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发表,在当时特定条件下以其光辉的思想彰显了巨大的理论力量。文章从"两论"的当代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去思考"两论"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同时,从今天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背景下去挖掘"两论"对这一时代命题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宣传、贯彻这两大理论过程中,结合高校的"三进"工作,商洛学院纪委书记王思怀先生历时三年完成,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先生作序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稿>(以下简称<论稿>)一书日前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孔子及儒家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法的观念和主张的思想家.有关周公思想和言论的文献主要记载在<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多士>、<无逸>、<多方>、<立政>和<诗经·大雅·文王>等篇.周公在这些文献中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宗法思想为核心的"礼治"思想,其中"明德慎刑"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契约论作为一种解释国家、社会与政治权威起源的方法,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契约论已经过时了.随着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正义理论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其当作衡量标尺,用来论证或者检验其他理论的合理性.在<正义论>中,罗尔斯重新采用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法学说,精彩的论证又重新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契约论的争论.在正义的语境下对契约论进行探求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苏共二十大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以《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其主旨是为了澄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混乱思想,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回击帝国主义掀起的反苏反共浪潮。但由于中苏两党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对于个人崇拜和十月革命道路等问题的不同认识,中苏之间产生了分歧。随着这种分歧的发展,最终演变为60年代的公开论战,不仅影响了两党关系,而且也影响了两国关系,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论孟精义>是朱熹把北宋诸多理学家解读<论语>和<孟子>的精义结集而成之作.理学家们惯于从<诗经>中阐发义理,在读<诗>方法上具有借<诗>释<论>、<孟>和以"理"注<诗>的特点,在解读<诗经>理论时,他们重视其陶冶性情、经世致用和风化人伦的作用,强调孔子的<诗>、<礼>并重思想,并从圣人的中和之美、尽善尽美的言论中阐发<诗经>对先王之礼和古代正乐的承载,将内圣和外王统一起来,反映了他们对儒教圣王贤德的遵守.  相似文献   

7.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8.
"情"、"味"、"境"是最能体现中国抒情传统文学旨要的核心概念,也是王文生对古典传统研究自始至终所执着追寻与探视的人生审美理想.<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是王先生继<论情境>后推出的力作.其最为新颖之处无疑是"以情味之线,牵美学之史".他从中西文化语境纵观中国传统抒情文学并逗引出"情味论",并对"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作了交互式的潜在整合、梳理和大胆果敢的纠评与言说,给人以深刻的启悟.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历史评论家,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精彩地评论了前代的人和事,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全面反映了他在历史评论方面的辉煌成就.他的史评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比较法、历史主义方法和原始察终法.  相似文献   

10.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容、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