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信息     
全国新闻评论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新闻评论学会筹委会于4月18日至24日在武汉和长江轮上召开。与会者分折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认为是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全国著名新闻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同志说,我国的报纸一向是以评论有力著称的,然而近40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闻评论的“轰动效应”却渐趋弱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专栏评论、署名评论的兴起,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新闻评论仍不尽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受众,需要来一次“救亡”。他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一次“救亡会”。大多数代表主张,在  相似文献   

2.
夏林,男,195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现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参考新闻编辑部主任,高级记者。著有《岁月如歌——一个新华社记者的采访笔记》等新闻文集。曾获新华社首届十佳编辑、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多次获全国新闻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闻评论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新闻评论学会筹委会于4月18日至24日在武汉和长江轮上召开。与会者分析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认为是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全国著名新闻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同志说,我国的报纸一向是以评论有力著称的,然而近40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闻评论的“轰动效应”却渐趋弱化。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4.
沈仕卫 《青年记者》2008,(10):32-35
赵拴,<贵州日报>记者部主任,高级记者.1992年从一名高校教师改行从事新闻工作,5次获中国新闻奖,2次获<贵州日报>社"人才奖"、1996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员,2004年荣获贵州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5年入选贵州省首届十大.都市年度人物",2007年获贵州省"十大影响力人物"称号.同年获中国新闻人物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成为贵州新闻界获长江奖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木东  力茗  柯根松   《今传媒》2006,(4X):9-10
赵振宇。辽宁人。满族。2001年从长江日报社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前,曾任长江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和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撰写《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划导论》等作多部。  相似文献   

6.
陈栋 《今传媒》2006,(7):4-6
徐俐,中央电视台国际中文频道的资深新闻主播。从业以来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如早期的香港、澳门回归庆典、“9.11”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中国入世报道等等。2005年的“直播新疆”更被喻为其职业生  相似文献   

7.
△周咏南,浙江日报记者。曾获全国“十杰”青年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他踏踏实实“跑”新闻,一心一意写报道,连续3年他的发稿数和甲级稿数均名列浙江日报之首,被同行称为写稿“状元”。  相似文献   

8.
人物简介王楚,1955年出生,服过兵役,197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工作,1983年起派驻湖北、广东等记者站。曾获全国好新闻特等奖1次,全国党报内参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上百篇作品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新闻奖,著有新闻作品集《探索》《历史的震撼》《大写的人》《自由·独立与火》及新闻理论专著《立体思维采访与写作》等。现任人民嚣报社广东分社社长,是《人民碍报》历史上驻站时间最长的记者。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相似文献   

9.
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谈到她对新闻写作的自我要求——“我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同样,“你写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新闻界前辈这样认为。这里所说的不一样,就是说要有新意。新闻要新,评论更要新。1999年8月,我撰写的评论《踢好“后三脚”》,在铜山日报综合新闻版头条发表后,同年8月24日的经济日报、第10期《党的生活》杂志等报刊也先后刊出。这篇评论先后5次获奖,其中一等奖两次(获徐州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征文一等奖)、二等奖3次,是当…  相似文献   

10.
陈栋 《今传媒》2006,(7X):4-6
徐俐,中央电视台国际中频道的资深新闻主播。从业以来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如早期的香港、澳门回归庆典、“9.11”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中国入世报道等等。2005年的“直播新疆”更被喻为其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高峰。徐俐的播报风格活泼大方,又不失庄重。在海内外观众中拥有较高的美誉度。2006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徐俐新作《女人是一种态度》成为畅销书。  相似文献   

11.
《抛弃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获1987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之后,报社理论处有位同志感慨地说:“愈是有争议的作品,愈是有可能成为获奖的作品。”这旬戏言启发我思考:评论写作中应当怎样对待“争议”?回顾1984年“新华论坛”开辟以来,曾连续4年获全国好  相似文献   

12.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养特殊新闻人才的一个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马加爵事件的“妖魔化”报道,曾使一个严肃而严重的刑事案件演变为一个带有娱乐性质的炒作新闻,从而对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利的心理影响。2005年以来,大众传媒关于徐本禹、洪战辉等的正面典型报道,则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近日,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秋季招生简章上,新增“新闻评论方向班”,招收20人。据悉,这是我国首个面向高考招生,旨在培养评论员、评论编辑、评论主持人、深度报道记者的特色班。这是该校新闻教育培  相似文献   

15.
在长江日报创刊53周年之际,长江报人奉献出的理论成果——《不尽长江滚滚来》,由武汉出版社出版。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作序。 《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书收录的48篇论文,大部分近年发表于《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新闻业务期刊,其中1篇获中国新闻奖、两篇获全国报协优秀论文奖、7篇获湖北新闻奖,显示了长江日报业务研究的实力和水平。 本书共35万字,分为“集团战略放谈”、“新闻采编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在组织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新闻评论始终起着其他报道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宁波日报从1980年复刊以来,便在头版开设了一个群众性评论专栏《明州论坛》。据不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半年,首届江西省广播电视厅“十佳青年”评选揭晓,江西人民广播电台34岁的新闻部副主任、主任编辑梁勇榜上有名。这位三次中国新闻奖得主,其“新、短、强、活”的经济评论及经济报道语风犀利而不失偏颇,为文切入点小而意义重大,13年来,20余次荣获省及省以上好新闻奖。其中新闻分析《反暴利,在南昌为什么难以展开》(与人合作)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设立中国新闻奖以来,我省目前获得的唯一的一个一等奖。1995年底,梁勇奉命担负起省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首个新闻评论性栏目《新闻广角》的节目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仅…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是我在学者型记者之路上获得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在采写200多篇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录音报道(其中20多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等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的同时,还通过了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辨,获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法学硕士学位证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的同等学历;学术论文《从三篇新闻分析看问题报道的运用艺术)}获湖北省第四届广播电视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撰写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人才论》由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三块“砖头”,奠定了我申报主任记…  相似文献   

19.
桂杰 《新闻与写作》2004,(3):32-33,37
★★★彭俐,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现为北京日报主任记者,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客座研究员,出版过多本诗歌、散文集。曾获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北京文联文艺评论奖、三度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论文奖(包括评论奖)等奖项。彭俐还曾担任大型电视系列片《青春中国》的策划人,这部作品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和国家“金铜奖”特等奖。因艺术评论业绩突出,以专家身份被聘为中宣部阅评员。  相似文献   

20.
于友 《新闻导刊》2006,(3):52-52
1935年9月.我在上海新创办的《立报》当练习生,开始学习新闻工作。当时有机会阅读全国许多报刊。1936年4月《大公报》在上海创刊,我发现了它的一个“亮点”——旅行通讯。署名“长江”的西北通讯很有特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流利的文笔.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把它当成学习的教材。我当时不禁感悟到.当记者.就该有长江那样的学识和本领.能报道大家关心的大新闻。1937年.我曾给长江写过一封信.表示了我敬慕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