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课本中的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又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文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语文教学要担负教会学生掌握交流的工具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双重任务。鲁迅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应该在中小学课本中有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今天的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其文学性。语文教学必须摆脱教条化倾向,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试从人文素质本身和时代的需要入手,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作为世界文化发祥地之一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载体,容纳了传统和现代民族文化的精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为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减少现阶段市场经济、利益分配和价值观念对其的冲击,语文教学在强调"能力本位",在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保证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同时,了解自身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工具性一直受到语文教学者的普遍重视,但是除了工具性之外,语文还具有文化功能,是一种文化载体,即它有其特有的人文性特征。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技能训练,更应将人类优秀文化通过共同钻研、环境熏染等教育方式,使其内化为教育对象的人格、气质、修养,使之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也是这个时代呼唤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惠 《现代语文》2007,(10):12-13
教育中应该充满人文精神,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因为语文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语  相似文献   

6.
蒋保华 《师道》2003,(10):21-21
自上个世纪末《北京文学》的《不仅仅是语文》始,掀起了一场讨伐语文教育的运动,引起了很多人士的响应:《三位大学教授评1998年语文高考试卷》《语文教学的“病根”》……1999年,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了《世纪末的尴尬———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回应: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语文教学沦落到如此境地,自非一日之寒。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和生产速度之迅猛已成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的教学仍固守着曾拥有无限魅力和风光的教材体系而停滞不前,现代气息弥漫至此就被隔离了,…  相似文献   

7.
冉祥明 《现代语文》2005,(8):126-126,114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按照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探讨了许多的教学模式,给了语文教师很多角色定位,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无论是旧的模式,还是新的模式,我们都必须立足于一点: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本民族的语言,它传承的应该是本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李圆圆 《考试周刊》2012,(68):25-26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当前职业学校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师应主动担负起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因此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到人性、人情、民族思想感情、民族精神、民族审美观念等内容。新的素质观要求我们致力于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而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把语文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关注学生心灵、尊重个性、培养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创造这四个方面来发挥语文教学优势,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王静  陈赣 《现代教学》2006,(1):80-81
民族精神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生命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引泉灌溉孩子们的心田,涵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使那里成为澄明之境。而民族精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有相应的载体,它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相应的载体中,挖掘出民族精神,承担起实施“两纲”的重要责任,丰富语文教学。前不久,我上了一堂专题课——“走近爱国诗人闻一多”,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对如何开发民族精神教育的资源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简单地谈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赵霞 《职教论坛》2002,(2):51-51
语文老师在德育工作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语文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是由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素材,这就为语文教学的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知识和品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的体会是:一、传播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众多的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14.
面向语文新课改 ,民族高师语文教学论教学应有相应的改革。一、民族高师语文教学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改革民族高师语文教学论教学内容。三、有针对性地加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5.
面向语文新课改,民族高师语文教学论教学应有相应的改革。一、民族高师语文教学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改革民族高师语文教学论教学内容。三、有针对性地加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6.
范惠宁 《西宁教研》2000,(5):28-28,24
语文教学不是单一的教与学,读与写的教学活动,由于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同时它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又有其人文性,属于价值、情感领域,成为学生开发智力,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范本,它就必然承担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同时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做法。一、以文为载体,用文意悟理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如:  相似文献   

19.
谈学杰 《学语文》2006,(1):20-20
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作为文化的载体,语文承载着延续民族文化精髓的使命,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命慧识流动的过程,这是它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表现。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体现了未来课程多元化的趋势,更使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了有力的凭借。语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蔡春玲 《考试周刊》2015,(20):43-44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