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大学溯源——西迁历史纪念馆,位于西安交通大学东梧桐大道中部,建筑很有特色。展室内除了墙面展览,还加以镂空隔断和玻璃橱柜,陈列形式美观大方。纪念馆将丰富的校史文化与沧桑的历史建筑溶为一体,使参观者在瞻仰的同时感悟历史的厚重积淀,从历史的变迁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孙磊 《档案》2023,(3):43-47
1955-1957年是交通大学落实党中央做出的交大西迁战略决策确定西迁方案的关键时期。交通大学师生在这一时期,按照党和国家发展人民科学事业价值取向理解西迁战略,遵循党和国家发展人民科学事业原则要求认同西迁方案,把握党和国家发展人民科学事业方针任务融入西迁大局,由此树立起做交大西迁人的精神追求。交通大学师生秉持“听党指挥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的使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为国服务无私奉献,生动地诠释了西迁精神生成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3.
精神谱系图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传承创新、精神涵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时代精神、启迪后人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迁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是知识分子群体爱党报国的历史写照,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价值观念。西迁精神系列图书记录了交通大学西迁建功立业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以西迁精神为例,分析精神谱系图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意蕴及现实机遇挑战,探寻新时代背景下,精神谱系图书如何践行文化使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28日,伊宁市天高气爽。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在伊犁林则徐纪念馆隆重举行民族英雄林则徐铜像揭幕仪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林则徐铜像揭幕,也是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成立2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自治区  相似文献   

5.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建成的西迁博物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到西安的西迁历程,展现着感人至深的“西迁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全程参与建设的建馆工作人员来说,建成的西迁博物馆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西迁故事和搜集过程。在此记录一些背后的故事,一是为这些西迁事迹所感动,以此激励后人,二是作为工作总结,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带来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梧桐大道旁,绿树掩映着一座灰色小楼,与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校园相比显得格外古朴、庄重,那就是“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每当我凝视她时,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起,她的建立不仅倾注了我的心血汗水,还有更多的充实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5,(6):33-33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更好地挖掘“抗战精神”的内涵,湖北楚天广播电台在近期推出大型系列广播《走进抗战纪念馆》。据悉,该台已派出30名记者奔赴北京、东北、华北、山东等地近60家抗战纪念馆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将围绕抗战纪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地叙述了祠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着重分析研究了其中的纪念性祠堂。认为古代的纪念性祠堂其建祠的目的、标准、规定;立祠的选址,大小环境的处理,之于民众游览观光的作用以及表现纪念对象所采用的方式等都暗合了诸多现代纪念馆的因素。作为古代中国的纪念设施,纪念性祠堂在继承中国历史文化,宏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古代人民爱国爱土的感情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种种理由可以说明中国纪念馆历史悠远,古代的纪念性祠堂就是古代的纪念馆,古代纪念性祠堂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丈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并迎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博物馆》2008,(2):F0002-F0002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200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共展示文物645件,照片766张,艺术品33件,总投资39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正>1955年,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中央号召,从上海迁至西安。西迁以来,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实际行动铸就了“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作为红色档案资源载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本文探究西迁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建设,思考实践路径,意义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提要:纪念馆是为“记忆”而生的一种博物馆,它参与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从而维护群体稳定性、塑造主流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教育。纪念文化和博物馆文化作为纪念馆的两个来源,在各个方面影响着纪念馆中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过程。如何在纪念馆中≯了妙平衡、互补融合纪念文化和博物馆文化,是纪念馆群体历史记忆建构中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课题。关键词:纪念馆;群体历史记忆;纪念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纪念馆的展览陈列,是诠释主旨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纪念馆对外宣传展示的特有平台。它由场馆、情景、陈列、互动、语言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其产生的效果是影响纪念馆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为例,围绕“两弹一星”精神的解读与传承,从纪念馆展陈主题、框架、内容、形式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纪念馆是博物馆的一个主要类型,它是为纪念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杰出人物而建的专题博物馆。纪念馆是专为纪念而建,除具有收藏、研究、陈列纪念对象的遗址、遗物这一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纪念这一突出的精神功能。为使纪念馆更富有纪念性,纪念馆常常依托于纪念对象的有关遗址。更由于遗址上的遗留建筑是纪念对象的事件发生地或主要活动场所或长期生活居住的地方,与纪念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的一切都打上了纪念对象种种活动的印记,它是纪念对象遗留下来的重要历史见证与最大的纪念物,因此往往以此遗留建筑改辟纪念馆,并尽…  相似文献   

14.
马添翼 《新闻战线》2015,(5):103-104
历史是过去传到未来的回声。兰州晚报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既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例行报道的一次创新实践。2014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由兰州晚报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共同举办的兰州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暨甘肃抗战纪念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21位从各地赶来的抗战老兵与8位解放军将军出席开馆仪式。2014年9月30日,共和国首  相似文献   

15.
"四一八"节(农历四月十八)是锡伯族传统社会中重要的民俗节日,其供奉的神灵与祭祀活动受东北地区汉族娘娘庙会的影响。195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四一八"节中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定期组织以娱乐性为主的文艺表演,由于农历四月十八也是清代锡伯族西迁启程的日期,"四一八"节被媒体改称为"西迁节"。进入21世纪后,在察布查尔锡伯族文化精英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影响下,西迁节叠加了西迁和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家国情怀的传统,其目的在于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增强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周冀 《出版广角》2021,(7):53-55
学习西迁精神就是要开展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奉献报国精神的教育,引导和鼓励更多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作用.文章以编辑策划弘扬西迁精神的校史类著作《交通大学西迁》为例,从图书前期策划到具体实施细节,包括选定作者、筛选史料、撰稿方案以及编辑流程和编辑特点进行阐释,以期为同类图书的策划出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纪念馆是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直属的人物类纪念馆,位于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家族祭奉祖宗的祠堂,总面积1051平方米,1912年一1916年,瞿秋白一家寄居于此。瞿秋白纪念馆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是1999年瞿秋白诞辰100周年之际所建,馆名"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纪念馆内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室等,陈列着丰富的反映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照片、实物、文字、文献和研究资料,为宣传、纪念  相似文献   

18.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是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履行系列职责使命的重要依托,而进行革命文物的展示利用,则是实现博物馆、纪念馆上述功能的主要呈现方式。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人物类纪念馆是纪念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博物馆,因为主题明确、性质特殊,在展场环境、展示内容、展出文物上都较一般博物馆有更鲜明的个性特征,纪念馆可利用这些特征,结合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办出独具特色的展览。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这个时候,前来上海解放纪念馆缅怀的人就渐渐多了。更不用说,今年是上海解放和新中国成立65周年。65年前,宝山打响了解放上海的第一枪,经历了解放上海战役中最为激烈、最为艰苦的战斗。2004年9月上海解放纪念馆筹建工作启动后,我与同事一起走访了100多位亲历解放上海战役的军级以上老首长,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征集档案史料和文物,我们所征集的档案史料数量占到整个上海解放纪念馆馆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