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晨 《教育现代化》2006,(2):111-111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即使是看起来冷冰冰的艺术品,都贯注着艺术家的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容。情感体验的积淀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最初动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是一门反映人类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情感与思想的有声艺术。音乐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还让人们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声乐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体验,是一项集合了外在表现与内在情感的综合性艺术.唯有充分调动起人们的情感共振,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架构起和谐的沟通关系,声乐艺术才能更加协调地融合声与情,将其艺术境界推向更高的层次.鉴于此,在表现声乐艺术时,我们需要正视并挖掘声乐表演的审美特质,充分认知声乐艺术之"美"以及如何表现这些"美".本文从声乐艺术审美构成以及表现渠道的角度,阐述了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之路.  相似文献   

4.
美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属性,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也在发展,审美文化的多元性、融合性是一种趋势,而要构建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美,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情感。《科学艺术结合构建人的和谐》一书熔科学理论和艺术理论为一炉,在深刻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本质的同时也展露了科学与艺术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5.
束琳 《华章》2007,(11):230
本文主要就舞蹈艺术审美价值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某侧面论述舞蹈创作者、编导者和表演者用舞蹈艺术特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去创造审美价值,使舞蹈艺术彰显无限的审美张力,达到人与自然,心灵与情感,舞蹈艺术与人力社会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6.
陈海苹 《考试周刊》2007,(12):55-56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追求。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文化等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课文语言的内在美来营造课堂教学的审美艺术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将语言技能培养和美学欣赏的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要从美学的角度,挖掘教材的审美意义,使学生充分欣赏并理解课文篇章的艺术美、形式美和意蕴美等等,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哲学家艾理斯在《生命之舞》一书中写到:“如果我们对舞蹈的艺术漠然视之,那么我们无法了解肉体生命的至高表征,并且也无法了解精神生命的至高象征。”人类通过舞蹈这种技能可以改变自身,也可以获取审美体验,增强优美体魄,开启智慧大门和培养高尚的道德。一、以美尚美舞蹈是艺术审美中最具独特美感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用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与音乐、服装、道具、化妆、灯光、布景等多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动态美、情感美、形象美、…  相似文献   

8.
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艺术诞生于劳动,诞生于社会劳动的实践之中。在审美领域里,艺术占有一个非常特殊地地位。它以更形象、更直接、更辽远、更深邃的形式与境界,反映美的全部复杂性、丰富性和价值涵义,深刻展现出对审美主体的内心生活和情感体验的激励与升华。而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艺术歌曲的产生自然是人类追求精神自由与审美向往的特殊活动形式,从内容上看,艺术歌曲必然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内容与人道主义价值,透露着善与爱的信息,教人不懈地向善努力,使人们趋于美的极致,从“美”的角度建设和构架自己的生活,努力完善人生存在的意义;从生活形态上看,艺术歌曲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主体借助音乐形象,旋律构成的幻想以及人类审美情感从而把生活孕育成丰富的审美经验,以灵感激情和一种自然流露的欲望结体为诗,为音韵、为乐曲、为律动,化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以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美的作品——这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再从艺术歌曲产生的实质看,它作为人类生命力和思想情感的深刻表现,是人类经验和时代心理的产物,它把人类对客体世界和主体心灵的掌握程度转化为自由的形象体系与符号结构,并反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实践,从而促进人类对世界的进一步掌握,这也...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擅长通过旋律表达人类的思想认识,通过音响激发人类的情感世界,从而引发人类的情感共鸣,激发人类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激情,并在这种激情中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得到净化,得到美的享受与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刘纲纪作出了独特的探索.哲学上他反对各种形态的唯心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美学上自成一家,主张美是人类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艺术理论上则认为艺术是对于生活情感的或审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仪式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志书写的重要对象,由于其与艺术、审美制度的内在关联,也必然是审美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发生学上考察,艺术和仪式具有共生关系;仪式自身也潜藏着审美因素;仪式作为一整套符号象征体系,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展现,这种诗性智慧浇铸了仪式的神圣之美。仪式对个体审美倾向和审美情感的建构与塑造及审美原型的生发,构成了仪式作为审美制度的内核。  相似文献   

12.
杨全红 《教学与管理》2009,(10):139-140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声乐演唱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主要是以人声为乐器通过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诉说情感,并使人们获得美的感受的艺术表现。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是演唱成功、使声乐演唱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的条件,所以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现和审美想象的运用对歌曲的创作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展现具有重的意义。下面本文重点进行分析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来界定艺术和艺术美.而浪漫型艺术一直采取独特的姿态走向审美形式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是艺术家们无限地拥有自我、告别自我和反射社会超越现实的一种途径.艺术创造进一步成为显现现实生活和人类情感的现代美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5,(4):75-79
美是人类对引发自身愉悦情感对象的赞誉。美属于语言学范畴,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美是一个形容词,是我们用来描述、赞誉审美对象的一个词语。当然它也可以名词化,但它还是用来赞誉引发愉悦情感之对象,含义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艺术起源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是美先于艺术,还是艺术先于美,这是美学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从人类的生产实践和思维发展状态两个方面看,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对生产工具的自然秩序的感受,即原始美感,而艺术品只有当有人去欣赏它时,它才能被称为是审美对象.因此审美先于艺术.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文化的载体,教师教学主要目标是传授语文知识和传播文化.同时,"语文"也是美学载体,语文教学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斯宾塞曾说:"我们所赋予审美教育及其赏心乐事的价值,并不少于其他的东西.倘使没有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和其他自然美所产生的情感,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美好的意义.我们不得以这些爱好的培养和满足为不重要,而且相信今后这些爱好将占人类生活的更大部分."一节语文课,自始至终都应该有审美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完美的效果,才能赋予语文课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与清新美感.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具有如下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美是道德的象征”。以理解为鹄的的解释学尤为关注艺术活动的伦理性质。从解释学的视角来看,艺术(审美)创造和欣赏活动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对话,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因而是人类永不衰竭的生命力之情感源泉,是为艺术活动的形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膜俄美作为诗歌的一种美学境界,它是由诗本身的审美特性与审美规律所决定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美,都是客观美与主观美、物象美与情志美的创造性统一,诗歌也不例外。但是诗之所以成为诗,是因为它特别强调人的情感的抒发。别林斯基指出:“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①诗的这种抒情本质导致了诗在情景关系构成上的特殊性:诗中情与景的比例不是对等的,情与景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诗歌中情与景构成的一系列形象往往不是按照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客观联系组合起来的,而是更多…  相似文献   

20.
林少杰 《教育导刊》2013,(12):67-69
什么是艺术,学术界对此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一般地,人们都认同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和审美,于是不妨作如下界说:凡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使得接触者产生共鸣的,含有审美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谓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