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太阳东升西落,这在地球人看来是一个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是根据日出日落方位来辨别方向。然而,严格地说,仅把太阳的升落地点作为地平面正东正西方向的判断标准,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地球表面,同一纬度的不同季节,或同一季节不同纬度,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落的地点均会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即以日出地平线的一点代表东方,日落地平线的一点代表西方。也就是说在习惯思维上,我们把太阳的出没点作为判断地面东西方向的标志。然而,严格说来,仅把太阳的出没地点作为地平面正东、正西方向的判断标准是不准确的。因为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在地球表面上,同一季节的不同纬度地点或者同一纬度地点的不同季节,太阳在地平线上东升西落的出没地点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可能各地总是在固定的正东点和正西点。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阳光不会从北面的窗户照射进房子,南回归…  相似文献   

3.
太阳东升西落,这在地球人看来是一个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是根据日出日落方位来辨别方向.然而,严格地说,仅把太阳的升落地点作为地平面正东正西方向的判断标准,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地球表面,同一纬度的不同季节,或同一季节不同纬度,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落的地点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以40°N地区为例(图1),除春秋分两日太阳在全球各地都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外,其它日期都不是在固定的正东点和正西点.如在夏至日时,太阳在东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对此学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太阳只能直射在回归线之间,太阳应始终位于40° N以南地区,怎么可能太阳会跑到40° N以北的地方升起?  相似文献   

4.
万玉琴 《南昌教育》2007,(10):22-2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引起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进而引起日出日落方位及日影朝向的不断变化。本文分析了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要点,着重分析总结了日出日落方位与日影朝向的判断方法,以期有效地指导高三文科生对此类试题的解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金剑 《地理教育》2014,(7):49-55
一、考点扫描 二、知能构建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由于黄赤交角(23.5°)的存在,加之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往返运动,从而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有规律地季节变化(形成四季)和纬度变化(形成五带).具体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运用不同天球坐标系的关系分析太阳周日运动与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联系,设计太阳视运动仪,由天半球与夜半球、时间节气观测地纬度度量球、地球、光电控制系统、地平面与地平圈、观测地方向指示器等构成,直观、准确演示全球任何地方、任何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读出日出、日落方位角与时间、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  相似文献   

7.
樊天才 《甘肃教育》2014,(10):86-86
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人教版最近两个版本的教材都仅通过图片来显示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省去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过程。但这两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却屡有涉及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内容,在高考备考中轻松地应战,笔者摸索出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下面,笔者对这种计算方法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黄开云 《考试周刊》2012,(92):133-133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同一经线上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其纬度差就是多少度。  相似文献   

9.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光照图;在同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也会得到不同的图形。地球在公转轨道的某一位置,全球各地太阳高度的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年变化和年变化值,都可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多次的图形转换,使同学们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获取对地球公转的认识,准确、透彻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习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6,(7):17-20
【精讲精练】 考点1.太阳直射点移动及其影响 【精讲】例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__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流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  相似文献   

11.
一、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地球运动状态的表现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结果表现为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变化。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是理解地球运动意义的关键地球的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地理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12):133-134
太阳周年视运动是指一年内太阳位置的视变化,是地球公转运动的一种表现。根据拍摄的合成图来看,太阳位置在每天的同一时刻位置不同,轨迹呈"8"字形态。感觉这与高中的地理课本有点出入,有点奇怪。本文对此做出粗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3.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14.
探究日影运动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提出问题 如图1,在阳光下,地球上A地竖直物体(标杆)AH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为AF,标杆顶点H在地平面上的日影为F点.我们知道日影F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1)一年中不同日期,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球球面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对于地球的方位(即太阳光线射入的角度或直射点的纬度)会发生改变,存在着冬半年、夏半年、两分日(春分、秋分)等差异;  相似文献   

15.
蒋洪力 《物理教师》2004,25(2):49-51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由于太阳光线的传播 ,向阳的半球是明亮的 ,形成了白昼 ;背阳的半球是暗黑的 ,形成了黑夜 .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公转的平面 (黄道平面 )与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约有 2 3 .5°(或 2 3°2 6′)的交角 (黄赤交角 ) ,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使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不同纬度的昼长也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在分析和研究光的传播与地球昼长的数量关系时 ,将太阳视为点光源 ,或视为面光源 ,地球的昼长将有所不同 ,同时…  相似文献   

16.
图1是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某地在一天当中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求(1)该地的地理纬度;(2)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相似文献   

17.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除这两天外,极地都有极昼或极夜现象出现,且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太阳视运动的情况也不同。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那么极昼地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是怎样的呢?下面分三种情况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1,(7):56-57
我们知道,地球除了自转外,还会沿着椭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自转的轴心是倾斜的,地球表面某些部分会在运行中的某些时段里面向太阳,被太阳照射的一面,会比较温暖,在季节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天,反之则是冬天。如果地球不转,就不会有季节的变换,日历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当太阳直射点位置移位时,会产生哪些要素作关联的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相关答案。从这简单的光照图(图1)中可以得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与晨昏线和经线夹角(α)以及AN两点的纬度差是相等的。可以想象,当β变化时会带动α与AN纬度差的变化。可见当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变大,伴随着晨昏线与经线夹角(α)也增大,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范围也在扩大;昼夜差值(ED)也在增大。反之亦然。从上面的…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其纬度数为23°26',即太阳光线在这一天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其纬度数为-23°26',那么其他22个节气日的太阳光线直射地的纬度数是多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