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容才 《钓鱼》2006,(10):36-36
一年四季的气候是千变万化的。春天虽说比冬季暖和,晴天日照时间长,水面的水温在逐渐提高,鱼类就会浮在水面;到了夏天,中午11时到下午4时,几乎就不上鱼,还是水温的原因,大家知道,鱼类对气候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在天气变化无常的情况下,应如何科学地应对才能上鱼呢?笔者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巧钓晚春鱼     
晚春是一年之中最难钓鱼的时候,这是因为晚春的水情和气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源泉,水情发生了变化,鱼情也跟着变化是必然的现象;晚春是农民灌溉用水的主要季节,水位下降,水势向着不利于鱼类的活动的方向变化,打乱了鱼  相似文献   

3.
气候与垂钓     
我国幅员辽阔,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作为变温动物的鱼类具有健全的感觉机能,当所处的外界环境稍有细微变化,它们都会有敏捷反应,并且使其自身的生理机能、活动都发生相应的变化。钓鱼人出门垂钓之前,除配备好相关的钓具之外,最关心的就是天气情况,因为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活动和进食,那么鱼获量的多少与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钓友了解并掌握一点气象知识,对提高鱼获量来说十分必要。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河塘湖岸边杂草发芽生长,同时也是水生微生物快速滋长的时候。鱼类也由冬眠状态渐渐复苏,经过一个冬季,鱼类体…  相似文献   

4.
一、掌握所钓鱼类的一般生活习性钓友们一般都不是鱼类专家,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鱼类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这就要求钓友们通过有关鱼类的书籍、报刊和电视等媒体来学习,或通过钓友们之间互相传授,然后再通过自己垂钓实践中总结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的鱼种其生活习性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鱼其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在觅食迁徙等活动方面也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同一时间不同水域,或同一水域不同区域,鱼的活动规律及觅食时间也有微妙变化。这就要求钓友们根据鱼的一般生活习性找出它们特有的活动规律,才能在垂…  相似文献   

5.
各种鱼类在水中生活层次都有一定规律,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的转变,气候的异常以及水情变化等现象的出现,鱼类的游动、觅食和栖息的层次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鲫鱼本是底层鱼,但受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觅食的习惯也随之而变。分析鲫鱼离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水底溶氧不足,鱼儿难以忍受,便会纷纷上游。既然鱼儿已经离底上浮,就不能按常规钓法去钓底,而是应该采取钓离底的方法,提高钓获量。钓离底大鲫鱼和钓中上层鱼类是有区别的,受气候环境影响的大鲫鱼,一般离底10~30厘米左右(警惕性较高的大鲫鱼不会上浮太高),在确定鱼已离…  相似文献   

6.
颜恒 《钓鱼》2005,(24):39-39
寒冷是冬季的最大特征,严寒使大自然失却生机,万物凋零。对于鱼类来说,寒冷的威胁也是大的,这样,对垂钓势必带来负面影响,对此钓鱼人颇有感触。但是,在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中,也有特殊规律存在。由于冬季的寒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它对鱼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因而给钓鱼人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在初冬这样的时期,我们往往利用较佳的气候条件,开展冬钓,使休闲钓鱼的情趣大增。  相似文献   

7.
万物复苏,桃红柳绿。春季正是鱼类觅食的旺季和繁衍的时期,也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在这乍暖还寒冷的季节,由于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鱼类的生活习性,觅食规律等诸多因素和一些尚不为人知的原因,给钓鱼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春季究竟应该如何钓鱼,如何能够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欢迎钓友踊跃来稿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王殿才 《垂钓》2004,(12):38-38
只要善于把握季节气候的特点和鱼类的活动规律,发挥灵活多变的技法。初冬垂钓,仍会带给您莫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9.
随天变钓     
符荣财 《钓鱼》2010,(21):37-37
一年四季的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夏天有凉的时候,冬天也有暖的时间。鱼类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改变它们的所在地,钓鱼讲究随机应变,这也是钓友们多年的老话题.但在实钓中,真可谓“说起容易做着难”。  相似文献   

10.
人的心理活动是千变万化的,在体育活动中,心理的变化往往引起身体机能的变化,从而对训练效果产生一定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获得良好训练效果的前提。因此,深入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他们心理变化的规律,有意识的针对性地  相似文献   

11.
李伦 《钓鱼》2007,(4S):28-28
万物复苏,桃红柳绿。春季正是鱼类觅食的旺季和繁衍的时期,也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在这乍暖还寒冷的季节.由于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鱼类的生活习性.觅食规律等诸多因素和一些尚不为人知的原因,给钓鱼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春季究竟应该如何钓鱼,如何能够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欢迎钓友踊跃来稿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巧钓南风鱼     
郁文生 《钓鱼》2006,(17):37-37
南风鱼难钓,这早已是广大钓手的共识。然而,因季节的原因有时并非如此。譬如:在冬日、早春时节,若遇南风。气温会有小幅回升,鱼咬钩率有时相对就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里还涉及到季节、气温的问题。而气温往往又与季节和以何种风向有密切关联。在笔者习惯称南风为“暖风”。无数事实证明。风对钓鱼有很大影响,但它主要是对鱼类生活习性的影响。因任何风向在不同程度上均会改变节气中“小环境”气候状况。而鱼类恰恰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有时因温差和风向问题,鱼类活动规律变幻无常。直接影响钓鱼效果。  相似文献   

