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艺术是人性的审美显现。宫崎骏被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的作品《千与千寻》使他得到全球的认可,在这部作品中,他再一次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此部动画电影由一"信"字贯穿整部作品,文章从这一字展开来解读这一杰作。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诗歌理论推崇"神"这一审美范畴,"神"既体现出诗歌审美创作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灵化加工的主客体双向异质同构的精神活动,同时,又规定着诗歌作品审美意境的创构应以"有神"为最高境界.在杜甫看来,只有达到"有神"、"神妙"的作品,才是艺术杰作,因此,他把是否创构出"有神"、"神妙"审美境界作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准."有神"、"神妙"、"神",体现了杜甫的审美意趣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文教学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从形趣、情趣、意趣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的"内蕴力"催动学生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由"入手其内"到"出乎其外",取向"高致",产生最佳的审美领悟效应.  相似文献   

4.
所谓诗歌鉴赏,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诗歌作品为对象,通过鉴赏主体与作品的交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一般说来,我们对诗歌作品的鉴赏,存在着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文字到内容到审美感悟的过程。这主要是指鉴赏主体在鉴赏过程中,对作品了解的丰富程度及其所获得的审美认识梯度。以对一篇作品的具体鉴赏而言,大体存在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能够带给人们美的震撼,是因为它在现实、文化和艺术三个层面上完成了审美超越,从而使作品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这三重超越不是并置的关系,它由外到内向作品的深层逐步开掘,最终成就了一个经典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6.
"越剧故乡"浙江嵊州市的初中生如果"家乡戏"唱得好,在中考时可以获得加分。根据嵊州市教育体育局2015年11月上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越剧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测试获得越剧演唱特长生资格的初中生,可以在毕业生学业考试中加3分。"越剧进校园"活动包括初中生越剧演唱特长生测试、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越剧进课堂、名家名曲进校园、越剧特色学校评选等。  相似文献   

7.
"我爱越剧"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变革、改进,对该课程实施了个性化教学:用越剧的服饰美、艺术美陶冶学生,用越剧的榜样、故事、"小步子"来引导学生渐渐投入学习,用学科内的平衡性评价和学科间的弥补性评价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改变其成人化教学现状,提高儿童学习这门"综合艺术"课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岛由纪夫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日本著名"战后派"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发表了几十部各具特色的作品.希腊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是三岛美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三岛文学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他的多部作品中欣赏到这种希腊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以《刺青》为代表的谷崎润一郎早期作品中明显带有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而中后期他又创作了《盲目物语》《春琴抄》《闻书抄》等一系列屏蔽视觉而强化触觉和听觉的作品,以此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建立起来的视觉至上的感官秩序的颠覆。谷崎何以要进行这样的颠覆?在这个过程中,触觉是怎样体现其审美意义的呢?《柳汤事件》和《美食俱乐部》是谷崎文学中仅有的直接以触觉感受为对象的作品,并且这两部作品正好处于前期视觉重视阶段和后期视觉弱化阶段的过渡期和转折点上,具有关键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结合《荫翳礼赞》《恋爱及色情》等随笔作品中的话语,论述了谷崎文学中,触觉是通向"母体回归""极致审美"和"文化乡愁"三个审美境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艺术强烈冲击着传统艺术创作方式,召唤着接受者以自身的实践方式和行为方式建构作品,追求"此时此刻"或"身临其境"的"在现场"的审美体验,主要表现为"在场"和"临场"两种形式。考察新媒体艺术的"在场"性和"临场"性艺术体验及其实践,窥见新媒体艺术的"现场"审美特征,这一新的审美特征消解着传统的艺术审美方式和审美观念,彰显着深刻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越剧是绍兴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大大超过戏曲音乐,对家乡的地方戏持冷漠态度。针对越剧人才的缺乏、市场的萎缩、观众的老化、越剧传承步履艰难的现状,绍兴县开展了"越剧进课堂"的活动,对农村小学"越剧进课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与思考,从加强教师的培训与教研、编写越剧校本教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越剧活动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的文学启蒙涉及面极为广泛,如何对学生进行高起点的文学启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审美再现有助于读者把作品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由"表象"升华为"意象",转换成自己的审美经验;移情则是通过情感的体验,使读者的心灵受到熏陶、震动,打破身体的"平衡"从而进入一种"紧张",呈现一种审美愉悦的态势;联想和想象则是给欣赏者插上审美的翅膀;文学的多义性则给欣赏者的审美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传世的作品有一千七百多首。她的大量作品是歌颂自然之美的。其中一首动人的诗作:"A Bird Came down from the Walk"体现了她深谙自然界蕴含的灵动之美。本文以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中的审美距离理论为依据。通过两个角度分析了这首诗作:一是审美者与审美对象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二是审美者与审美对象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结论:在文学作品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中,若即若离是创造美感的最佳距离。  相似文献   

14.
捆越剧     
越剧怎么捆?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感到纳闷吧。记忆中,我还真有一次"捆越剧"的经历。在我五岁那年,爷爷来到我家。爷爷是个"越剧迷",只要电视里播放越剧,他就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全神贯注地从头看到尾。看到高兴处,还会"嘿嘿"地笑出声来;看到伤心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苍凉,这使其作品无论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或是环境氛围等方面无一不呈现出"苍凉"之色,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相似文献   

16.
正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认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审美规律,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人格。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精选古今名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是培养学生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的  相似文献   

17.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释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这其中既有前人的经验,也有司空图本人独到的见解。"含蓄"这一风格,虽在前人的著作中已有涉及,但是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以象取物,不拘一格地将"含蓄"这一风格赋予了更多的审美内涵与特点。对司空图"含蓄"这一审美范畴进行溯源,并且对《含蓄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可见出更多被忽视的审美意蕴,以及窥见司空图对含蓄作品的标准和要求。对"含蓄"这一审美范畴的地位的探讨,可重新审视"含蓄"的审美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林清玄散文与禅宗文化息息相关,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其作品渗透出的对"无常"、"觉悟"、"烦恼"的审美体验,以及用返璞归真来对抗都市喧哗与浮躁的自然观,最终形成了其作品空灵飘逸的审美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在《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中,思妇是二者共有的、重要的审美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思妇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类型、处境和心态上。从审美角度来看,《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较《诗经》中的更具审美意蕴,独具"真""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越剧《春琴传》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改编自日本近代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经典之作《春琴抄》,作为一次跨文化表演实践,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用越剧特有的缠绵娓婉、优美典雅的表演风格实现了对原作的异域重构,其在情节设计、舞台布置、服装表演等方面的形式创新值得肯定,基本满足了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但在内容建构上依然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是一次不彻底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