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燕 《大观周刊》2013,(10):294-294
新课标提出:感受与鉴赏中要求学生“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长短、强弱不同的音。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打击乐器教学是中小学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从打击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打击乐器运用的创新和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谈了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师江渊 《大观周刊》2012,(36):183-184
一:蒙古族风格的音乐是大家最为喜欢的一种特色地方音乐语言,它舒缓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欢快活泼的音乐节奏让人忍不住的跳起舞来。最能表达出蒙古族音乐的苍茫悠远,激情奔放,曲调婉转的乐器就是马头琴,还有竹笛,四胡等。其中马头琴这件乐器最能完美的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它的长调,快弓,上下大滑音等技巧充分展示了这件古老乐器的神圣魅力。竹笛在蒙古族音乐中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任何形式的重奏,合奏,管弦乐,独奏都少不了这件乐器的身影,比起马头琴,它高亢明亮的音色像一支雄鹰冲破天空在高高的飞翔,它低沉而富有磁性的音色像老人在诉说着一个悠久的故事,它激烈而欢快的吐音,剁音更能准确的表达出草原人民热情奔放,性格爽朗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齐晓雪 《大观周刊》2012,(26):25-25
音乐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民间乐器是音乐传承的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乐器,月琴、口弦、笛子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彝族人民的民俗技艺。  相似文献   

4.
黄玮 《新闻爱好者》2011,(15):115-116
在当今人类的文化艺术生活中,交响音乐无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几百年来,经过许多代音乐家、乐器制作家、器乐演奏家的不懈努力,这一音乐艺术形式已经在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流传开来,并以其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无限美好的遐想。  相似文献   

5.
喜爱音乐的人自然要问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一般人认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所以它与人类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历史的记载和推论,人们曾在5000年前的苏美尔帝国首府一古波斯湾的乌尔(Ur)洞穴里,发现了古诗琴一里拉(Lyre);在埃及古墓里发掘出弦乐器、吹奏和打击乐器的复制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有一句名言:在人类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所谓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虽然这是一个音乐的概念,但它却被广泛地使用在各个领域,如人的心脏跳动是有节奏的,戏剧表演也  相似文献   

7.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不仅仅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典范,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和创举.作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乐器,钢琴在传人中国之后,又经过不断的沿承和发展,在现代音乐发展的历程上树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8.
杨荔 《出版广角》2016,(6):86-87
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巴伦博伊姆所撰的《生活在音乐中》记录了他的音乐感官发展史,并突出强调了音乐与生命之间互为牵绊、互为影响的关系.本文从《生活在音乐中》出发,分析音乐节奏是怎样通过作品与演绎表现生命的情感与律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应该如何让节奏实现生命化.  相似文献   

9.
车照轨 《大观周刊》2013,(12):37-37
作为一名合格的戏曲伴奏员,首先应对自己演奏的乐器要有全面的了解并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同时较好的乐感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作为戏曲伴奏员,掌握乐器基本功的程度是他合格与否的基本所在。这其中,包括音准、强弱、节奏、音色等,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戏曲伴奏员。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是各门艺术中表现手法最为细腻也最不好把握的艺术,它在抒发人的丰富情感方面是无以伦比的。  相似文献   

10.
吕英 《视听纵横》2008,(1):108-109
节奏是物质运动变化周期的标志。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节奏。如自然界中四季的转换、潮起潮落、月亮的圆缺变化等。在艺术领域,节奏更是十分明显,音乐中的节奏令人动情,舞蹈中的节奏令人跃然,诗歌中的节奏使人陶醉,文章中的节奏引人入胜。单调乏味的节奏使人生厌。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节奏  相似文献   

11.
杨均 《中国广播》2006,(7):31-33
节奏一词来源于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节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它源于生活,是一种客观规律的感官反映。当节奏呈现到一定的规律临界点,会出现共振的现象。也就是当人们与他所欣赏的音乐出现共  相似文献   

12.
刘洋 《兰台世界》2015,(6):78-79
山西是我国出土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数量与品种最多的省份,这为学者从乐器实物来研究晋音乐文化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本文即以出土乐器为研究视域,梳理出土情况与乐器特点,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晋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同其他声画艺术形式一样,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一条条新闻之间的编排、组接,就仿佛一段优美的乐曲,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使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有美的享受。这就需要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中把握节奏。一、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形式节奏一词来源于音乐术语。音乐艺术的节奏,体现为一定长短、强弱的音符交替出现,使音乐运动有了轻重缓急的变化,使之感染听众。而作为电视艺术主要节  相似文献   

14.
人类离不开劳动。劳动创造了人自身。人类又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劳动本领,运用新的劳动工具,扩大劳动的对象,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作为社会的人诞生的。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分工提高了人的劳动效率。人类社会越进步,劳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是全部人类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社会化的劳动需要有组织地进行,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配置和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玉娥 《兰台世界》2012,(24):51-52
乐器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之一,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宋朝的乐器采用的是八音分类法,即依据乐器材质的不同而将其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大类。  相似文献   

16.
我们习惯于用节奏描述音乐、体育,用这个词作为度量人们生活尺度。“节奏”这个词现已不知不觉走进了电砚圈中,因为电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如此之大,当生活中充满着节奏时,节奏在电视中也无处不在。一、栏目的节奏1.宏观节奏90年代进口大片的引进,冲击了中国的电影人,也同样震动了电砚人。好莱坞式的电影节奏给我们以启迪:中国的电视发展拥有自己的土壤和生存方式,我们在创造着自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迟早要和国际传媒接轨,这个系统中东西方的两种文化,势必要兼容。电视在中国已经成为“文化快餐”,因此节…  相似文献   

17.
一部好的纪录片离不开好的节奏。节奏最直观最形象的体现莫过于音乐,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使人类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一部好的纪录片,与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样,同样有各种不同形态的韵律节奏美。控制好纪录片的内外节奏,使之和谐共振,才能让纪录片的叙事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8.
《夜深沉》作为一首著名的京剧曲牌,被成功运用于京剧《击鼓骂曹》《霸王别姬·舞剑》的伴奏中。该曲经常在国内外的音乐会曲目上,被众多演奏家所演绎,其深刻的文化背景是该曲经久不衰生命力的一个原因;其音乐在表现人物心理变化方面具有深刻的意味也是该曲成功的一个最大的原因。该作品成功地运用了京胡、弦子、月琴等"文场"旋律乐器和板鼓、大锣、铙钹、鼓等"武场"打击乐器的合奏为戏曲进行伴奏。该曲牌被成功地改编为京胡、二胡、古筝、琵琶等多种乐器的独奏曲,其演奏形式被改编为合奏、重奏、协奏等多种演奏形式,成为一首家喻户晓得器乐作品。本文拟从曲牌伴奏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角度出发,分析曲牌《夜深沉》所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其中,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陶冶国人情操、承载历史、相辅礼仪,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中国的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乐器类、声乐类、曲艺类、戏曲音乐这几类,而《鼓瑟吹笙中国乐器寻珍》一书则带领广大读者走进传统乐器的大家庭。《鼓瑟吹笙中国乐器寻珍》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出版(作者白雪)。白雪是一名音乐制作人和音乐活动策划人,即兴钢琴弹唱、编曲导师,  相似文献   

20.
音乐理论中节奏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解释:节奏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包括长短、强弱两个要素。广义的节奏可以理解为音乐中所有的布局、段落、强弱、快慢、长短等各方面因素。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生活节奏、语言节奏、心理节奏、运动节奏,包括本文要重点论述的音乐节目的节奏都是对这一概念的借鉴、扩展,使它的外延扩大,这就包括了时间、空间、社会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