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动乱,包括藩镇动乱和禁军动乱,而主要是藩镇动乱。五代藩镇军阀(称为节度使)之骄横与暴虐较之唐代藩镇军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逞其武力,嗜杀为雄,轻则杀人越货,重则反抗中央,甚至篡权夺位。因之,五代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年中,战争频仍,动乱迭起,政权如走马灯似地更换。用北宋史学家欧阳修的话说,就是:“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五十三年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至三、四岁而亡”、“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相似文献   

2.
五代上承唐末,是落镇动乱的时代;下启北宋,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针对落镇动乱,五代勒廷实施了反动乱的举措,在军事上、行政上、财政上各方面进行了削藩。本文即探讨行政上的创藩举措,以求教于史学前辈与同仁①。一、空革各镇行政区划采取以下林种方式变革落镇行政区划。(-)、分割藩镇。把一个落镇分割为两个定镇,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支郡或叫支州割让给另一个落镇。梁太祖夺得歧王李茂贞的徽延镇后,把它分割为保大镇和保塞镇。梁本帝分割魏博镇为魏博镇和昭德镇。后唐庄宗割晋州镇之终州表河中镇。后唐明宗割东川【镇…  相似文献   

3.
唐代中后期藩镇林立,这些藩镇或依附于中央,或割据一方与中央对抗,致使唐王朝动荡不安。东南型藩镇是指控制荆南、湖南、福建、鄂岳、江西、淮南、宣歙、浙西、浙东等地区的藩镇。这些藩镇在广德元年(763年)至乾符元年(874年)的唐中后期这一百多年间,共发生十二起动乱。从时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德宗与宣宗时期。从空间上看,这些动乱主要集中于浙西地区。东南型藩镇虽只有十二起动乱,但其动摇了唐王朝的主要经济来源,加快了唐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4.
宋人对黄巢起义以前的唐代藩镇割据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认识不同。对黄巢起义以前的藩镇割据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具有保卫京师、抵御外辱的积极作用,并且是宋人解决边疆危机、改造地方军事体制的借鉴对象。但对唐末五代藩镇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是唐朝灭亡、五代动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唐代中后期藩镇内部频繁的军士动乱严重威胁了地方节度使的社会地位和人身安全。在藩镇内部,一些节度使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采取了诛杀乱军、设置亲兵部队、质子、严密监视等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势力强大的藩镇军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开五代及北宋军事制度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后唐皇子李继笈以及宰相郭崇韬率军攻伐前蜀王氏政权。在巨大的军事胜利面前,后唐庄宗李存勖接连做出了一系列荒谬而血腥的举动,郭崇韬、朱友谦等重臣、军将相继以“谋反”的罪行被诛杀,征蜀大军分裂为两派。此后乱局波及全国,河北驻屯军哗变,前往镇压的讨伐军反而与之合流,主帅李嗣源转而支持反乱军,并南渡黄河夺取政权;庄宗死于内乱;李继笈回师途中得知政权易手,选择了自尽。在这场政治剧变之后,隐藏了后唐政权诸多矛盾。后唐君臣发动这场远征意在重新分配内部政治权力,而对于政治形势的误读以及积聚已久的猜忌,最终导致了李存勖错误的决策,引起连锁反应。后唐庄宗政权的灭亡,是五代时期一例失败的藩镇建国史,暴露了藩镇体制蜕变过程中的缺陷与弊端。  相似文献   

7.
晚唐五代词的历史价值刘义钦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唐诗、宋词是两个并峙的高峰,而处于二者之间的晚唐五代词是否就是个"深谷"呢?大概人人舍说,这不可能。然而,事实上晚唐五代词向来并不被人们所推重,原因是人们习惯上认为它内容上太"艳",题材上太"狭"。...  相似文献   

8.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分裂割据时期,由于连年混战,军阀当政,故刑法较为严酷,唐代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的统一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遭到很大破坏。历代史家大都认为这个时期无礼乐制度可言,对其法律制度也采取否定态度。然检诸史籍便可发现,各朝统治为强化其统治,在立法方面并非一无建树,在中国法制史上五代时期也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后晋的一个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新五代史·杂传·安重荣》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教版)第10课五代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动乱时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王朝在中原一带相继交替.这些王朝统治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后梁也不过16年,最短的后汉只有3年的时间.这个时期,许多藩镇和禁军将帅一旦重兵在握.就开始觊觎皇帝的宝座,教材中引用的节度使安重荣的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这些人的野心,同时也为其在实现野心过程中的残暴行径作了很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一、线索与特征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历时461年,包括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这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从政治上看。(1)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经历了五代  相似文献   

