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初步感悟作品的能力。2、了解诗词所表现的诗人情怀,学习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领会诗中所具有的深厚的感染力。3、了解和这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  相似文献   

2.
诗词,它以其精炼、深刻、理性和人而跃动着生命活力,影响着人的心灵世界。诗词是祖国五千年化最深厚的积淀,是学生成长为民族化、本土化人才的根本性支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把诗词教学作为重要的一环来教,力争以诗词学习激活学生语学习的兴趣,丰厚语学习的内涵,生成语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赏析古诗应从了解诗人、诗词的背景资料,赏析诗词意境,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等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感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诗词之美,借助多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及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诗词之美,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思考诗词中的诗意,进而实现知行合一以及融会贯通。但是有的教师对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深刻,无法将学生的自主感悟和诗意相联系,最终导致整体的诗词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师需要了解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适当放慢教学节奏,积极打造生动课堂和活力课堂,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减轻学生理解压力。在与学生深入探讨诗词内涵以及诗意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及感悟,确保学生能够理顺思路,深入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不再停留于知识表层浅尝辄止和囫囵吞枣。  相似文献   

5.
强化“时间/生命意识”的启蒙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高雅气质,适度地引导他们辩析诗词曲的不同艺术风格,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打通古典诗词和白话新之间的壁垒,是中小学诗词教学中应注重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常规敦学方法是:教师先让学生诵读全诗,然后再逐字逐句讲解字词,翻译诗句,分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最后再让学生背诵全诗这种教法必然使优美的诗词被“肢解”成破碎的字词堆砌,丧失了诗词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长期下去,必然会使学生对诗词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古典诗词哲理丰蕴,学习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王日军 《广西教育》2013,(34):58-59
陶渊明《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采菊东篱,不经意间抬头,南山的美景悠然呈现于眼前,诗人由此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意。其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应该努力追求“悠然”见“真意”的境界,让学生在“悠然”恬淡的心绪中,走近作者,领略诗词中优美隽永的意象和意境,品味诗词精练生动的语言,倾听诗词作者的情感心灵,学习揣摩诗词之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9.
李沅林 《甘肃教育》2006,(1B):25-25
语文教学中,我对诗词教学情有独钟。为此,我愿将自己教学诗词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针对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难点——意境。给出明确界定,详尽论述了古典诗词意境创造的审美意义,结合对具体诗词的分析,昭示出探寻诗词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思维导图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已逐步应用,尤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的广泛性和优势也得到了体现。在当前的初中诗词阅读鉴赏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诗词的内容,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诗词的阅读鉴赏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提升诗词阅读的质量,激发学生创作小诗的兴趣,达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梁焕敏 《教育艺术》2006,(10):35-36
大多数学生对优秀的诗词耳熟能详,对音乐也是情有独钟,可诗词与音乐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恐怕很少有人去想。而作为语文教师同时又喜欢音乐的我,在诗词的教学中常常有意解读二者的关系,并且尝试着让音乐走进诗词教学的课堂,大大开阔了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眼界,并为学生们学习语文找到了新的视点,带来了新的视角。我愿就此与同行切磋。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对诗词与音乐之间关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陈洋 《广东教育》2009,(11):36-38
中国历来被称作诗的国度,诗词曲等艺术作品通过唐诗、宋词和元曲等各个高峰而在文学史上绽放异彩。但是,中学的诗词教学却常常囿于文本而头绪不清,高考的诗词鉴赏题又在事实上成为了许多考生失分的黑洞。高中生本应轻松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但现在却普遍对诗词作品和诗词鉴赏题带有发自心底的恐惧。  相似文献   

14.
树在悬崖     
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授时往往忽视了古典诗词本身的特点,按时代背景、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将诗词分解得支离破碎。古典诗词的美感丧失了,意蕴不见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体会到的不是优美的景、真挚的情、深邃的意境,没有任何愉悦的情感体验,无法从内心深处发出美的赞叹。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育不仅要注意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注意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熏陶。为理工科学生开设《毛泽东诗词欣赏》选修课,引导学生从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的世界影响;从政治广阔角度上来理解毛泽东诗词的历史地位;从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探讨毛泽东诗词在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上的特性;从源流关系上研究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古代诗词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学习诗词方面的知识,文理交叉渗透,以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是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途径。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体验情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把美育内化为鉴赏能力,把对美的感受升华为自身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文化的瑰宝,其数量浩如烟海。其中脍炙人口、千古流芳的妙诗佳词多如繁星。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影响着读者。因此,学习古典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丰富思想,陶冶性情,能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现行的新教材加大了古代诗词的比重,对诗词的教学要求也有所提高,目的是想让学生尽量多读些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受到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语文的美育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使用“通讲”这一手段对字词逐一讲解,或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考试填空、默写之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欣赏古代诗词呢?一、品读节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像一根红线,贯串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直到现代新诗。中华诗词已植根于民族的血脉,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奋进精神的重要源泉。它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艺术的珍品、民族的瑰宝、文化的精华。用中华诗词陶冶学生情操、活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铸造民族灵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诗词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诗育人、塑魂植根,努力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具有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20.
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体现上述三点,带着学生进入到《清平乐。村居》那美妙的意境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