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短文的兴趣北京二一○中学生永芳初中语文第五册共有三篇关于语言实际运用的知识短文。它们侧重于语言运用方面的训练,强调培养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些内容在近几年中考试卷里占一定比重,是必考的知识点。虽然这么重要,但仍有很多学生还是...  相似文献   

2.
一、指导思想 1.以现行通用第三册教材为基础,注意吸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力求体现大纲的要求和教改的精神,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安排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复习既要巩固前十册的学习成果,又要为小学最后一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复习工作必须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扣准本册教学重点,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上下功夫,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语言训练。现对本  相似文献   

4.
《黄鹂和山雀》(六年制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学习,既要使学生懂得一些自然知识,又要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知识,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基础训练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它既是语文知识的集中体现,又是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旧知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新知识,使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在汉语拼音教学后,编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第六册第九组一篇讲述仿生学的说明文。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教学要求,教学中应着重教会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1.从字、词、句、篇的语言训练入手,获得自然知识。2.学习作者有层次地、深入浅出地按“现象研究道理启示发明”的过程进行叙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怎样搞好第二册的说写训练呢?一、要认真贯彻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册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都充分体现了发展语言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和学习字词相结合.在教学中应力求在发展语言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学生说话和写话的水平如何,取决于认识水平.学生的观察能力越强,思维越敏捷,语文知识越丰富,说话与写话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认真领会编者意图,教好每一课,完成教材中要求的各项训练任务,是提高说话与写话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技能而不是充满规则和公式的学术知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基础相对薄弱,通过高职教师正确的实践指导性教学,加强其学习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技能训练,同样可以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水平。本文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及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根据独立学院生源、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Romance为实践范例,旨在研究如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讲解语言知识、精读文章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实行整合、动态和科学的语言训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语言学习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其实,语言训练不是单纯的机械训练,而是需要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淡化语法知识学习,加强综合语言训练语言包括了文字、语法、语音、词汇、逻辑、修辞,各部分都有其规律和特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  相似文献   

11.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编电大《英语》一、二册教学初探□丁翠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通过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学习和读、听、说、写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明确提出:通过第一、二册...  相似文献   

12.
初中第六册的教学时段 ,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 ,同学们不可回避地面临着中考的检验。复习已有知识 ,学习新的内容 ,进一步培养提高语文能力 ,是这一阶段教学的双重任务 ,也是这一阶段与学的显著特点。就阅读、写作、语言交际三大教学板块而言 ,初中语文第六册的教学重点是 :进一步树立语言实用观念 ,培养学生实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任务是 :1、了解和学习传记体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了解和学习事理性说明文 ;3、了解和学习议论文 ,学习写短评 ;4、学习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5、学习文言文 ,强化诵读训练 ,增强语感 ,积…  相似文献   

13.
初二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本单元是继第一册第五、六单元及第二册第五单元后学生接触的第四个古诗文单元 ,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了一些文言文、古诗词的感知能力 ,但多数仍未能形成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仍需继续引导学生重视熟读背诵 ,理解基本内容和常用文言词语 ,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下功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特别是加强熟读背诵。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形式与白话文不同 ,与口头语言也有不小的差距 ,而学生除了课文外几乎没有其他语言环境 ,感性知识少 ,“语感”欠缺 …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复习内容包括: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复习时.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适当归类.并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要结合实例.加强“双基”训练.突出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复习方式上,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认真扎实地进行说明文的语言训练─—学习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三册的一点体会刘厚周(泰和县教研室)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是继第二册侧重培养记叙的吸收和表达能力之后,侧重培养说明的吸收和表达能力。为集中解决培养说明的吸收和表达...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的热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课常里研究性地学习,意味着教学要围绕问题而展开.新教材采用的是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阅读,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缘起】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曾明确指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是"理解",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就会运用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严重忽视语言学习环节中的"积累"和"运用"。前不久,笔者听了人教版第六册《燕子》一文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执教的两位教师都设计了辐射  相似文献   

18.
陈大威 《成才之路》2012,(21):29-29
英语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初中英语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生在它面前却一筹莫展,知难而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写作练习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词汇、语法等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英语课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和具备语言能力的过程。因此,德育必须寓于课程,课程中必须融入德育。本文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英语五册"Reading"为例,以学生初入职场为背景,将德育植入英语阅读,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畏困难,树立职业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今年秋季使用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五册,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提出的目的要求,作了一些调整:抽换了三篇课文,加强了重点单元,对部分单元与思考和练习作了新的安排。现将这一册的单元安排和读写要求作如下说明。这一册在读写训练方面的主要要求是:一、继续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学习和掌握在记叙中运用议论、抒情的方法和写人、写景、布局谋篇的一些方法。二、着重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学习和掌握有关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学习写一般的议论文章,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有力,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三、进一步丰富词汇,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