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与左翼相对立的文学思潮——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一直没能很好地进行。新时期以来,到90年代以前,逐渐有研究者涉足这个领域,但仍然没能形成很大的气候。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近十年。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巨大,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关系还有赖于学术界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政治文化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到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兴起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以往的文学史或指责其为“逆流”,或避而不谈,刘川鄂先生却以可贵的学术探索的勇气,通过多年的宏观研究与历史考察,力图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文学现象。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一书中。通过摇曳多姿的学术文笔,显示出独出心抒的学术创建,在与其它文学形态的比较中,勾勒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总体面貌及基本特征,总结其历史命运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由主义,有太多的争论和理解,我们这儿所说的首先是一种文学态度,而非政治态度。既使在短短的三十年文学中,对自由主义的认识和后人对此的评价也是莫衷一是的。我在这儿主要抽出两种理解,一是三十年文学中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想倾向,一是同左翼革命文学区别而存在的较自觉的文学思潮,这二者是涵盖被涵盖的关系,如按时代划分,也可界定为“五·四”时一种自觉的自由主义共同追求和革命文学主张出现后的一种非政治、非功利的文学思潮,这二者是继承、演变的关系。一、“五·四”共同的目由主义追成“五·四”文学革命思潮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5.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台湾光复后文学思潮紧密相关,是在与以“战斗文艺”为代表的右翼文学思潮、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以“乡土文学”为代表的左翼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通俗文学思潮互相对话中形成的。它以现代主义为主,兼收并取了其他文学思潮的滋养,具有民族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种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思潮: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沈从文作为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一直坚持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来涉及社会、政治.他的这种立场和思想遭到强烈的批判,以至于初期的文学史编撰也没有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巨大,它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以致无论现代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心理怎样变化,其作品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史传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战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五四新文学”在抗战时期的延续和发展.抗战文学对于文学队伍、文学版图、创作主体、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抗战之前的三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文艺运动也都或明或暗地影响了抗战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 ,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 ,引起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在中国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民族生存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 ,文学领域里出现了众多的思潮 ,如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学习西方文学思潮、人文精神文学思潮、文学通俗化思潮以及文学复古思潮等。这些文学思潮对近现代的词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为词学批评的专业化开辟了道路 ,解放了人们的词学观念 ,更新了词学批评的研究方法 ,拓宽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从此 ,中国的词学批评由传统模式向“现代”转型。本文打破了就词学批评研究词学批评的传统格局 ,避免了词学批评研究方面的单一化和片面性 ;同时 ,把词学批评放在各种文学思潮中进行研究 ,也为中国词学批评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文学流变的历史过程考察,似乎20世纪中国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关系空前的密切无间,难怪有的研究者断定有什么文学思潮就有什么形态的文学流派,甚至视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强调新文学流派与新文学思潮的关系如此紧密,就一般意义来说,并没有可挑剔之处,不失一种明智的学术眼光;然而深入地予以考察,便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全是线性的因果关系,而是相当复杂深微的,值得认真地探究。列宁曾说过,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通过新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关系的研究,无疑可以揭示或发现中国新文学流派生成与发展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从自由看"京派"--论"京派"文学观念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着“京派”知识分子,于是“京派”文学也呈现出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从文艺的本体观到创作观再到批评观可以看到“京派”文艺观念和风貌。可以说,自由主义从根本上塑造了“京派”,是“京派”成“京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五四”时期诞生的平民文学观念开启了一条对平民社会“启蒙 认同”的思想认知传统;1928年创办的《大众文艺》表现出“左翼”文化阵营内部对“大众化”问题的歧见;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趋势加速向“左”转,“大众化”被等同于“普罗化”,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失。因此,五四至抗战期间现代文学“大众化”趋势的内部实际上具有一个“双重指涉”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任宝玉 《天中学刊》2011,26(6):20-22
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它却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其中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由主义的顽强抵制,二是近代中国恶劣的政治环境不断挤压自由主义的生长和生存空间。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自由主义最终败北于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从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开始,关于"重写文学史"的研究日渐高涨,在这一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得到了刺激性的发展,而以鲁迅研究最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重写文学史"潮流中鲁迅研究的实例,来反思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方向,为"重写"这一永不终结的命题做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所进行的一切古代诗学研究都是一种现代诠释,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个命题。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指把这个命题置于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的论域之中来审视,以了解它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之关键在于变化了的时代之中涌入了西学的洪流,正是西学的涌入才使得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一命题能够成立。立足于这种现代语境来对古代中国诗学进行诠释,便只能是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研究。这是我们对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这一命题之性质、对象与范围的理解和限定。真正的诠释,其实正应该以超越对中“体”或西“体”的偏执为前提,而代之以一种心态更加开放、视野更加远阔、方法更加丰赡、学理更加稳固的对话诗学。这种对话诗学,在现阶段必然是比较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必然要以西方诗学的运用或参照作为前提,这样一来,如何评价西方诗学便成为了如何实现中国古代诗学之现代诠释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主义不是严密统一的思想体系,它包容了众多的思潮流派簇系。受强大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特殊历史现实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自由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积极自由的唯理主义倾向、儒家实用主义内质和保守立场与激进情绪的并存等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外取与溯源并存的文化潮流中,自由主义的研究同时在纵深和面对现实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中存在着一股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传统和西方自由主义硬性缝合的倾向。这是人们为了消除自身现代性的焦虑而进行的一种先设而后证的行为,应当引起学术界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Successiv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have adopted neo‐liberal ideological imperatives of engaging with globalisation. This has been particularly noticeable in the policy areas of employ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Frame analysis and sensemaking are deployed to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neo‐liberalism has influenced the perspectives young people graduating from two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have towards work and education.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ways in which students made sense of their environment reflected neo‐liberal conceptions in that their attitudes to work and education were framed in mainly instrumental, economic terms. It i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neo‐liberalism is ascendant, it is not all pervasive.  相似文献   

18.
《破恶声论》是鲁迅留日时期写作的一篇重要思想文化论文,学界普遍认识到了其"反现代"的现代特质,但对其古文形式与思想质素之间的张力缺少必要的注意。利用现代语言哲学,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新的观照:在鲁迅的文本中,具有关键词性质的古汉语术语和概念与古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归化"了文章的新思想;而古汉语话语方式对文章思想造成的消解、歧变和讹误,也导致了《破恶声论》并非真正意义的现代性文本。  相似文献   

19.
穆时英的现代都市小说营造了丰富的意象,并形成多个意象系列,包括颓废女人意象、孤独丑角意象和喧哗都市意象,这些意象所体现出的思想理念,既表现了现代都市的喧哗,又揭示了都市人的孤独与颓废,从而与西方19世纪末的文学思潮"战栗和肉的沉醉"及"忧郁的末日感"相契合,达到了一种文化精神上的同构。穆时英是一个具备了都市的灵魂、都市的感觉、以及都市的表现技巧的现代都市作家。中国现代都市文学是由穆时英开始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