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纳入近代国际政治的格局,洋务思想家作为这一时期知识阶层的精英,通过上疏,书,办报等形式,将其近代外交观念传播于晚清朝野,由此影响到晚清基本外交制度的某些变化以及传统外交观念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开始转型,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由旧的宗主--附庸式朝贡制度,转而接受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表现为中国与藩国对近代国际关系的抗拒及适应过程.中国外交正是在这种惶恐困惑状态中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全文从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被动性调整、传统外交指导思想的逐步解体等方面阐述了晚清外交的"屈辱"转型,对中国近代外交思想转型的历史过程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建忠是近代传播西方外交理论的先驱。他在一系列作中,不仅比较详细地输入了国际法史、国家主权观念、均势理论,介绍了西方培养专业外交人才的制度,还在实践中积极运用,从而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晚清外交人才群体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历史意义,其地理分布和区域风气影响是研究这一人才群体的重要方面。近代广东乃晚清外交人才之渊薮,湖南、安徽两省人数不多却充分证明了晚清两大幕府对中国近代外交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析曾纪泽的近代国际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国际法是处理近代国际关系所遵行的基本准则。曾纪泽作为中国近代名的外交家,在外交实践中对近代国际法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和大胆的实践,形成了其近代国际法意识,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在充分了解“国情”和“洋情”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和为主”的外交思想 ,这是近代中国理性外交思想的发端。它不仅促发了人们传统外交思想的转变 ,在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史上起到了奠基和启蒙的作用 ,而且对于启迪人们认识西方、学习西方 ,加速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华 《考试周刊》2011,(27):36-37
李鸿章是近代外交的代表,他的外交思想对近代前期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他的"外敦和好、内要自强"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新梳理了中国近代外交发展的历程,阐释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趋向,同时探讨在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过程中国民意识的觉醒及在此基础上民众对国事的积极参与。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9.
北京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由政府设立的最早的一所近代化学校,尤其是它对近代国际法的翻译与教学对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极大的影响,它翻译了一系列的国际法著作,开设了国际法课程,培养了一批近代中国外交人才,对维护中国主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活动家顾维钧,九一八事变后在对日问题上所推行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经略,不仅是近代以来列强共同支配中国以争夺在华利益的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历届政府所追求的传统的“以夷制夷”的防御性外交目标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谈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领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交机关的近代化运作过程中,领导机制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代中国外交机关领导机制的近代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首长独会制的确立,二是层层长官负责制的实现。它的施行,明确了剖员的责任关系,提高了部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中后期是中国步入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由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逐步向近代外交体系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薛福成的外交思想体现了这一转变.薛福成在其充当曾、李幕僚时的外交思想中就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立场、讲求交涉之道、以实力为外交后盾的外交思想,这已具有明显的近代外交思想成份.  相似文献   

14.
近代前期中国是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走向世界的,所以外交在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执拗的思想观念、固有的政治经济机制下呈现出艰难、复杂的时代现象,虽然活动艰难、环境复杂,但仍有其探索意义和历史价值。如果说近代中国外交给人的感觉似乎是羞愤交加、悲悲戚戚,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纳入近代国际政治的格局.洋务思想家作为这一时期知识阶层的精英,通过上疏、著书、办报等形式,将其近代外交观念传播于晚清朝野,由此影响到晚清基本外交制度的某些变化以及传统外交观念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星轺指掌》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外交关系法的著作。该书重点阐述了公使及其职责与权利,对领事与领事裁判权也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与此同时,一批近代西方外交术语得以译定。它们对于近代中国的外交、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过程中,恭亲王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本文从近代外交机构的正式确立、外交观念的转变、外交体制的更新及外交人材的培养几方面加以论述,对奕在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中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期人们在辛酉政变、洋务运动之外对奕有一个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浅析晚清主流外交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国内、国际两种因素的制约,晚清主流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被动的演变过程,它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客观上也反映了近代中国险恶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过程中,恭亲王奕訢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本文从近代外交机构的正式确立、外交观念的转变、外交体制的更新及外交人材的培养几方面加以论述,对奕訢在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中所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期人们在辛酉政变、洋务运动之外对奕訢有一个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西方国家在不断竞争和妥协的实践中冲破了教皇外交的束缚,确立了以条约外交为代表的近代外交体系。伴随着中外接触的渐趋频繁,清代传统的藩属体制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逐渐瓦解,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艰难转型。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南北洋通商大臣,从使领制度到外务部,在制度变迁的同时国人对近代外交的制度、规则和理念持续而理性地思考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