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1979年第一期、第三期先后发表蒲喜明同志的《“前置宾语”说是不科学的》和宋玉柱同志的《关于宾语的位置及其它》两篇文章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进行讨论。由于稿挤,未能及时刊登。现仅将蒲喜明同志和符达维同志的来稿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书进同志在《哲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理论问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一点认识》一文中,提出了过去我们在哲学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和‘实际’仍然然是两张皮,无法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这确实是在哲学教学改革中应该郑重对待,并必须研究解决的迫切问题。但是,黄书进同志提出的:“应该怎样理解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一些具体主张,我觉得有必要加以研究探讨。本文将承述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和黄书进同志商榷,并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3.
奴隶反抗的呼声不能抹杀——《伐檀》思想倾向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诗经》的研究上,有些同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些看法主要是对以《伐檀》为代表的“变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曾引《伐檀》一诗来说明“暴富小人”(按:指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剥削形式,认为此诗“站在井田制立场来攻击新兴的封建制剥削”①,也有人认为“其作者显然非劳动人民”,而是“士一类的中小奴隶主”②。有的甚至说:《伐檀》不仅不是奴隶反抗的呼声,反而是“奴隶主贵族借隶农口气而杜撰出来的反动诗歌”,是“奴隶主贵族士大夫在向新兴地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时炮制出来的反对革新、力主倒退复辟的毒草”③。总之,这些同志都认为《伐檀》的思想倾向代表了奴隶主,有的则明确提出是攻击新兴地主阶级的,因之也就将它的创作权归之于奴隶主。我们认为,这些同志的意见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和历史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4.
《法理学通论》评介刘安荣同志所著的《法理学通论》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编18章,25万字。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本书旨在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正确阐述法理学的基本内容,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情况和国...  相似文献   

5.
本刊1979年第1期发表了温致义同志的学术论文《关于语言的起源问题——批判G.P.Krapp教授所著THE KNOWLEDGE OF ENGLISH一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后,不少同志曾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示了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的分歧,不在于温致义同志论文的内容(他们都表示同意论文的观点),而在于那篇论文的文风,因为较多的同志认为论文采用的是“大判批”的笔法,而这是“四人帮”的一套文风,因而是不可取的;有的同志甚至担心论文的这种笔调,对中美人民的友谊“可能有不利的影响”。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中,是否可以开展批判和反批判?批判是否就是“四人帮”的一套文风?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特地在这里同时发表温致义同志的来信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周抗同志给温致义同志的信,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读了《文史哲》八一年二期刊载的来新夏同志的文章《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以后,感到作者精研深思,有新颖见解,颇能给人启发。但文中对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被腐刑的分析,笔者却有不同意见,兹此略为陈述。一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而下狱,接着又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腐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来新夏同志认为:“司马迁的‘李陵之祸’是他和汉武帝长期政治分歧、矛盾积累的总爆发。”事实怎样呢?司马迁本人在《报任少卿书》中叙述:  相似文献   

7.
对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调整的认识与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教育部印发了《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调整意见》和《小学数学自然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调整意见》(以下简称“目录调整意见”) ,这是指导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认真学习 ,正确理解教育部调整仪器配备目录的意图 ,用“目录调整意见”去指导仪器设备的补充、调整和配备工作。笔者对“目录调整意见”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目录调整意见”的颁布是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近几年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高级中学教学大纲有所调整 ,特别是教育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  相似文献   

8.
为 了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以德治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教育局《关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以德治校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 ,提高我院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学院的改革、建设、发展提供可靠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院党委决定 ,在我院大力推进以德治校工作。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 ,使全体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9.
辽宁师院郑振坤同志来信对旷文楠同志《庄子养生思想辨》一文(载本刊1982年第2期)提出了几点商榷意见,并表示希望“照登本函”。本刊欢迎继续开展这一问题的学术讨论,特将来信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10.
杜预注和孔颖达疏对《左传》的断句,不乏错误:有的在后世学者中引起连锁反应,至今未见有人指出;有的虽经后人指出,但近代有人不但不接受,反而以正确意见为误。本文先用正确标点引出误读之句及有关上下文,然后阐述鄙见。 一、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bi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庄公三十二年》 这些话由于杜预的一处误读,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说文》解释“bi”字引“春秋传日:‘bi门而与之言’。”引语和传文“bi而以夫人言”文字虽不尽同,但意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动词“有”的用法灵活多变 ,以“有”为结构中心的句子在句法结构及语义结构方面都呈现出繁复的特点。以配价语法理论为指导 ,研究《诗经》中“有”的配价类型 ,同时参用格语法理论 ,在对配项进行语义角色分析的基础上 ,可归结出《诗经》各类“有”字句的语义表达式有 7种 ,这 7种语义表达式对《诗经》动词“有”的句法和语义功能的理解得以理性化和概念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置宾语”说的弊病,虽然丁声树、吕叔湘等同志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曾有所指摘,但并没有被大家接受。多年以来,在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分析中,仍然存在着这种“前置宾语”说和相应的分析方法。不少现代汉语语法书和语法讲义上都那样写着、那样讲着。但是,我认为,这种“前置宾语”说和分析法是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语言实践检验的,是不科学的,应当用合理的分析法加以代替。  相似文献   

13.
孙晓山 《阅读》2013,(9):20-21
打开课本,同学们会发现,在叙事的课文里,写景的句子比比皆是。如《但愿人长久》里“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番茄太阳”》里“接连下了几场雨,终于晴了。阳光很好,碧空如洗,树叶绿得发亮。”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里的景物描写更是多达五六处。这些句子因为不是情节描写,阅读的时候,常常不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一、把重点词句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读懂文章内容。如:学习看图学文《鸬鹚》,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体会到整个画面表现的宁静气氛,理解课文是怎样进一步叙述鸬鹚捕鱼,湖面怎么依时间顺序由平静到不平静的过程。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我们就紧抠住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把这四个精彩的句子内涵化为一个令人陶醉的“宁静”意境。分析第一句:“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夕阳”点出了傍晚这样特定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的《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4年第10期上刊登王海鲸同志《暴力革命的必然性与和平过渡的可能性》一文,本文仅就王海鲸同志文章以下几点提出讨论。首先,关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王海鲸同志重申这一提法。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普遍”一词的含义通常是“广泛”、“共性”,在纵向和横向都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  相似文献   

16.
浅论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问:“老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或“这篇文章到底说明什么?”,还有的问:“老师,这些词我都认识,甚至把句子翻译出来,我还不懂,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单词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贯彻会计谨慎原则,避免资产价值和企业利润虚增,使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比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语法学界对疑问句的认识深化了一步,不再把这类句子只笼统地称作“疑问句”,而是作了进一步的细分,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称为“反复问”)四种。这是一大进步,因为这样细分有利于更好地揭示每一种疑问句的表意特点和使用特点。在这四种疑问句中,最有特色的是“正反问句”。它变化灵活,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很值得研究,对“正反问句”如何进行结构分析,也值得研究和重视。本文就正反问句的特点、变化情况和结构分析等谈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针,根据国家教委《意见》,师专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现结合近几年师专教学改革实践,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一节中明确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并且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资本论》第一卷202,205页)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称为“劳动过程三要素”说。薛志贤同志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论生产劳动的要素及其产品》一文(以下简称“薛文”),对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说提出了疑义。薛志贤同志认为:“生产劳动的要素不只有三个。固然,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