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本文通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转变,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对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本专业教学模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9,(3):104-108
阐述应用型高校的特征。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莆田学院为例,提出专业调整优化先行、课程教学改革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保障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3.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的宗旨、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等现实需要,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构建应用型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性。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导向不明、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专业特色、教学方式上实践性不足等矛盾。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应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途径构建起应用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发展,正确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高等院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调研,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研究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通过转变办学理念明确新的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进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提高"产学研"能力等办学路径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革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学生职业发展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突出问题。实践表明,该模式能促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吻合,对提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产教融合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基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改革发展的重大目标,建立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被纳入了现代职教体系中,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院校从办学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转型改革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如何依据人才培养标准进行课程整合,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是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关键任务。以钦州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出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步骤并对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结果进行了反思,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于各个领域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会计领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人工智能背景下,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采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引入企业导师,充实实践教材、壮大师资队伍;开放教学模式,综合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会计人才等措施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不能满足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对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情况,明确了嵌入式技术的专业方向,结合嵌入式技术教学特点和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以莆田学院为例提出了一套嵌入式技术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案.方案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主要从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入手,明确专业技术应用方向,理顺课程体系结构,完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课外实践改革,经过实践确实可行,为今后探索和完善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地方院校在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存在偏差;人才培养理念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缺陷;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论文提出公共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树立以课程为核心支撑的专业建设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方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课程为例,引入"学校大班授课+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模式,从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三个能力层次面浅谈学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探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影响就业的因素众多,各因素对就业情况的影响并不相同,且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性。基于粗糙集理论,提出大学生就业因素重要度的定量度量方法,建立基于粗糙集的智能数据分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了新型方法的有效性,能够为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就业规划提供了重要指导,并为高校培养和企业招聘优秀大学生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高校将平衡记分卡方法引入辅导员绩效评估,从成本维度、学生维度、高校内部管理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等四个方面构建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体系。要处理好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及量化问题;要强化不同院系高校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最大化的动员各个相关方的参与;要配套完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要重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的实施宣导和评估培训工作等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质专业为国家照顾专业,通常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享受降分录取的照顾政策,因此吸引了大量低就业率、低就业待遇专业的学生报考地质专业。但是,如何把这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地质专业人才已成为现阶段地质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地质跨专业研究生普遍缺乏地质学基础理论、地质实践技能和地质思维的特点,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地质基础知识、提高地质实践技能以及严把硕士学位论文关等措施,借此实现地质跨专业研究生与地质类专业研究生的同等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土木CAD"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实践占主导的课程。以如何教好"土木CAD"为主线,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把任务驱动法引入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特点,课程授课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五大模块,采用全方位、多样、全程的考核方式,对比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找到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CAD"课程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不断发展,高校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应当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需求,核心在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在总结、分析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实践平台构建、实践师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保障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举措,对全面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培养未来卓越采矿工程师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泽  李增蓉  贺建清 《科教导刊》2019,(11):110-111
为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地基处理"课程特点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课程设计以及成绩评定等多方面探讨了"地基处理"课程教学要求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计算机实验课的设计与改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同样,也容易被忽视。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高校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程设计实践是计算机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是提升学生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课程设计实践的效率及质量,对于促进计算机类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尤为关键。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的设置情况,探讨了课程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课程群知识→设计需求→集中实践→考核评价"的课程设计全过程管理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需求,分析流体力学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探索流体力学的教学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综合实验台进行讲述;课程实验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