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诰敕文书是明代不同爵位贵族和不同品级官僚的凭证性文书,体现了明代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特点。本文根据史料的记载,并结合现存的诰敕文书原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明代诰敕文书制度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爵位和官阶的诰敕文书,在文体、结构、撰写、颁发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认为明代诰敕文书在使用上,是官员考绩制度的一部分,体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2.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及民国诰敕文书,其中,清代22件,顺治朝3件、康熙朝2件、雍正朝1件、乾隆朝3件、嘉庆朝2件、道光朝5件、同治朝2件、光绪朝4件,另有民国时期1件。诰敕文书是明清两代封授官阶以及“覃恩封赠”官员本身、妻室及其先人的凭证。其制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告身”,宋代始由官员本身延及先人。明清之际又有所发展,形成一套较为复杂的诰敕制度。其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1.诰敕之分:以一品至五品官给予诰命文书;六品至九品官给予敕命文书。2.文职封赠官阶名号:正一品曰光禄大夫,从一品曰荣禄大夫,正…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清朝诰命、敕命这类封赠文书的研究或较为抽象,且仅涉及相关制度在某一时间点的形态,或虽具体,却少见个案所处的历史脉络。因希望立体、生动地展示清朝的诰敕,故以世祖、圣祖、世宗三朝为时限,既研究诰敕制度的变迁,又呈现诰敕授予的趋势。由此发现,多民族的清朝有意以多种语言书写诰敕;在政局紧张时大量颁发以笼络人心,局势缓和后则修改制度、少量颁给以减少拥有者,以使诰敕珍贵;诰敕是清朝重要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诰命、敕命是清帝颁赐或授官时使用的封赠谕旨,是民间最为熟悉,并多有收藏的圣旨。诰敕为卷轴式文书,内容书于"江宁织造"专供皇宫使用的提花锦缎上。其锦缎花纹,轴头的用料,按照官员品位高低有着严格的区别。诰敕内的文字书写也有讲究,文官使用玉箸篆,武官使用柳叶篆。文体使用华丽的骈体文,满汉合璧。这是我馆所藏顺治授给噶把喜贤章京多鼐及其妻的诰命。  相似文献   

5.
封典,是封建帝王遇有国家或皇室庆典活动时,给予官员和妻室及先代的思典,以示荣耀和尊定。研读和赏析各种载体高雅而又词藻深途的封典文档,有其自身的既定规律和特质属性可资探索寻觅。笔者拟就封典文体的特点和论敕文书鉴赏,参照乾隆《大清会典》相关内容,结合甘肃十来种县志刊载的封典语教史料实际,钩沉发微,杂揉成文,略陈管见,以飨读者。并作为引玉之砖,就教于博雅。一、皇帝诰敕的特定含义。在我国古代,把帝王颁行天下的命令,通称为诏令。具体包括诏、诰、旨、谕、敕、策令、玺书、册文等,常见的有制、诏、诰、敕四种。诏…  相似文献   

6.
<正>清代诰命、敕命是皇帝封赠时所用的诏令文书,是现今民间收藏最多、百姓最为熟悉的圣旨。它既是帝王荣宠臣下的象征,又是受封人员显赫身份与地位的凭证。上荣祖考、下荫子孙,家有诰命敕命,则显得光宗耀祖。帝王封赠制度自古有之,清代趋于完善。诰敕皇命文书程式严格,等级鲜明。清代皇帝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即子孙承袭爵位没有次数限制,只要后继有人就可辈辈相传,除非获罪削爵)授给诰命。本人得封称诰授,推恩封赠官员曾祖父  相似文献   

7.
明青的诰敕文书属珍贵的历史档案之一,它对于丰富馆藏多种载体的档案,体现地方特色;对于增加档案馆的历史感、厚重感;对于展示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研究古代国家对官员进行管理的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崂山区档案馆珍品库中静静的躺着四件“诰敕”命,其中明天启元年(1621年)敕命两件,天扁六年诰命一件,清嘉庆四年(1799年)敕命一件。这四件“诰敕”命封赏的均为即墨吕氏家族,同一家族在不同朝代均受到当政者的封赏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正>敕谕,也称敕书。敕谕用途有三:一是敕任官员,颁给外任官员。有坐名敕和流敕之别。坐名敕,颁给外任高官,写明被任命官员的官职、姓名,职权范围,任职期满要缴回;流敕也称流传敕,颁给职位较低官员,只写明官衔,不写姓名,职权固定、简明,任期满后不缴销,转交接任者收掌,在本衙门内流传。二是敕谕臣民。是皇帝针对某时某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向特定地区或部门公布的重要政策法令。三是敕封或谕告外藩。  相似文献   

