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区域文化的视角对吴越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区域内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研究,古代吴越地区体育项目主要有武术、水上运动、节日民俗体育活动和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等.这一研究对于吴越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并且丰富了地域体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林大会"使传统武术的部分拳种进入了主流电视媒体,这是武术传播的质的飞跃。但需要明确:"武林"不等同于"武术界";"技击"不是武术的核心;武术文化传播的动因是"神秘",而不是"真实";武术功夫的精粹是"套路"与"和谐",而不是"格斗"和"对抗"。武术电视中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中存在"二律悖论",在传播过程中要讲求武术的"品格"和节目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武术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于相应地域武术文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流行的“南拳北腿”之说形象地概括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南北武术差异.持续不断的军事战争对于中原、荆楚等地域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地域武术之间的交汇、融合,同时也产生了巴蜀、岭南等地域武术文化的相应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对于地域武术的整体风格影响同样显著,齐鲁武术因为处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而深蕴教化和德行内涵,吴越作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先行地区的特点则使得吴越武术应时而动,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全新的战略主题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精武粤传的成因主要是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北派武术具有的文化势能,广州等岭南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精武体育会中粤人的人力优势。此举成功地将北派武术精华传播到了南粤大地,大规模地促进了中国南北武术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岭南武术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使精武海外传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论吴越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存在的体育活动形式以及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结论:吴越体育以军事体育为主,其中水军体育包括击棹操舟、潜水等,陆军体育包括剑术、弩射、奔跑等;由于受地域环境、战争以及古代宗教活动的影响,吴越体育具有军事体育和宗教体育特征;尚武重义的胆剑精神、开放思想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是吴越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武术文化传播障碍之思考———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影响力是衡量和展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以软实力为切人点,强调了软实力研究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和博弈下.武术文化传播的意义,着重剖析了武术文化传播的各种障碍.即武术文化穿透力障碍是过于抽象的武术深层文化;武术文化渗透力障碍是重自我修炼.轻向外传播;武术文化认同力障碍是重领会、轻实证;武术文化形象力障碍是重礼仪、轻细节;武术文化创造力障碍是重传统、轻创新;武术文化先导力障碍是重正宗、轻现代.这些思想和理论导致了武术发展过程更多地体现"教条的、保守的、泥古的"成分占据主要地位,形成了"对传统的盲从,对古贤的遵循".通过梳理和识别武术文化传播障碍要素,以期在武术文化传播中更凸显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温州地区龙舟竞渡民俗作为研究的一个视角,以点带面,从其发展的历史沿革、内涵两方面进行考究、分析;探究吴越龙舟竞渡文化的历史渊源,并主要集中于历史发展轨迹的研究.对温州龙舟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制约因素从文化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出制约其发展的根源和盛行不衰的深层动因,及其独特的文化色彩和独到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8.
阐述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定位及有关问题。认为: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多依靠感官,感性社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也影响着人们对武术的形象认知,而武术形象对武术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关键是武术人及其思维,人是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学校武术、大众武术、竞技武术传播的主体也是人;应正确处理武术标准化与学校武术、大众武术、传统武术的关系,塑造武术"走出去"的时代形象,推进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武士会诞生于风云激荡的民国开元,是在近代武术救国思潮和西方体育教育理念影响下,中国武术家、教育家、政治家自觉建立的,以传播中国哲理化拳派武术为主要内容,兼及其他门派的一个新兴的武术团体,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得到政府倡办的民间武术社团。他在确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格局的同时,开拓了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10.
姜寿海 《武当》2011,(10):30-32
(接上期)(五)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界人士倡导"强国强种",中国传统武术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应称之为"国术"。武术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一是以城市为中心,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二是在道学理论和近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武术开始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