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项羽在叱走韩信以后,在一旁的范增对项羽说:“大王,此人非等闲之辈,此时不为我所用,如若为刘邦所用,后患无穷!”项羽半信半疑,马上去追韩信,要杀死他,韩信远远看见项羽飞驰而来,便知来者不善,而项羽骑着马,自己又是步行,怎么办!最后,韩信略使小计……项羽跑到一块沙地边,发现了韩信的脚印,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子从相反方向逃走了!”于是,掉转马头,飞驰而去!请问,韩信略施何计。韩信是怎样逃命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范增辅佐项羽成就霸业而被尊为“亚父”,“亚父说”到今天几乎已成定论。本文作者在查阅典籍后得出“亚”是范增之字的新发现,并对项羽与范增的实际关系作了新的论述,从范增对项羽贡献之微小及其与项羽关系之疏远,进一步证实了项羽不会尊事范增为“亚父”,从而推翻了流传千年的“亚父”陈说。  相似文献   

3.
项羽一直是人们评说不一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给项羽以公正的评说。项羽推翻秦王朝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最后失败又为后人提供了一面镜子,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史记·项羽本纪》的叙事提供了被重新叙述的全部可能,但是由于项羽人格超出古代中国意识形态能够允许的边界,他失去了能担当所有叙事的主体身份,因此被封存在几个固定的成语之中。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提供了项羽被重新叙述的可能,潘军的《重瞳》是近代以来项羽叙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与《史记·项羽本纪》的互文联系给理解在大众文化霸权全面形成的时代背景下历史叙事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提供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项羽败因论     
项羽与刘邦几乎同时崛起,最终以刘邦建立汉王朝告结。项羽之败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本文作者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试图从形、势、气三面之失来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研究项羽失败的原因,从中得出历史经验教训,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1960年,周总理在北京新街吼总政排演场观看京剧《霸别姬》。剧开始,刘邦发兵攻打项、羽。群臣纷纷劝谏,项羽不听。总理说:“一人言堂”项羽回到皇宫,虞姬又规劝,项羽还是不听。总理说:“一家之长。”  相似文献   

7.
历史备课小资料项羽为何不渡乌江项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反秦英雄,在一个时期内势力最大,可是在楚汉战争中,他却一步步输给刘邦,最后兵败核下。当仓惶南逃的项羽赶到乌江岸边时,亭长备好了船,准备接应他过江,再在江东称王,东山再起,出人意料的是,项羽谢绝了亭长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史学界、文学界对楚汉相争时期的两位风云人物——刘邦、项羽的评价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刘邦“虚伪狡诈”,是“流氓无赖”,而项羽则是“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本文通过历史事实和史迁对项羽的“过誉之辞”的分析论证,客观地评价了项羽的功过,揭去了套在他头上的道道光环,还一个“本真”的项羽于世人前。并对史迁“扬项抑刘”之举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9.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说,项羽是在安徽省和县的乌江自刎的。这是二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种提法。我认为这一提法证据不足,难于成立。项羽自刎之地值得探讨。一《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之兵围之数重。”汉军四面...  相似文献   

10.
四面楚歌     
番茄  光宇 《红领巾》2007,(4):34-35
1.秦朝灭亡以后,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政权争战不休。2.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会合几路兵力追击项羽部队。四面楚歌@番茄 @光宇~~  相似文献   

11.
沙海艳 《语文天地》2012,(12):31-32
《垓下之围》是江苏中学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项羽本纪》。该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的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拼杀场面,表现了他至死不悟、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结局,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打开缤纷的书简,检拾先行者的脚步,站在历史的河畔上我在寻觅着项羽的足迹。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月夜下,项羽面对乌江,嘘唏短叹。  相似文献   

13.
“四面楚歌”的故事 秦王朝灭亡后,有两支势力争夺统治权,一支由项羽率领,一支由刘邦率领,刘邦和项羽的生死决战发生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在今安徽境内),在经过激烈的交战后,刘邦的军队包围了项羽和他的军队。  相似文献   

14.
从鸿门宴楚汉相争的史实看,对比刘邦的性格特征,项羽刚愎自用,妄自尊大,不善纳谏,诂名钓誉。寡谋轻信,称个人英雄等性格,因此,项羽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和历史的视角分析项羽个性的形成及特点,阐述了项羽终究不能一统天下而称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学完《鸿门宴》后,我和同学们共同上了一堂讨论课,主题是“如何评价项羽”。我先让学生们就《鸿门宴》谈一谈对项羽的认识,他们大多对项羽不屑一顾:“一介武夫、政治侏儒”,“鲁莽冲动、少谋寡智”,“刚愎自用、沽名钓誉”等等,并找出课中的许多实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紧扣“宾主变化”教学鸿门宴江苏/胡海舟第一步,引导发现问题。“鸿门宴”是项羽、刘邦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楚汉相争”的第一回合。这段极重要的史实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都有记载,为避重复,必有所详略。鸿门宴上项羽掌握生杀予夺大权,...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习》2007,(12):36-36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  相似文献   

19.
项羽有多高     
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发生了秦末农民大起义。起义军里,楚军有个领袖叫项羽,被人们称为“西楚霸王”。 据说,项羽身材高大,力大超人,能举起很重的鼎。古书上记载他身高八尺二寸,按现在的计算相当于2.733米。但是,历史学家却认为,楚霸王身高只有1.9米左右,还比不过篮球运动员姚明呢。前几年,在天律发现了一把汉代的铜尺,用这把铜尺来量,八尺二的楚霸王身高有1.89米。当然,这也足以证明项羽要比一般人高大。 你知道这把铜尺有多长? 《项羽有多高》答案:这把尺有0.231米长,即0.231米相当于一尺。项羽有多高@张永…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项羽本记》为蓝本,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司马迁笔下的项羽的人格特征,从而再现了项羽这位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