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中国经济读本》是何干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问题的第一本著作。全书运用大量丰富翔实的经济资料论证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特征,并由此得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该书在客观上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阐释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特征,增加了"新思潮派"观点的论证力度,是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必备参考书之一。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基础之上,具有客观真理性;有着厚重的理论底蕴和鲜明的创新特色,具有理论创造性;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主题和规律的认识,具有现实指导性。"十条基本经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中国史学界越来越多地将各种理论应用于中国史研究。由于研究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所使用理论多是一知半解,生搬硬套。这对于重构史实并无实质性帮助,甚至影响对历史的客观认识。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研究的工具,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否适用理论,关键看其适用性。在具体的研究操作层面,学人对待理论要有"学术自觉"和"本土意识",这更有助于推动中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构筑是科学幻想与真实反映的辩证统一。中国梦的构筑必然包含着某种美好的、科学的"幻想",但中国梦的构筑归根结底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因为,构筑中国梦的动因是源自改变客观实际的需要;构筑中国梦的内容是对客观实际特别是发展趋势的真实反映;构筑中国梦的"幻想"是对客观实际发展的前瞻性预测或超前性反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由"本我"--内在的思想内容、"自我"--作为外部肖像的文本,和"外我"--文本被叙述(阅读与诠释)的过程及结果三个部分组成,它们都是"全我"、"真我"的基本元素.以"自我"和"外我"为研究对象,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它超越了集中研究精神状态的思想理论本身的传统,是换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本我"的另辟蹊径,具有物化、直观、客观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文本及其叙述模式研究的重点是该成果形成发展过程中各阶段之文本及叙述模式的相互识别,难点则是其文本创制与叙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但是,坚持并拓展这种研究路线必须确保党对主导意识形态的叙述权威,不断改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科书叙述体系,同时高度关注网络这一最新的叙述手段和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6.
雷芸 《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75-176
理论与历史结合讲授是"概论"课的教学原则之一。选择历史资料是关键,实证主义史学方法强调在对待历史事件或引用历史事实时要准确、客观、严谨、中立,剔除主观臆测与虚构、个人判断和偏见,做到"实事求是",此观点对"概论"课"史论结合"讲授理论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进行多年的"史论结合"教学实践,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此方法在专科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运用的实效性,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论争历史逻辑的考察梳理,对"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杨献珍提出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经实践检验具有科学性和客观真理性,而"单一经济基础论"则表现出理论错误并给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造成危害。肯定"综合经济基础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实践的集中统一。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来源、四个维度为出发点,把世界带到中国,同时助推中国又走向世界,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试图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和平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备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需要,是解决"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统一、教师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统一、重点培养和全面培养相统一、网上交流网下指导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理论前提是一种思潮展开的根据和本质,透视理论前提能从根本上把握一种思潮的指向和宗旨。历史虚无主义自诩"客观"或"价值中立",其实质确是有所"虚无"和有所"坚持"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揭穿其虚无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面纱,澄明其维护资本主义的理论立场和出发点;世界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碎片化历史的形而上学方法论;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是认清其危害,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涌现出一大批语文教学名师。他们的成长,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深厚扎实的语文素养,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坚定执着的教育情怀;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教育专家的理论引领、合作融洽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我国已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基础和有利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重要地位,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道家和谐思想不仅对我国历史上的文明进步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从老庄的哲思中,可以延伸出很多家庭和谐的智慧,其中"冲气以为和"理论认为执中之道才是和谐的正道,只有执中而"和",才能使家庭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的思想与实践都包含着深刻的和谐社会理论,他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国社会才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他的和谐社会理论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这为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了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具有久远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总结.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幢憬,是神州儿女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具有强大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顺应历史的潮流,党的十六大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使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时代最强音,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核心目标之一。道教作为在中国有数千年发展历史和深远广泛影响的本土宗教,无论从其教理教义教规的文化诉求,还是从其历史传统与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在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伟大进程中,不仅拥有发挥积极作用、奉献传统才智的广阔空间,而且意义重大,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连山易》中所隐含的许多观点都体现了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如阴阳对立统一是炎帝时代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体现了炎帝时代的整体思维;天下和平是炎帝时代和谐社会的理想;仁与义成为炎帝时代调节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成为炎帝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对以后中国及世界文化,尤其是政治、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认识工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确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重要思想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崭新命题,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论创新。这一重要思想反映了当前时代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要求,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从根本上看,它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远大理想与长远目标,其实现将是一个渐进、漫长而又曲折、艰难的过程。但“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代表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方向和时代进步趋势,符合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终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