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书业内外     
一套书振兴了一个学科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由于经费等原因,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推广起来很困难。而被誉为“20世纪汉语方言学界的一件盛事”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出版,无论从保护文化遗产,还是推动汉字研究、推广普通语、研究汉民族发展史等方面,方言作为“活的口语”和“地方文化的镜子”,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2.
胡雪婵 《出版广角》2021,(16):80-82
语料库是数字出版知识服务领域常见的产品形态.汉语成语在汉语语料库中传递信息并具有时代性,汉语成语的词项搭配具有语义趋向,影响用户对汉语语言的认知.当前,汉语语料库中的成语语义韵相对稳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进行局部语义韵扩展,形成新的语义韵,具有可开发性.成语文化内涵体现了文化精神,具有时代性,在汉语语料库建设蓬勃发展的当下,需关注成语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的使用,提升汉语语料库的引导力,服务广大用户.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和方言是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只在特定地区内通行。国家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规范社会公共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是不矛盾的,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编纂、著名学者李荣先生担任主编、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共41卷,历经十载奋斗,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全部出版。这套方言词典(约2200万字)所选择的方言地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汉语方言区域。这样大规模地编纂汉语方言词典,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它的出版不仅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同时对词典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乃至公安侦破、语言识别、语言信息处理工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问世之后,受到语言学界、新闻…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是个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地区。岛上通行的语言有汉语、黎语、临高语、村语、勉语、回辉话、壮语。汉语除普通话之外还有海南话、儋州话、迈话、军话、客家话、广州话、富马(附马)话等方言。加在一起共有14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方言(黎语分五个方言,临高语分两个方言均未计算在内)。可以说海南是语言和汉语方言最多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近期出版了由倪宝元教授主编的《汉语成语实用词典》。倪宝元教授有多部关于成语的著作和词典(有些是合作和主编的)出版,比如《成语辨析》、《成语辨析续编》、《成语例示》、《成语九章》、《成语范例大词典》、《汉语成语辨析词典》、《最新汉语成语词典》等。这部新出版的词典是在1993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九用词典》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完成的,增加了1000余个成语条目,改换了原书近1/3的用例,改正了原来的错误,另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注释项目。笔者认为,这部词典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收条标准比较…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汉语强力纠错手册》《汉语强力纠错手册》一书,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30万字,分五个部分全面分析阐释了社会上特别是媒体传播中经常或容易出现的各种语言错误,这五个部分依次为: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词;容易用错的成语;句子容易出现的语病;不易写对的口语词。这部工具书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有助于读者有效地避免、纠正和消除各种语言错误,尤其适合编辑、记者、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文秘、校对等语言文字工作者查检使用。紫蓝《媒介资本市场透视》由曹鹏、王小伟主编的《媒介资本市场透视》…  相似文献   

8.
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方言的传播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传播机会越来越少,一些极有地方特色生动形象的方言土语,渐渐在消失.现如今,文学作品受到主流语言的影响后,对方言的使用也变得非常谨慎.事实上,方言不仅有着丰富的特色地域和感染力,还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方言所拥有的地域认同和文化负载是别的语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汪禄应 《档案与建设》2017,(11):40-43,61
为了探索汉语现代化,瞿秋白对二三十年代的汉语现状进行过专业考察,提出了各形态共同发展的现代中国语文体系建设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倡导过“文腔革命”“文艺大众化”等群众运动 瞿秋白语言规划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改造性质,其思想成就主要包括口语本位观、方言基础观、阶段推进观等七大方面 对瞿秋白汉语规划建设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进一步强化“口语本位”的各种形态全面发展的汉语规划战略,丰富中国汉语规划建设发展为重要内容的汉语学科知识,认识瞿秋白作为中国汉语现代化首倡者的汉语规划建设贡献.  相似文献   