10.
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的"周氏诰敕"档案是江苏省档案馆保存的年份最早的一份档案。该档案最早发现于常熟民间,由周氏后人珍藏,1985年被征集进馆。这件命名为"周氏诰敕"的明代档案外形呈卷轴式,展开后卷长260厘米,幅宽30厘米,材料为绢质。从右至左分湖蓝、明黄、淡黄三段色。湖蓝色段上靠近卷首的部位织有两条金龙,右侧龙头朝上,左侧龙头朝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色彩明艳。双龙紧紧包裹着"奉天诰命"4个金色篆字,均呈竖立。在湖  相似文献   

11.
正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制、诏、诰、敕、谕、旨、批等命令的总称。现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圣旨",多为明清皇帝封赠官员及其先人、妻室的诰命与敕命。近年来,在影视、戏曲等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皇帝圣旨或"情景再现"颁发圣旨的场面。那么皇帝圣旨到底什么样?圣旨里又隐藏了多少故事?本讲就与您聊聊明清圣旨——诰命与敕命,以及社会上流散诰命、敕命的真假是非。  相似文献   

12.
任学军 《档案天地》2009,(2):19-21,46
翻阅史料,追寻告示的历史足迹,最早可以追溯到“诰”这种公文,它是古代帝王对臣民进行告诫、勉励时使用的一种下行文。告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汉代时,将“诰”去“言”为“告”,改称为“告谕”:唐代称之为“告身”;宋代时称为“敕榜”;“告示”一词的正式使用是在明朝,这时的告示已经不再是君王的专利了,  相似文献   

13.
敕 文书名称。始用于汉代,南北朝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唐宋之时,君主指示及诫励臣工或晓谕军民时,有敕旨、敕榜之类。明代皇帝对巨工有所训示时,则用敕谕,封赠中下级官员时,则用敕命等。清沿古制,对于敕之  相似文献   

14.
张鹤鸣(1551—1635),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通过会试,至二十年参加殿试成为进士。初授山东历城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仕至兵部尚书。因误用辽东巡抚王化贞,导致明军在广宁溃败,于是辞官告归。天启六年二月,因魏忠贤荐,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十二月改为兵部尚书。后崇祯帝铲除阉党,张鹤鸣受到朝臣连续上章抨击,自求隐退,被诏加太子太保返乡。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李自成部攻颍州,张鹤鸣组织抵抗,城陷被杀,年85岁。其家人六次受到封赠,而封赠诰敕原件在崇祯八年兵乱中焚毁。封赠诰敕的文本,多保存在其后人多次续修的《张氏族谱》(今存民国26年刻本)中,尚能构成比较完整的任职轨迹。这些诰敕文本,所载内容不仅与明代的封赠制度吻合,而且与(顺治)《颍州志》中的记载一致。兹按时间顺序依次辑录刊出,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敕谕,又称敕书,与敕命合称"敕",是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之一,也是民间俗称皇命"圣旨"的一种,主要用于授任官员、敕谕臣民、晓谕外藩等,纸质状(片)式。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敕书用纸有三种,一是金龙香笺表里四层黄纸,二是画龙笺表里三层黄纸,三是印边龙笺表里二层黄纸。授任官员:敕谕是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根据官员的职级高低可分为坐名敕和传敕两种坐名敕授与高官,如督抚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心雕龙·诏策》,我们可以了解上古至魏晋时期诏策的大致变迁情况:上古时期统称"命";三代的诏策除了命,还包括誓和诰;战国时期改称"令";秦时规定"命为制,令为诏";汉代规定帝命分为策书、制书、诏书和戒敕四种;魏晋时期基本继承汉制。  相似文献   

17.
孙逖,本贯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生于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卒于唐肃宗上元年间。孙逖一生文名甚著,史载其“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颞、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  相似文献   

18.
制 (1)文书名称。亦称“制文”或“制书”。始于秦代,是中国古代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于重要制度颁布时使用之。清沿古制,凡大典礼宣示百官,则有制辞。如祭祖天地或册立皇后等典礼,均各颁制。 (2)中国古代皇帝所颁发的诰敕文书中,其  相似文献   

19.
孙逖,本贯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生于武后万岁登封元年(696),卒于唐肃宗上元年间.孙逖一生文名甚著,史载其"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颂、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1]5044.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代皇帝或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类皇命公文总称诏令文书,民间俗称圣旨。清代,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前所未有,展示和象征皇权的诏令文书最为完备,除沿袭历代传承的制、诏、诰、敕外,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适应国情需要,又增加了谕和旨。凡皇帝主动颁发的为"谕",回覆大臣奏请而颁发的为"旨"。回覆大臣奏请的旨,因问题涉及面较宽,需要颁发有关衙门遵办的,也称为"谕"。无论是谕抑或是旨,均是皇上下达的命令,一律称为"上谕",是清代独有的诏令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