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制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凡勃伦等人为代表的老制度经济学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历史学派方法论基础上,将其系统化为制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这一方法论在批判个人主义方法论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实质仍然是唯心的和形而上学的,因而是不科学的;而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它从根本上克服了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因而是科学的.马克思制度分析方法不能简单归结为整体主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中的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中的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彭启福整体主义(Holism)和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它们对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由此受到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但国内学术界对此罕见探讨,不能不说是一...  相似文献   

3.
从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涵义、理论原则入手,深入分析了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理论困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在本体论问题上,在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方面超越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对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治学发展的系谱上,既有革命性反叛也有连续性继承。古典主义政治学所确立的政治学传统是整体主义视野下的制度中心论以及制度与价值的合一性;作为反叛政治学传统的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则是个体主义视野下的行为科学;而以制度为中心的新制度主义则兼具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特征,从而为整合政治学提供了可能并是通向新古典主义政治学的桥梁。新古典主义政治学包括制度中心论、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以及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社会学方法论领域长期存在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社会学方法论.布尔迪认为社会学应以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利用"(场域)而把握"两头"(社会和个人).这种引入关系主义的研究方法,克服了由实在(社会和个人)取向的研究方法而导致的社会学中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布尔迪厄这一社会学方法论如今已成为人文社会领域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方法论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理论领域中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之间的争论主要是基于因果问题与建构问题之间的分歧而导致二者在理论的本体论、方法论以及学理滋养方面的差异。结构现实主义重视因果问题的解释,因而在本体论上是物质主义本体,在方法论上采用个体主义,其学理滋养主要来自于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而建构主义与之相反,是理念主义本体论与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社会学。  相似文献   

7.
财务治理是近年来财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受到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公司治理研究方法的影响,现有的财务治理研究往往是建立在个体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这样的研究方法难以对财务治理做出准确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运用整体主义观的方法论进行财务治理的研究,可以从企业内部微观层次、企业协作网络下的中观层次以及社会经济网络下的宏观层次三个方面构建整体主义观下的财务治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方法论是一门学科的基础和标志的认识,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一种全新的探讨,首次提出经济法的方法论是整体主义与和谐辩证法,而民商法的方法论是个体主义与冲突辩证法。因此两大法律部门的根本差异是基于这两种不同思维方法产生的。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方法论的关系及两大法律部门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做了辩证解释。  相似文献   

9.
制度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方法论正经历着范式转换。传统制度分析中方法论整体主义和方法论个体主义对教育政策执行均有启迪,各自分别形成了教育政策执行的自上而下路径和自下而上路径。但这两种方法论范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难以为政策执行中的执行行为和执行活动做出整体性的解释。政策网络作为教育政策执行方法论的新范式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对于教育政策执行四重路径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贫困研究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研究的方法包括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宏观主义与微观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在确定贫困的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历史主义方法是纵向地分析贫困问题,现实主义方法对贫困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方法在认识和解决贫困问题的各个环节上产生影响。在贫困问题的研究上宏观主义与微观主义方法要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1.
奥地利经济学派新与自由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米塞斯以其行动学方法论而著称,其行动学体系有着一条理性主义的演绎逻辑红线,其中方法论个人主义是其基本点。通过对历史主义、实证主义方法论以及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米塞斯的方法论学说为经济学方法论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米塞斯行动学方法论的比较式学理研究,有助于更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经济学思潮的发展义理。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几乎一切重大的问题都是由于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话语冲突所造成的,这种冲突反映了近代社会分化的事实,又反作用于这个社会,从而使冲突进一步加剧.在人类历史转型的过程中,行政伦理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试图在合作理念上重构话语环境.其中,摒弃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思维范式、超越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理论取向以及打破实证方法的神话等,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传统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不能指导新的社会现实,当下必须构建"新集体主义"。考察整体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传统集体主义,并依据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来界定"新集体主义"。构建"新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提倡个人主义的同时,以集体主义来引导个人主义,其基本内容为:建构集体德性;实行法治;大力提倡自我牺牲精神。"新集体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政治是一种必然性政治,这种政治是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其正当性不是建立在同意基础上,而是以必然性为基础。它以整体主义为基本价值。希腊化时期个人主义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必然性政治的解体。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整体论和个体论的对立、行动和结构的对立、微观和宏观的对立。社会资本理论反对整体论或个体论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先在性,强调关系的首要地位,从而摆脱了整体论和个体论的桎梏;它既承认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又承认个人行动的能动性,克服了两者之间的对立状态;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区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分析层次,强调它们之间的连续性,防止了社会学宏观理论和微观分析之间的脱节。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日本德育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德育指导思想的发展规律、原因与特点。日本德育是在传统的整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和反复比较的复杂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发展的。日本对西方德育思想的认识经历了由完全拒斥到盲目崇拜的巨大变化,但最终两种德育思想走上相互渗透、融合生长的发展道路。这既体现了两种德育思想固有的局限性,又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There are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explanation for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structural and individual. With the shift away from systems-theoretic accou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1980s, structural explanations have been replaced increasingly by the individualism of leadership and leader-centric explanation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schools.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leader-centric accounts involve a commitment to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and that there are four serious problems with this view. First, it is logically difficult to describe individual actions without recourse to structures. Second,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fosters a centralised mindset inviting the attribution of leadership where none may exist. Third, evidence for distributed cognition compromises leader-centrism. And fourth, administrative tasks themselves are often highly structured.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we urge a more balanced approach to organisational functioning, one that involves both structures and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8.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它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有利于对法学分析单位以及法律价值取向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