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搞好舆论监督报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职责之一,也是其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应继续增强,以确保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要从实际出发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将"注重用镜头揭示存在问题、坚守客观公正的媒体立场、追求积极正面的社会效果"作为落脚点,力争通过报道来取得解决问题的实效。一、注重用镜头反映存在问题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作的一项关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满意度"的抽样调查显示,81%的受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性报道太少,舆论监督力度不够",74.8%的受众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监督不够",75%的读者认为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可信度和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民生新闻现状分析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而这中间地带正是老百姓所关心和所需要的民生新闻.于是,民生新闻在短时间内响遍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电视媒体都把它作为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王牌.据统计,仅南京市晚6:00-7:00,就有《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1860新闻眼》等五六档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深度变革与重构的时代,媒介的边界正在消融,媒体融合正成为国家重塑主流新闻传播体系的战略任务。作为深度报道的类型之一,肩负着明辨是非与澄清谬误责任使命的舆论监督报道,在融媒体时代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深度报道近年来呈现萎缩或弱化的背景下,舆论监督报道的守正创新面临哪些挑战?2022年中国新闻奖首设舆论监督报道奖,以此为契机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主流媒体应如何发力?本文以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的舆论监督报道作品为例,尝试探析舆论监督报道在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守正创新,放大舆论监督的正面传播价值,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宁波日报报网端城建"围挡"怠政系列报道为例,阐述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报道中的原则和突破路径,进而分析这样的舆论监督报道产生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丁敏 《今传媒》2011,(10):95-96
自从新闻媒体诞生之日起,它就与新闻舆论结缘。由美国学者首次提出的"媒体四方格理论"解释究竟是舆论创造媒体还是媒体创造舆论等问题。本文在原有理论和后来有代表性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媒体舆论监督报道有新的思考,这是建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舆论监督,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改进也离不开舆论监督,媒体自身的发展也仍然离不开舆论监督。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多种社会矛盾凸显,大量舆论监督事件的报道也迅速增加。处于这一时期,各种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舆论监督的环境在不断改善,但媒体的舆论监督仍然存在着困难,多种因素困扰着舆论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来推动舆论监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庆 《青年记者》2021,(4):73-74
舆论监督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践行舆论监督责任、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在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生态十分复杂,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已经成为一大课题。本文认为主流媒体需要把握好六个要点,才能做出优秀的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方式多元化、可视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极大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工作,由"领跑者"变成了"跟跑者"。媒体自身的功能定位,决定着主流媒体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舆论监督报道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引领导向、凝心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今,公民法律意识日渐增强,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导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可以说,这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更加准确,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独立调查人"不同于"新闻线人",也不同于媒体记者,是活跃在网络中的民间新生力量.他们不依附于任何机构,有自己的网站或博客,根据自己的意愿从事调查事实的活动,他们充分了解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性,及时在网络中进行舆论监督."独立调查人"所进行的调查报道活动,属于草根调查报道,它的主体为草根民众,它没有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大,但它与公众的喜好更贴近.  相似文献   

12.
魏敏 《新闻世界》2012,(10):26-27
媒体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批评或曝光后,它的效果及其所产生的影响,需要经过一个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对这种效果和影响的报道,就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后续报道。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本文认为必须要做好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13.
程悦 《今传媒》2014,(7):63-64
"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展开的全国性运动,中国的媒体在这一时期对此有集中的报道。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媒体报道该运动的角度来研究此时中国舆论监督的文章还相对较少。本文对于"三反""五反"的研究以当时中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为切入点,以搜集到的史料(当时被报纸曝光的贪腐新闻)来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的舆论监督以及媒体集中的贪腐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从3月份孙志刚事件(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的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两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发生到4月份<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然后引起全国媒体连动报道,并形成强大舆论监督以促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查并严厉查处"孙志刚案",可谓是在"非典"时期一次非常舆论监督事例.分析此次舆论监督传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我国媒体监督互动及对舆论良好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级媒体相继推出的民生报道,舆论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好,舆论监督民生化的趋势为我国媒体舆论监督带来了全新的气象。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县级媒体受制于社会环境,舆论监督的范围狭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深入的调查分析,以至针砭时弊和硬性批评的报道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一、原则——舆论监督报道的"规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舆论监督报道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都要遵循新闻报道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新闻价值原则、时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原则等。除了要坚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外,在我国,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报告时更强调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过去一提到舆论监督报道,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批评性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抓人痛处、揭人短处、群追猛打”也往往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习惯性做法。初做这类报道时虽慷慨激昂,但日子久了难免生出疑惑,难道这世界就如此灰暗吗?舆论监督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引以为鉴,解决问题,一味使“蛮力”或感情用事,显然有悖初衷。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进行建设性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引导力,更好地促进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回顾2007年的中国传媒业,我们发现,不少地方媒体书写了"异地舆论监督"的精彩篇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多家地方媒体对山西"黑砖窑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对媒体自身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报道得好,方法得当,监督到位,则受人尊敬、称赞和佩服;否则,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反而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甚至难以从官司中抽身。如何把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做好、做出实效,方法多样,形式多种,关键就看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操作。本文以《武陵都市报》2013年开展的"新闻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