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奉行“局外中立”政策的原因、该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作了探讨, 分析了主要列强对清政府“中立”的态度。由于列强不愿意打破它们在中国的均势, 希望日俄战争局部化, 从而使得清政府的“中立”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2.
<正>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得英国这个早已把中国作为主要掠夺对象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很敏感的紧张起来。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爆发到失败,它狡猾地采用了干涉——不干涉(即“中立”)——干涉的反革命手法,而其中的“中立”政策则是其最狡猾而又虚伪的一招,对太平天国的失败不无影响。因此,分析英国对太平天国的“中立”政策,有利于人们看清侵略者的反革命本质,吸取太平天国在对待侵略者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同  相似文献   

3.
(一)太平天国前期外国资本主义的所谓“中立”外国资本主义正式参加对太平天国作战,是在一八六零年太平军攻近上海时开始的。在此以前,资本主义国家之一的英国曾经表示:对於太平  相似文献   

4.
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与沙俄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与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在满洲及其临海进行,但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保持中立。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并请求列强予以保护。但是就中国而言,日俄战争决不是一场局外战争。它的引发、战场及其最终解决,都与中国休戚相关,为什么清政府会采用这一政策?本文拟从国内外两方面具体考察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有个显著特点,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创立了“拜上帝会”,作为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起义的工具。因“拜上帝会”的教义与形式,与西方基督教表面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便引起了欧美资产阶级政府,特别是传教士的极大注意。多数法国和俄国在华传教土视“拜上帝会”为“异端”,始终仇视这次革命。而多数英国和美国在华传教士在一段时期,则对“拜上帝会”抱有幻想,有的英美传教士曾称道过太平天国比清王朝进步。然而当他们的幻想破灭后,就与法俄传教士一道,竭力反对太平天国。本文试就西方在华传教士敌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及其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作个概述。这对于深入揭露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相勾结,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反动本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有坚持原则,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一面,也有妥协“柔弱”的一面。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们在十几年的斗争中,对外的政策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方面,既坚持对外友好,吸收“洋兄弟”参加革命活动,又对外国立埠、鸦片贸易等原则问题坚持严正立场,从而对太平天国政权的存在与发展,对同清王朝的斗争,对抵制列强侵略起了一定作用。正确总结太平天国外交政策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农民战争的评价问题,学术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有人认为太平天国革命是“落后倒退”,而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则是“阻止了中国的后退”;还有人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太平天国不打外国侵略者而一如既往地武力进攻清政府,还和英国侵略军头目拉拉扯扯……其结果是加速了清政府对外战争的失败……所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客观历史作用绝不是延缓了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在论述义和团盲目排外色彩时,有些学者认为:“义和团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还要根绝一切与近  相似文献   

8.
初三新教材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五大变化”:第一个变化:1840年,古老中国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和斗争。但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这明确地证实了一个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因为:第一、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第二、中国封建势…  相似文献   

9.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它具有不同以往的农民战争的新特点:不仅要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担负起了一个新的历史使命,即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们还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纵观太平天国的运动史,无疑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然而,太平天国虽然创造了中国农民战争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但毕竟不能超越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在不少方面还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而正是由于阶级的局限和本身的弱点,使得太平天国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壮  相似文献   

10.
分析西方列强与太平天国兴亡之间的关系.论述太平天国兴亡主要决定于国内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解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起义中,曾发动和组织大批妇女与男子一道投入战斗。可是不少论者在评价这一点时,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发。有的把太平天国时期有关妇女的政策说成是:“破天荒地承认了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中国历史上直到太平天国时期发生了“广大彻底”的“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妇女解放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12.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总纲,它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所固有的平等思想和太平天国富有特色的基督教精神,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农民追求平均和获取土地的愿望,表现了对“人间天国”的向往。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终究与以往旧式农民革命不同,这首先在于洪秀全引进了西方的上帝,把中国农民的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中的平等博爱结合起来。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具有中近代的色彩。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宣布只有“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人们所崇礼的偶像都是妖魔。人人都有拜上帝的权利。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皆是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教师在价值引导过程中不可能保持完全的“价值中立”,但是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价值中立”。教师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中立”对于学校德育而言是有价值的,它可以规避过度的价值灌输的风险,还可以提升儿童的道德选择力和道德自主建构力。但是,“价值中立”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辨证地来看待“价值中立”,重新认识“价值中立”与“价值干涉”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强的态度对中国政局的发展至关重要,以英国为首的烈强为使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不受损害,表面上主张对中国革命实行保持中立的不干涉政策,实际上却竭力扶持袁世凯上台主政,袁世凯上台得到了列强在舆论,和谈,财政和外交四个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重点难点解析]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与顽固派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仍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威胁:内有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外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干涉和控制加强。清政府内部,以恭亲王奕訢和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巡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为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即以中国的纲  相似文献   

16.
列强侵略的加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列强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控制海关,逐步把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侵略中国的边疆与邻国,发动中法、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向中国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半期是整个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半个世纪。在这动荡变幻的世界格局中,各国的对外政策在中国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对华政策则具有典型性。美国在规年代初倡导的“合作政策”和90年代末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正反映了此点。从本质上说,“门户开放”政策是“合作政策”的继续和发展。1851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它仿佛预示着19世纪后半期的动荡与不安。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随着《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订立,西方列强在华取得了更大…  相似文献   

18.
“借师助剿”政策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作为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在近代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中央通过这一决议之后,直接与太平军作战的地方官员,却产生了分歧.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和上海江浙官吏在这个问题上出现斗争,两派对“借师助剿”持不同看法是由于与西方列强的密切程度有所不同,以及互相争取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占据主动,这场争论以湘系的胜利而告终.而湘系在争论中取胜的原因,因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为清政府所倚重。这场争论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晚清“外和诸夷,内图自强”的外交基调。  相似文献   

19.
在封贡体制与条约制度的碰撞之下,太平天国的外交一面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认为太平天国是"天朝上国",天王洪秀全是万国"真主",要求各国"归顺"天朝,向太平天国朝拜进贡。另一面,视西人为"洋兄弟",没有全面认清不平等条约,遂亦有对西方列强妥协退让行为。  相似文献   

20.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遭受列强的肆意侵略。列强不但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从中国割占大片领土,还掠取许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特权,如“租界”、“协定关税”、“内河航运”、“领事裁判”等特权达21种之多。现将列强在华的特权简述如下:“租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