11.
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藩镇的起源藩镇就是方镇,据“新唐书”兵志所说:“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由此可知,唐代的藩镇,是从边防军发展而来。边防军如何会发展成为藩镇的呢?这应该从唐代边防军的兵将两方面来看。先从士兵方面说,我们知道唐初继续前代施行府兵制,兵士系由拣点而来,被拣点者为府兵,这种兵制,系建立于均田制的基础上,使得“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亦即在府兵制下的边防兵士,轮番服役,将不专兵。但自高宗武后以后,特别在玄宗时,均田制受到激烈的破  相似文献   

12.
唐初,随着大量北方游牧民族的内附,河朔成为移民奥区,城傍一直是河朔藩镇的重要土壤。部分城傍则与农民融合为一,从事农业生产,转变成了农民,同时也为河朔带来了尚武风气。唐束黄巢大起义时,一些河朔农民加入了起义军,至五代和南宋初期,河朔农民成为抵御契丹南下的生力军,而河北忠义军也成为抵御金兵南下的主力。在河朔由胡化回归到汉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卷)是一部质量很高的专科辞典,博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但正如俗语所谓“金无足赤”、“百密一疏”本辞典的个别条目也存在着解释不当的问题,如辞典第579页[统叶护可汗]条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末的混乱局面已走向部分统一。此后,不少政权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国家的统一进行不同程度的努力。最终,北宋在后周世宗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世宗未竟的统一事业,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藩镇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使中国的大分裂走到了终点。因此,这时期同时也是统一趋势不断增长,最终到北宋完成统一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5.
北宋冗官论     
冗官本是封建王朝的社会通病,而北宋(公元960——1127年)尤为突出,以至“四海之广,不能容滥官,天下物力,不能供俸禄”,达到了这种地步,实历史上所少见。继唐末五代一番动乱而建立起来的北宋王朝,其官制吏治一方面承袭了原藩镇的某些制度,敷衍扩充;一方面竭力采取铲除藩镇、防止农民暴动的措施,增设政权机构。所有官员有官衔、职称而无具体差遣,造成一种极为混杂的现象: “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  相似文献   

16.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五代时期的南北局势》一章教材,讲的是我国唐和北宋两个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这个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又是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历史比较复杂,头绪也较多。教材重点扼要地叙述了“契丹的兴起”、“后周的政治改革”和“南方经济的发展”等三个方面。我觉得,要把这  相似文献   

17.
食人即把人作为食物来食用,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食人现象存在.自先秦以来关于食人的记载不绝于史书,但是数量相对较少.至五代时期食人现象大量出现,这是当时社会动乱的产物.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缺粮、社会秩序败坏导致复仇以及恐吓行为激进化等,都是五代时期食人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五代时期食人方法多样,对人肉的处理基本上借鉴了时人的饮食方式,且生食人肉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自从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后,曾几度出现分裂割据局面,至于社会动乱、人民起义更是史不绝书,如果仅仅从现象上看,的确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就是在这样曲折复杂的道路上向前迈步。在这统一→分裂(动乱)→再统一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即:统一的趋势是由北向南,统一大业往往是由北方来完成。唯一的例外是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但是时隔不久,就由其子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重演了一幕由北至南的统一。这难道只是历史的巧合吗?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情况下,仍然是由北方来重振纲纪,完成一统,这就似乎有点让人费解了。本文想就这一历史现象,从政治状况、经济实力、地理环境、民族关系等方面来作一肤浅的试探。下面从中国历史上几次典型的由分裂趋向统一的局面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魏晋时期动乱社会为背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动乱的社会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而且是造成畸形人生观的根本原因。文章着重剖析魏晋士人对当时动乱社会的人生看法,从历史角度说明了安定团结的社会是造就积极的、辩证的人生观的思想基础。古人云:无古不成今,论古以鉴今。通过对魏晋时期士人的几种主要人生观的论述,希望能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揭示在我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制造社会动乱是不得人心的社会现实,以及论证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湖南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张国刚同志的《唐代藩镇研究》一书。杨志玫教授评论说:“该书提出许多独立新颖的见解,读后令人耳目一新。”现摘录书中“引言”的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藩镇,在一般读者眠里几乎成了分裂割据的代名词,这实际上是不合历史事实的。唐代藩镇近五十个,被列入《新唐书·藩镇传》的不过七、八个,是不能代表整个藩镇的情况的。藩镇又称藩岳、藩翰、藩垣、藩侯、在古代不是一个贬词,是形容地方机构能够屏藩王室,镇守一方的美称。从历史上看,藩镇的出现也是历史的必然。唐代藩镇(道)与唐王朝究竟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可以分成如下四种类型:一是割据型,主要集中在河朔,大多是安史旧部归降者,其代表是魏、镇、幽三镇;二是防遏型,主要集中在中原一带,多是战争期间临时设置军镇分合变化而来,虽然时或不听指遣,却仍不失为朝延制遏骄叛的屏障,并非割据藩镇;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