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历式新闻是将记者亲历之事及感悟一起融入其中的新闻形式。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一大批亲历式新闻呈现报端。引领读者走进基层官兵多彩的生活.展现出新闻的亲切真实之美。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类新闻.必须立足“亲历”特点,发挥好“在现场”优势.在增强“一感三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打好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军队媒体纷纷推出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基层,一大批来自一线、带着泥土芳香、反映基层官兵生活的原生态新闻呈现在我们的媒体上.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欢迎和热捧。由此可见,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真正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走群众路线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基层部队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基层官兵是军事新闻人的情感之根。军事新闻工作者走群众路线.就是要目光盯住基层.把脚步锁住基层.多采编基层官兵喜欢的新闻佳作。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周,我在家轮休,有大量时间同空军新闻骨干和基层部队官兵进行电话交流。在交流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谈到了军报三版的“基层新闻专递”栏目。大家认为:“基层新闻专递”栏目推出以来,报道基层新人新事,宣传基层新鲜经验,扶持基层新闻骨干,真正做到了“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备受基层官兵和基层新闻骨干的欢迎,堪称军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将他们的具体反映和一些建议汇总如下:1、“多报道基层”不是难有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大家谈到,“多报道基层”是军报强调多年一个宣传方向,但版面上真正出自基层单位的“新闻”仍然较少,使基层…  相似文献   

5.
郭纯树 《军事记者》2011,(12):47-47
时下,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大批来自基层的生动鲜活的报道深受官兵好评。  相似文献   

6.
县级广播电视台往往因“身瘦人小”而显得“位卑力薄”,所办新闻被戏称为“党委黑板报”,记者是“新闻农民工”.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难免滋生“平台小,难有大作为”之念,尤其是年轻记者,更觉前程渺茫.小平台究竟能否“大作为”?应当如何帮助青年记者正确看待这一平台,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安心基层、苦心经营,让自己的新闻职业生涯大有作为?本文从基层台管理的角度,从新闻职业理念、新闻职业态度和新闻职业责任三方面入手,思考小平台对“大作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翻阅一些基层通讯员的新闻(消息)来稿,我们发现:来稿的信息含量少,是当前影响新闻稿件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例如,有篇寄自某省军区的学员来稿写道:“八·一”前夕,某省党政领导集体走访省军区机关部队。展开慰问活动,并和一些官兵一起过了“军事日”。  相似文献   

8.
曾有部队政工领导这样概括基层官兵看军队报纸的顺序——“从后往前翻”。何以如此?有基层官兵一针见血:一二版除了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剩下的全是“表扬稿”,没有什么好看的。用新闻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新闻版上“新闻”少,可读性不强。以工作报道为主的军内报纸怎样赢得读,是当前军事新闻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善于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贯彻“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也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着力点,落实到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身上,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官兵”。这三个具体化的“贴近”,不仅要人心人脑,更要扎扎实实地付诸行动,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基层、主题紧扣生活、镜头对准官兵。  相似文献   

10.
“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战士”.是30多年前人民军队报社总结形成的并被总政宣传部向全军推广的办报理念。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我们按照中宣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持续开展“到基层学基层写基层——本报记者业务擂台赛”活动,持续打造《基层服务窗》《军营大学生》和《战士眼中的新闻》等专版专栏.持续组织“记者走进边防连”“记者走进英模连”与“记者走进红军连”活动.赋予“三个面向”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面向基层上锤炼作风、在服务官兵上形或了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鹏  张锋 《军事记者》2012,(3):17-18
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传统媒体带来一股新风之时.以整合见长的网络媒体。应该如何融入其中。实现自身的“走转改”?在全程参与中国军网“新春走军营”采访活动中,记者到边防、赴海岛、住连队.与官兵一起守岁吃年夜饭.和新战友一起进行野营拉练,有了许多收获和感悟。  相似文献   

12.
李幽幽 《军事记者》2012,(11):16-16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编辑记者们踏人火热军营,感知官兵情愫.记录基层点滴,采写了一大批文风朴实、感情真挚、清新脱俗的好文章、好作品。实践汪明,广大编辑记者只有切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能贴近实际、符合官兵口味、满足受众需求.采写的新闻才能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因此.只有在走基层中走得自觉、走得长久,改文风才能改得全面、改得彻底。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州军区《战士报》秉承军事新闻“面向基层、贴近基层、服务官兵”的优良传统,在推出《蹲点式采访亲历式报道——本报记者走基层》栏目的基础上,力求以鲜活的事实和朴实的文风,客观地反映军区部队新成就、新风貌;紧紧围绕主题主线。  相似文献   

14.
奔牛 《军事记者》2004,(9):71-72
函授学员大都身在基层.常常为捕捉不到“大”的新闻线索而苦恼。其实.只要你具备了一定的新闻敏感,可以从自己身边抓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性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身在基层是报道员的一大优势。因为报道员熟悉官兵、了解部队.能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关键是,通讯员要学会从基层抓新问题。这里刊登的一组函授学员来稿,就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部队的新闻干部缺乏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笔者在本部队兼职或专职搞了十几年的新闻报道工作,现在“蓦然回首”,吃惊地发现,当初和我同时踏上新闻写作之路的已所剩无几,且新手少有人在,部队新闻队伍遂成青黄不接之势。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认为,目前造成新闻干部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新闻竞争激烈.成才道路坎坷艰难。连续几年来,笔者都在基层官兵和战士高考复习班作过调查,发现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或报考新闻专业的人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新闻这条路太坎坷难行。现在,随着大学生入伍人数的增长,官兵的知识层次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官兵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军事记者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多宣传基层,让官兵爱看;就要泡在官兵中,坚守在一线;就要拜官兵为师,甘当小学生。  相似文献   

17.
常听一些基层通讯员感叹:“在基层,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哪有什么新闻啊!”这真是身在宝山不识宝,错把优势当劣势了。和那些国家通讯社和省以上报纸的记者相比,我们基层通讯员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身在基层,在于整天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产生新闻的主要源泉,无数取之不竭、写之不尽的新闻素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联系群众,是记者和通讯员必须  相似文献   

18.
我们报刊发表的新闻摄影报道,有一部分缺乏吸引力,读不爱看.特别是基层部队的官兵看了亲近不起来,让人有一种隔膜和无关痛痒的感觉。原因是这些图片新闻离部队实际生活太远,离基层一线连队和普通官兵太远。  相似文献   

19.
“军报新春盛宴”——这是一些基层官兵对《解放军报》(以下简称军报)近年来春节期间带“年”字新闻的形象比喻。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人民前线报始终把宣传的重点聚焦基层一线,聚焦基层官兵,真心实意为基层官兵服务。在成功推出“记者夜访连队”、“开训进行曲”、“记者走进训练场”等专栏后,近期又推出了“到基层碰新闻”专栏,每篇稿件写法新颖,现场感强,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很快成为报纸宣传的一个亮点,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通读这个专栏的稿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心打造品牌栏目努力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宣传方式,是人民前线报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