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的水解问题是化学学习中的难点。本从几个容易混淆的方面讨论了有关盐的水解问题。分析了哪些问题需要考虑盐的水解、盐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问题、盐溶液里组成盐的离子的浓度问题、盐溶液之间的反应以及生产生活中的盐类水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但是同学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不知何时考虑有关盐类水解。现将有关常见的盐类水解问题归纳如下: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时应考虑盐类水解。  相似文献   

3.
在2006年的理科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微弱,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遇到下列情况,必须考虑盐的水解.1.分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或pH范围)要考虑盐的水解.  相似文献   

4.
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微弱,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遇到下列情况,必须考虑盐类水解: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或pH范围)要考虑盐的水解例如: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因为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  相似文献   

5.
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微弱,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以下一些情况必须应用到盐类水解知识.一、判断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根据“越弱越水解”,可以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例1用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了“盐类水解”后,对于盐与盐反应的“多变性”感到困难。当二种盐的水溶液反应时,什么情况下只考虑复分解反应,什么情况下要考虑盐的水解,什么情况下又需考虑它们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让学生弄清盐类水解的实质,即抓住“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的通俗理解,通过练习,让他们较为熟练地掌握盐类水解化学方程式,尤其是离子反应表达式,并在学习电离平衡的基础上,提出“水解平衡”的概念,以及影  相似文献   

7.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样人们很容易误认为盐类的水溶液应该为中性,但实践证明,大多数盐溶液显示出了酸性或碱性,并用盐类水解原理得到了圆满解释。一、盐类水解的实质1.强碱弱酸盐水解。如CH3COONa在水溶中完全电离成Na 离子和CH3COO-离子,水可电离出极少量的OH-离子和H 离子,而H 和CH3COO-又可结合生成少量的CH3COOH分子,所以CH3COONa与水反应的实质是:CH3COO- H2OCH3COOH OH-溶液中〔OH-〕>〔H 〕,CH3COONa溶液显弱碱性。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如NH4Cl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以NH4 离子和C…  相似文献   

8.
盐类的水解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水解盐溶液的配制;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或pH的大小比较;浓缩、蒸发、灼烧某些盐溶液;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胶体的制备及作净水剂的原理;泡沫灭火器的原理;热纯碱溶液的去污原理等。但学习中容易走人以下误区。误区之一:两盐的性质(酸性、碱性)相反时,就认为两者要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  相似文献   

9.
盐类是酸碱中和的产物,盐类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盐类的性质受所形成盐类的原来酸碱性质的影响。尤其是盐类在水溶液中及盐类水溶液之间所处的“环境条件”(溶液的酸碱度、温度)对盐类的性质、保存、使用等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进行盐类水解及水解的应用教学时,首先根据形成盐类所对应的“父辈”“母辈”的酸碱强弱度的判断,确定盐类的水解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对盐类水解度和水解常数的计算,确定盐类在水溶液中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其次是考虑盐类性质稳定所需的“环境条件”,选择科学的制取方法、适当的保存方式和盐类混合使用时的注意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情况应考虑盐类水解.  相似文献   

11.
盐类水解是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反应机理、规律与应用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是电解质理论、离子反应及平衡理论的综合运用。通过聚焦盐类水解第1课时"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将盐类水解内容及其相关特性进行分析,辨析并建构盐类水解的观念模型,设计盐类水解模型建构的水平进阶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强化模型建构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对盐类水解知识体系的深层次理解,获得模型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高中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中盐类水解时感到难学,当这一问题再次出现在分析化学中时仍模糊不清.我认为主要是对盐与盐反应时,什么情况下考虑水解,什么情况下不考虑水解而遵循复分解反应的一般规律这个问题搞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首先正确地把“盐类水解”的基本概念讲透,才能进一步解决盐与盐反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1设计思想 本节课设计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盐类的水解”的第一部分“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和第二部分“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由于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都很微弱,通常都不考虑它的影响,但在处理以下情况时必须考虑盐类的水解带来的影响。一、判断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根据"越弱越水解",可以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相似文献   

15.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但是同学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不知何时考虑有关盐类水解.现将有关常见的盐类水解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记录了“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课堂教学过程,分析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镁粉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演示实验引出课题,通过“动手学”构建盐类水解的知识体系,最后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呼应课首,实践了“动手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是搞好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打歼灭战”,即用专题的形式攻克知识难点,总结做题规律,不仅能使学生克服做题的盲目性,增强主动性,提高自信心,而且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什么时候考虑水解胸中无底,所以我就采用专题形式和同学们分析出需要考虑水解的六种情况。 习题1.下列溶液pH<7的是:(AB) A.CuSO_4溶液 B.盐酸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总结一: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需考虑盐的水解。 习题2.为什么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和施用会  相似文献   

18.
“盐类水解”的教学设想江苏无锡县中学(214154)费泽坤本文试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依据,谈谈《盐类水解》一节的课堂教学设想,以求同行的批评与指正.1.实验引人将课本中测定CH。COONa、NH。CI、NaCI溶液的pH值;改为测定比较多的盐溶液的酸碱...  相似文献   

19.
作者引入虚拟软件IrydiumChemistryLab,对四重表征教学模式应用于“盐类的水解”中进行研究,通过虚拟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及水解的影响因素,监测溶液微观组成及变化动态,分析粒子浓度柱状图,以化学符号用语表达盐类水解过程及盐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曲线表征与符号表征将“宏观层面观察实验现象”与“微观层面解释宏观现象”建立了有机联系,四重表征思维相互转化,形成独特的化学学习思维,最终实现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一、涵义盐类水解规律中“谁强显谁性”指能发生水解的盐,其对应的酸或碱,谁相对强,则该盐溶液就显示谁的性质(酸性或碱性).具体分析如下: 强酸强碱盐(无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