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文森 《江西教育》2003,(16):19-20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开放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一、目标的开放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开放的课…  相似文献   

2.
开放对应于封闭 ,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 ,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和乐趣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 ,只有开放 ,才有可能搞活。开放 ,从内容角度讲 ,意味着科学世界 (书本世界 )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 ,是科学世界的意…  相似文献   

3.
张光华 《四川教育》2005,(12):22-22
新课程指出,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也正是基于此,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和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英语课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默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运行环境,在开放中搞活。  相似文献   

5.
开放对应封闭,生成对应预设。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要求教学应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  相似文献   

6.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但传统教学过分地强调预设与封闭,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准确计算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等造成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生命色彩,师生的生命力就在这样的预设中被人为地白白耗费了。  相似文献   

7.
开放与生成,可以说是课改中"时髦"的词汇。不管是备课、上课、评课,人人都会提到这两个名词。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开放,才有可能使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8.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那么,我们如何构建自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呢? 一、鼓励自我解读,尊重个人感受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舞台,需要生动活泼的生成。生成考虑了课堂中学生合理的发展需求,是对预设的超越。生成是教学的本质内涵,如果课堂教学完全按预设进行,就会显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命与活力。不过,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  相似文献   

10.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若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开放不断生成,课堂教学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则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高效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  相似文献   

11.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开放和生成,课堂教学则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则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高效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促进有效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放出异彩。  相似文献   

12.
开放对应封闭,生成对应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相似文献   

13.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教学过程中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新问题,把新问题作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对象。新课改强调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其实不仅教学活动需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德育工作也需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德育工作需要预设。德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然而,目前有些教师过分强调预设,严格遵循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也有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生成,想当然地认为生成仅是预设之外课堂中的“节外生枝”,使得教学效果难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出现了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5.
开放生成型课堂的特点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其典型表现就是以教材、教案和教师为本位,实行计划教学。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材和教案的展开过程,这种指令性的课程范式将师生双方封闭和束缚在了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甚至连教学终端的结果也是精确划一地预设好了的。作为教学和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应有的分歧和争鸣、生命和活力均被拒斥于课程视野之外,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开放生成型课堂珍视教学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倡导突破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从而使  相似文献   

16.
高金花 《数学教学》2014,(11):27-2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但课堂精彩的生成首先源于教师"开放的预设".  相似文献   

17.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生成,课堂教学则变得机械、沉闷和公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单纯依靠开放则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高效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促进有效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放出异彩。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应关注成长、成长中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教学过程应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开始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封闭的预设将会抑制生成。  相似文献   

19.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若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开放不断生成,课堂教学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单纯依靠开放  相似文献   

20.
在生成与预设间寻求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舞台,需要生动活泼的生成。生成考虑了课堂中学生合理的发展需求,是对预设的超越。生成是教学的本质内涵,如果课堂教学完全按预设进行,就会显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命与活力。不过,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而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动态生成,必须努力寻求生成和预设的平衡点。一、精心预设,无为而为,预约“生成”——“天高海阔凭飞跃”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