13.
雷存龙 《中国钓鱼》2003,(11):12-12
一、钓气温与时间差 1.气温:每年的“立冬”至“冬至”,在寒潮来临前夕,南方气候多为晴暖或多云天气,垂钓者如能适时掌握气温变化的特点,往往出钓能有好的钓获量。 2.时间:鱼类的生活习性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一日三迁,影响到其洄游活动范围。在南方,当气温低时,鱼  相似文献   

14.
邢乐仁 《垂钓》2001,(9):38-39
在鱼类行为学中,并无“趋氧性”一说。但在多年垂钓实践中发现,鱼类总是“自觉地”、成群地向溶氧相对丰富的水域辽柄.特别是在气候发生某些变化的时刻。鱼类的这种天性(非条件反射),对垂钓活动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如何正确选择钓位、泳层和出钓时机。  相似文献   

15.
每年11月份到来年2月份气温下降,属寒冬季节,这时多数鱼类蛰伏不动,它们在越冬期,代谢滞缓,摄食很少,这是钓鱼的淡季。因此不少鱼迷外出垂钓,经常无功而返,无奈大自然形成的特有气候规律,人们无法改变。但鱼类是活体,只要生存,必然需要进食补体,即使是寒冬腊月,冰封江河,鱼类总会为生存而活动,这就给垂钓者带来了机会。冬季垂钓鱼获量的多少,就在于钓手是否把握好出钓时机以及钓技如何等诸多因素,如果能按以下几个方面去施钓,这个冬季就不会经常当“空军”。时间暖。鱼冬类季也是会昼根短据夜这长一,早自晚然凉规律,白,天形成自身的摄食及活…  相似文献   

16.
冬钓小常识     
冬钓暖鱼类属变温动物,其生活习性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季,气候寒冷,水温下降,鱼类失去了正常生活的灵活性,开始栖息在水深向阳处很少活动。但为了生存和来年的繁殖,需要补充营养,只要有食可食,还是照常进食。一些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鱼参鱼等仍不会错过进食机会。冬钓暖,是“钓翁”每次出钓都有收获颇丰的秘决。“暖”有两种含义:一是晴朗无风的天气;二是水域某个相对暖和的地方。池塘的深水处、背风的角落、背风的向阳处和有枯草、洞穴的地方,都是鱼类过冬的“温床”,这些都是冬钓的好钓点。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是气温、水…  相似文献   

17.
一、天气与钓时的选择 在垂钓这项活动中,气候的变化是影响鱼类生存、摄食、繁殖和栖游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野外钓鱼,更要注重天气变化对鱼情的影响。夏天鱼之所以难钓,主要原因是:其一,夏天气温过高,鱼儿最适宜的气温是15~30℃,超过30℃以上的气温,鱼儿会感到不舒服,都躲到深水区纳凉去了;其二,夏天万里无云,光照强烈,鱼类...  相似文献   

18.
颜恒 《钓鱼》2006,(1):48-49
在自然水域中,主钓的对象鱼,除了鲫鱼以外,要数鲤鱼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一年四季都可以钓获,因此鲤鱼极受钓鱼人欢迎。而冬季是鱼类活动的低潮,却——冬季钓鱼是一个很特殊的活动,由于各地气候的不同,在钓法上也各有特点,如北方多为到湖库中掏冰钓,南方则多为长竿甩大鞭,  相似文献   

19.
钓鱼的学问不少,要想钓得多,不仅要知道鱼的习性爱好,摸清鱼的规律,还要了解气象条件对鱼类的影响。我是搞气象的,结合我的专业,我发现鱼类对天气的变化有很灵敏的反应,天气发生变化时,鱼类的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它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气象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钓鱼的效果。下面就将钓鱼行家们有关气象条件对钓鱼的影响的经验总结,与钓鱼爱好者们共同讨论,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符荣财 《钓鱼》2012,(7):30-31
钓鱼的灵活性体现在钓鱼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上。我早年和钓友讲过,钓鱼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变化,鱼就会随之改变其集聚地以及觅食习惯,灵活施钓就是在气候、鱼情发生变化时采取的具体应对办法。春季,气候千变万化,天气忽冷忽热,而这变化无常的气候条件,给钓鱼人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在灵活春钓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化钓法,才能有一个较好的鱼获。笔者就近日出钓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