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国山 《考试周刊》2011,(80):115-116
日语中当用汉字已经超过两千个,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发现和研究这些日语中的当用汉字的音读和训读的发音规律。面对大量的词汇,日语教师可利用比较法和联想法,帮学生找出日语单词或词汇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让学生造句使其掌握重点、关键词汇;利用归纳法,对日语词汇进行主动记忆;让学生在文章句子环境中学习积累词汇;通过让学生在听说的环境中学习积累词汇,使其有效掌握词汇,迅速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   

2.
如何掌握日语词汇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玲楠 《考试周刊》2009,(31):119-121
本文提出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合作,采用寻找日语汉字的读音规律;用日语讲解单词意义;利用手势、情景讲解词义;及时归纳整理;联想记忆;在阅读中操练词汇和积累词汇,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词汇,迅速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词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日语专业学生若想提高日语能力水平,词汇量的积累是前提。因此非日语专业学生要学好日语词汇,关键是要明确学习日语词汇的动机和掌握正确的认知策略。本文通过对非日语专业学生日语词汇学习动机的分析,以及日语词汇学习中认知策略与巩固策略的阐述,使非日语专业学生能够有效地认知日语词汇,有效地掌握所学日语词汇。  相似文献   

4.
实际调查了现代日语汉字复音词存在的异体词形现象,指出其诸多古汉语用字情况并与汉语史上的使用情况作分析比较;说明其古汉语来源和在日语词汇中承袭使用的利弊;指出同形异义等词汇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日语在词汇文字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用传统语言学的事实论证了汉语对日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日语课程在我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中职学校也逐渐开始开设日语课。词汇作为日语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性,日语词汇的学习效果也存在着差异性。日语词汇学习普遍存在着枯燥性,学生在学习日语时难以掌握日语词汇。本文主要探究了日语词汇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够为中职学生日后的日语学习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日语词汇量不足与日语词汇学习的认知策略不足是制约日语学习者词汇拓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日语词汇学习中,要掌握语义分类策略、特殊记忆策略、联想记忆策略、语境巩固策略以及循环重复策略等认知策略,并建立系统、完整的词汇学习的认知策略结构.这样,才能有效地认知日语词汇,有效地掌握所学词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日语词汇特点的分析指出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是日语词汇学习的一大难题。建议在词汇教学中引入文体学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日语词汇的文体特征,旨在通过词汇的文体学剖析,帮助日语学习者掌握相近词汇的辨析,从而提高选择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近现代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为中国引进、吸收现代文明提供了便利。日语借词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汉语在吸收日语词汇的过程中,对日语借词进行了改造和同化。日语借词的不断进入,会增加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需要开展日语借词使用的规范工作,以提高语言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9.
高晓霞 《考试周刊》2009,(46):133-134
日语中汉字与汉语中的汉字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日语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日语汉字词汇与汉语的词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其共同性及差异性,对于正确认识日语中的汉字、掌握运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务日语是在一定商务环境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时使用的日语,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因此,要加深对商务日语词汇的理解、掌握商务日语词汇的运用,必须让学生在"用中学"。日语会话课是高校日语专业日语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在有限的会话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更多的商务日语词汇,理解商务日语词汇背后蕴涵的深刻含义,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日语专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求商务日语词汇在会话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今后的日语会话教学和学生商务日语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词汇策略调查和词汇测试,考察并分析了某高校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外来语学习策略及学习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能以较高频率且较广泛地使用各项词汇策略,但是对外来语的长期记忆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学习策略和外来语测试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听力理解是日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容易失分的部分.听力练习的缺乏、对疑难词汇的应对能力的低下、对口语现象的不熟悉以及对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不了解等均是造成日语听力理解能力薄弱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日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总结各种口语现象,强化学生对简体会话的理解,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并通过大量听力练习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保证其练习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记忆词汇方面,往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记忆情境和学习策略,记忆效果不甚理想。传统记忆需要学生付出较多的注意,属于外显学习。本研究基于日本学者Nonaka的SECI模型,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的角度出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词汇的记忆置于不同的知识场域中,构建符合SECI模型理念的专题学习网站,以实现学生对词汇高效且长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的内外有别意识在日语词汇、随声附和表达和寒暄语、惯用句和谚语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日语教师除了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自身日本文化常识,关注语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内外意识之外,还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并可通过旁征博引、中日对比、情境模拟等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内外意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某本科院校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词汇测试和访谈来考察中国日语初级学习者的外来语书写错误特点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促音、拗音与类拗音及长音方面的错误频率最高。书写错误的原因与不了解外来语原语及音译规律有密切关系。因此想要提高外来语学习效率,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外来语原语知识和外来语的音译规律,同时加强练习,增进学生对外来语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6.
日语学习的中级阶段一个与初级阶段有着严格界限,迎来质的转换的重要阶段。为回应日语学习者在中级阶段的学习需求,结合日语词汇指导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带领学习者找到词汇学习的具体目标的指导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词汇形态特点的指导方式、在观察中了解词汇使用的文体差异的指导方式、由浅入深掌握词汇搭配的指导方式,为日语词汇指导法的创新提供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日语的词汇来看,现代日语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汉字及汉语词汇,而且许多词汇除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外,字形却相近或相同,我们就把汉日语言中这些词汇称为中日同形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虽然都使用了汉字,但是这些汉字用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必定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陈蓓 《太原大学学报》2008,9(2):111-114
对地方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阶段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的实践研究表明:1、学生总体词汇水平基本符合大纲要求;2、从大一到大二阶段学生词汇量呈显著性增长;3、女生词汇量显著高于男生,但二者增幅相近;4、性别与词汇水平呈微弱相关。这些说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改革对学生英语词汇水平促进带来良性效应,也表明针对大学生个性差异加强英语词汇学习方面计划、策略等的指导将有助于促进其词汇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technology-mediated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academic vocabulary and its impact on measures of vocabulary and comprehension. The Vocabulators program was implemented in two states involving 24 teachers and 200 third-grade students identified as in need of supplemental vocabulary instruction. Individual students within each classroom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reatment (n?=?100) or typical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n?=?100) conditions. In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students received, on average, 29 lessons on vocabulary and comprehension. Results of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practical effects on experimenter-developed proximal measures of decoding (ES = 0.52), expressive vocabulary (ES = 0.78), receptive vocabulary (ES = 0.51), and near transfer measures of understanding vocabulary in sentences (ES = 0.65), and informational text comprehension (ES = 0.28). Group performance did not differ statistically on near transfer measures of sentence verification with vocabulary and narrative text comprehension as well as distal standardized measures of general vocabulary 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Findings suggest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echnology-based vocabulary/comprehension lessons to supplement typical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