似文献   

5.
《当代传播》2003,(3):27-27
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要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但丝毫不放松对写作水平包括文风的要求,入选作品特别是获一、二等奖的作品,不说洛阳纸贵、街巷传诵,至少应叫人啧啧赞叹。从参评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消息作品看,落选作品甚至个别人选三等奖的作品存在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有的作品写得不够规范。一篇消息作品,最起码要做到“5个W”齐全,但是有的篇目恰恰在这个最基  相似文献   

6.
未来之眼     
中国少儿创作领域不够景气,而其中科幻类的创作尤为薄弱。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科幻作品之所以普遍存在“有科无幻”的缺陷,可能是科幻创作者对于科幻的认识太过“严肃”,对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成分要求过高,在进行创作时生怕露出破绽,遭到专家的耻笑,因此便使科幻沦为对科学亦步亦趋的形象讲解。其实科幻原本是现代人的神话,它的本质使命是“幻”而非“科”,其中“幻”与“科”的距离大至相等于古代人的神化与常识之间的距离。所以,科幻不但不能等  相似文献   

7.
一位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多年的同志对笔者说,在历年参评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就其主题、内容都是不错的,但由于稿件有些地方或文字粗糙,或事理衔接欠佳,或内容不够简洁……尽管瑕不掩瑜,却在佳品纷呈、名篇竞秀的情况下而名落孙山。据这位同志说,这些落选的作品,如果在发表之前好好加工一下,  相似文献   

8.
“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文章是以语言为基本材料的制成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得失。新闻作品也不例外。 但是,除极少数作家型记者外,多数记者重视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对语言的生动形象却重视不够。表现为:不重视锤炼语言文字,新闻作品没有文采,不少获奖新闻作品只是题材分量较重,新闻价值较高,语言文学则一般化,甚至较粗劣,原因何在呢?既有记者的认识原因,又与记者学习积累不够有关。 有的记者认为,强调语言生动形象就可能违背新闻真实的基本原则。这是不正确的。新闻与艺术作品在真实性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新闻作品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与新闻内容是否真实是不  相似文献   

9.
一些新闻作品,尤其是一些“问题式”新闻作品,导语写得不够科学。没有把新闻所要揭示的主题鲜明地写出来。还有一些新闻作品,在主体部分把导语没有说清的问题,重新申述一遍,把导语中没有说清的“大观点”重新道来。这样,就使新闻主体的开始部分与导语重复,浪费报刊版面,浪费广播时间。举一例: ××矿务局转变班长职责,变抓产量第一为安全生产第一,1600名班长在井下第一线牢把安全关,全局连续5年无重大事故,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安全搞好了,生产也上了新台  相似文献   

10.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从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和感染力角度来看,在新闻报道中仅仅“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要善于用“情”,才能写出好新闻,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真正打动听众。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新闻作品要达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能不朽,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推敲”的典故是说明炼字在文学作品中重要性的最好言证。然而以重时效性、真实性的新闻作品是否一样需要在文字表达方面精雕细琢,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从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仅仅把事情写清楚是不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才能使读者“通彼此之情”,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可读性。特别是在晚报的新闻作品中,更要求语言活泼有生气,使其具有感染力。正像美国新闻学家曼切尔所说的那样“读者似乎听之有声、视之有形、尝之有味、触之有感、闻之有香。”…  相似文献   

12.
宋好 《新闻前哨》2014,(12):89-91
著名的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因为你靠得还不够近。”这句话同他杰出的战地活动和珍贵的摄影作品一起,成为战地记者的典范。在后人把卡帕奉为榜样和经典时,有一位卡帕的中国同行却因为他无声的牺牲,险些被遗忘在历史的纸卷里。他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方大曾。  相似文献   

13.
2、公约权利仅仅实行“国民待遇”是不够的,因为各国保护水平不一,造成过大的差异,使得作者感到不平等。公约因此还规定了各国对于非国民的缔约国作者要给予最低保护的标准。这就构成了对参加国的约束。最低标准不排除各国可以采取更高的保护水平。(1)受保护的作品。在规定作者享有的公约权利前,先要明确什么样的作品受著作权  相似文献   

14.
樊永强 《视听界》2004,(3):41-41
近几年来,新闻传媒行业总体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有一些不良风气在业界传媒流行: 一曰:“混脸熟”。”出名要趁早。”有些记者对自己名字的见报率或出镜率都十分敏感,往往只想着快快发稿、多多露脸,而对作品本身的质量却重视不够,低水平的作品总是一发再发,几年下来也难有几篇令人称道的作品。有这种习气的人是不会有大出息的,最多也就是在媒体上混个脸熟。二曰:“跟风跑”。“风”即潮流、时尚。有些人喜欢跟风跑,社会上一流行什么,他们的报道风向就马上随之转向,哪怕这种流行毫无效仿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些小报老是跟着名牌新闻纸后面跑,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新闻主见,实质上已沦为蹩脚的“模仿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初入新闻门槛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获奖作品除了标题究竟好在哪里;而自已辛辛苦苦采访了新闻素材,却无从下手,勉强写出稿子也羞于见人。应该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初学者,对于何为“新闻眼”和如何拎出“新闻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或把握不准,恐怕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状况。何为“新闻眼”我这里所说的“新闻眼”,指的是一则新闻的主题、红线、灵魂、它是整个报道思路和整篇新闻文脉交织的枢纽,是新闻作品中的精气神和最为光彩照人的闪光点。有没有“新闻眼”,“新闻眼”显不显著,抢不抢眼,将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深浅高低和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6.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7,(12):27-28
一位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多年的同志对笔者说,在历年参评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就其主题、内容都是不错的,但由于稿件有些地方或文字粗糙,或事理衔接欠佳,或内容不够简洁,尽管瑕不掩瑜,却在佳品纷呈、名篇竞秀的情况下名落孙山。据这位同志说,这些落选的作品,如果在发表之前好好加工一下,也不是没有可能被评选上的。由此可见,文章在发表之前认真仔细地进行一番修改是多么地重要!  相似文献   

17.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8.
胡望年 《青年记者》2007,(12):130-131
据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或单项或综合性的好新闻评选活动,达几十项之多。如果作者编者不把自己作品的新点、亮点、高点准确地“挑”出来,就难以引起评委的重视和关注。在各种好新闻评选中,因为作品推介不尽人意影响作品获奖层次和等级,甚至被众多参评作品淹没而留下遗憾的事,并不少见。有人说,“作品推介”是作品的“第一评委”,是投给作品的“第一票”,是很有道理的。作品推介,主要包括“作品评介”、“采编过程”和“社会效果”三项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写作的产品是新闻作品。研究新闻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好的新闻作品,那么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才算是好的呢?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很显然,符合和适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要求的新闻作品才是好的新闻作品。新闻作品的五个特点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它们是:新闻作品是“易碎产品”,新闻作品是“机遇产品”,新闻作品是“组合产品”,新闻作品是“选择产品”,新闻作品是“传播产品”。  相似文献   

20.
胡望年 《青年记者》2007,(12):130-131
据统计,全国各级各类或单项或综合性的好新闻评选活动,达几十项之多。如果作者编者不把自己作品的新点、亮点、高点准确地“挑”出来,就难以引起评委的重视和关注。在各种好新闻评选中,因为作品推介不尽人意影响作品获奖层次和等级,甚至被众多参评作品淹没而留下遗憾的事,并不少见。有人说,“作品推介”是作品的“第一评委”,是投给作品的“第一票”,是很有道理的。作品推介,主要包括“作品评介”、“采编过程”和“社会效果”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