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艺术人生》作为一档高品质谈话类节目,它的热播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化层面上的解读:首先,时代变迁与媒体共同造就了私人化的公共话语空间,谈话节目应运而生;其次,《艺术人生》以其独有的怀旧方式从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使谈话类节目呈现本土化趋势;再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谈话节目不可避免地成为消费社会的影像,对此应予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徐洁玮 《文教资料》2011,(15):80-82
本文从传媒消费语境这个角度对《鲁豫有约》这档谈话类节目由开播到改版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了传媒消费主义对于我国电视节目的影响及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谈话栏目是电视节目的主要形态之一,它将人际传播融入大众传播,日常谈话成了电视节目主体。从1996年《实话实说》在中央电视台开播以来,各级电视台纷纷开始“谈话”,出现了大批良莠不齐的谈话类节目。分析谈话类节目在当下的生存现状,以透视谈话类节目分众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央视《对话》栏目的谈话形式设计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对话》栏目的成与失,对于谈话类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话实说》十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不仅创造了高收视率,还填补了我国谈话类节目的空白,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其“叫好又叫座”的原因。但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同等谈话节目也层出不穷,《实话实说》作为“老大哥”也同样面临着收视率低靡的尴尬局面,作者从主持人,受众细分,节目品牌化经营三方面分析谈话节目应如何留住观众,同时也希望能为谈话类节目未来发展提出设想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以演播室为空间,主持人和参与者围绕主题即兴讨论并通过电视传播的一种节目形态.电视谈话类节目体现了现场交流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对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电视谈话类节目特点,针对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对有效提高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促进节目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为语料对访谈节目中的"回述"现象进行了探讨,意在研究"回述"在访谈节目中的作用:有助于交际双方理解先前话语内容、结束话论、保证谈话顺利进行、了解嘉宾真实想法以及制造幽默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兴 《文教资料》2010,(27):90-92
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已达数百个,但让人记住不忘的极少.这需要从制作理念和制作方式上寻找原因。谈话类节目要走出困境,必须重视创新而非偏于模仿,以真情凝聚收视群体,并提高策划团队和主持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被推出以来,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进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电视节目制作的改版热潮。究其原因,不但是观众走进直播室,更主要的是节目内容的平民化,这是《实话实说》成功的所在,也是电视谈话类节目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谭超华 《考试周刊》2010,(30):49-50
在分众化已成为现实的媒介环境下,生活服务类节目不得不在节目内容、制作形态和主持风格上进行策划创新,以符合越来越分化的受众群体,同时努力争取更多的潜在受众。本文以央视《天天饮食》栏目为例,对分众化背景下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定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实话实说》是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开荒者”,它以高度浓缩又高度开放的特点体现着媒体的价值,真正实现了观众的参与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彭雷 《华章》2007,(11):242
在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构建人文关怀理念,符合时代发展和节目自身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存在着定位不准,对人文关怀理解不到位等问题,节目差强人意,需要从节目选题、主持人、嘉宾和录制现场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天中学刊》2012,27(5):83-85
目前,一种特殊的会话类型——谈话类节目随着传媒的推广而日益普遍。以一些谈话类节目的会话为语料,结合会话分析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谈话类节目会话的话轮转换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4.
段志东 《教书育人》2006,(12):55-55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策划了一个“父与子”专题,童话大王郑渊洁在节目中讲到了其子郑亚旗读小学时的一件事,令我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5.
晚会类节目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版权法律保护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现有的法律不能对晚会类节目提供完整保护,我国也缺乏对晚会类节目进行法律保护的技术措施。因此,应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及其相关法律,并完善对保护晚会类节目的技术措施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6.
郑敏 《双语学习》2007,(11M):239-239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同时又身为传播学研究生,我不得不佩服《艺术人生》栏目的策划和编导的创新精神和捕捉、驾驭情感的能力。“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艺术人生》带给我们的是明星们幕后那从不曾为人知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和对话中所透视出的作为普通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理解、关爱、和谐的真挚情怀。本文分别从节目编排策略、细节创作、独特的构思、美学追求四个方面对此栏目的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上榜人物:于丹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电视栏目进行策划。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播出专题讲座《于丹〈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代表,而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则是体现主持人综合素质的一个主要方面,因而,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越来越重视主持过程中语言艺术的表现.本文主要从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听“与“说“的原则、话语方式以及幽默的运用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学习 ,分析了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有所滑坡的原由 ,提出了依法治教 ,实行全员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艺术人生》节目中,朱军讲了一段他父亲的往事,台下很多观众是流着泪听完的。10年前朱军的父亲还在,那时候是《艺术人生》策划最紧张的时候,朱军难得有机会能够回去看他,所以父亲晚年,朱军基本没在身边。想让父母进京小住,他们不肯。朱军打电话,他们总说:放心吧,一切都好,好好工作,我们看着你呢。朱军每次回去也就那短短的几天时间陪伴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