10.
顾小玲 《大观周刊》2012,(19):31-3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各种目的而使用着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汉语在各个地区的流传中,形成了具有了每个地区特色的汉语方言,本为从语音这个角度,对通化方言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词人中,以“寻常语”入韵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中不少仍活在今山东方言中。弄清这些方言口语词的确切涵义,不仅有利于正确把握李清照词的思想内涵以及深入理解其词的语言特色,而且也为近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鉴于此,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把李清照词中仍保留在今山东方言中的几个宋时口语词,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2.
源自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方言的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和第二大通用语,是联合国、欧盟和非洲联盟的官方语言,也是全世界除英语之外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使用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英语。全球有超过4亿人使用西语,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拉美地区。西语是西班牙及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方言又多又难懂,尤其是温州话,更是令人“耳”花缭乱,许多话,同是温州人,说法也不一样。土生土长的郑张尚芳从小就对本地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了中学,他发起组织了一个方言小组,他们不但记录方言谚语,而且开始研究方言的理论问题了。一天,郑张尚芳借来一本王力教授写的《汉语音韵学》,似懂非懂地啃着这本大部头。书中谈到:一位叫高本汉的瑞典语言学家,对汉语特别是温州方言很有研究。于是他特地到图书馆借来高本汉写的《汉语词类》,读着读着,他的心不能平静了:一个外国人对温州对话知道得那么清楚,自己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温州人,就不能超过他?从此,他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写出一本高水平的《温州方言志》来! 一九五二年,他在温州二中提前毕业了,他品学兼优,但当时,他被死神般凶恶  相似文献   

14.
杨蓉 《大观周刊》2012,(40):76-77
儿化是保山隆阳区汉语方言中一种重要的语音形式。隆阳区汉语方言中儿化发音规律有自己的特点,儿化词汇组合形式多样,语法手段不同,表意作用不同。儿化在隆阳区的使用十分广泛,从一般事物的名称到人名、地名都可以儿化,从老人到小孩都在使用儿化词汇。通过对保山隆阳区汉语方言儿化词汇发音规律、语义变化、语法变化、使用状况等几方面对儿化在隆阳区汉语方言中儿化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方言,是指与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语言。报纸是新闻传播的媒介,而这种传播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这种语言主要是属于现代汉语语系(就本国而言,报业的发展已有外向型倾向,当然就有外文,还有少数民族语系等)。现代汉语汇融了我国七大方言系统。地方报主要是地方读者看,主要对象是农民,而农民则是方言的主要拥有者。地方报要贴近读者,也就是贴近农民,有时就要有方言特色。虽然这些读者的地位、层次、素养,志趣、爱好等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文化水准不高,这种状况还会长期存在,因而方言特色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公文的语言具有"庄重、平实、准确、简明"的特点.为了达到这八字要求,在写作公文时,其语言措词有七忌: 一忌运用非大众化的方言口语.公文是代表一定的法定作者说话的,语言必须雅正不俗、郑重其事,要排斥方言口语.如,将"好"说成"优秀、优异、优良、良好",而不能说成"棒、帅、盖了、盖帽了".  相似文献   

17.
方言,是指与标准语有区別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语言。报纸是新闻传播的媒介,而这种传播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这种语言主要是属于现代汉语语系(就本国而言,报业的发展已有外向型倾向,当然就有外文,还有少数民族语系等)。现代汉语汇融了我国七大方言系统。地方报主要是地方读者看,主要对象是农民,而农民则是方言的主要拥有者。地方报要贴近读者,也就是贴近农民,有时就要有方言特色。虽然这些读者的地位、层次、素养、志趣、爱好等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文化水准不高,这种状况还会长期存在,因而方言特色也将长期存在。哪些新闻作品适宜于用方言呢?一般来说,人物通讯、特写、新闻故事等,这种以人的情感为主的新闻作品,有时可以用些方言。这不仅使通讯、特写和新闻故事真实、有现场感,而且具有文学味,体现了一种朴实的审美情趣,对农民增加了可读性。例:《襄阳报》1988年11月2日《干群关系心态录》上篇中有一段话:“干部说这也合理那也合理,几十条  相似文献   

18.
源自西班牙卡斯蒂利业方言的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和第二大通用语,是联合国,欧盟和非洲联盟的官方语言,也是全世界除英语之外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使用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英语.全球有超过4亿人使用西语,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拉美地区.西语是西班牙及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19.
每天阅读报纸,常会见到此类报道:“我市十大新闻人物呼之欲出”“奥运会大名单呼之欲出”“XX体制改革呼之欲出”……我们知道,成语作为一种长期沿习,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已经约定俗成,是汉语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在新闻报道中,为了简洁明快地传播新闻信息,适当地运用一些成语无可厚非。但切忌不顾成语的实际含义而盲目使用。如前面提到的几条新闻标题,成语“呼之欲出”的使用就值得商榷。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呼之欲出”一词出自北宋苏轼《郭忠恕画赞》:“恕先在焉,呼之欲出”。后来就以“呼之欲出”形容画像栩栩如…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使用的、约定俗成的定型短语,也称固定词组。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的意义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政才能懂得其意思。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通常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能拆开插进其他一些成分。当然,成语活用例外书籍报刊中,经常运用言简意赅的成语。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但是,成语被用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以更换其中的成分为最常见。广播电视中读错的也不少。由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