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邓佳  胡显强 《今日教育》2010,(11):48-49
学校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而不仅仅是艺术或音乐、美术课),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实施理想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抓好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诸方面素质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方针曾一度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美育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提到了与德、智、体并列的地位。美,是人类在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神秘的宇宙世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被创造和产生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科学地认识美,鉴赏美,运用美。作为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感受美,欣赏美,传播美,收获美。  相似文献   

4.
美育可以使人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生理想教育的最有效形式。学校教育中必须遵循实施美育的特殊要求,选择有效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美育可以使人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生理想教育的最有效形式。学校教育中必须遵循实施美育的特殊要求,选择有效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劳动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劳动者,必须对年轻一代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使之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和主动的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但长期以来,美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有的学校把美育看成是“副科”,有的学校虽口头上承认或者强调美育,但却不见体现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7.
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时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明确地把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内容调整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人认为,德育包含了美育,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极其有害的。德育与美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但是美育有其独特的内涵、独特的作用,德育包含不了美育,美育不是德育的一部分。德育包括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开展勤工俭学对加强教育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的联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艺龙 《中国高校科技》2019,(11):I0016-I0016
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其中“美”即美育,是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而油画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鑫 《考试周刊》2012,(35):124-125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康、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这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审美教育,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原国家总理朱镕基曾说过: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美育应当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课,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不仅要加强德育、智育、体育,而且还要加强美育。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学校教师和领导干部,要承担育人的任务,必须研究美育,明确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学校教育不能没有美育。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美育问题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代新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从美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应符合美的原则。美的本质就是主客观的和谐自由关系。因此,人的发展应是上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德、智、体、美、劳各育在人的发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热爱劳动等促进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对美育的要求,为了培养跨世纪的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使学校美育在学生  相似文献   

15.
林东翠 《考试周刊》2009,(43):148-149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绝不仅仅是外表和形式的,更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的健康的复合体。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关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一、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看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一科学的论断,深刻地说明了美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为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对受教育者实施德、智、体、美全面系统的完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学校的战略目标,就是要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美育的学校不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学校。——引自仇春霖主编《美育原理》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曾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是,自1957年后,因受“左”顺思潮影响,教育方针只提德、智、体三育。这种观念深扎人心。1981年党中央号召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把美育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程上来。1986年,党中央在《七五》计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从而恢复了美育在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地位。虽然党中央确立美育在教育中重要地位已有十年之久,尽管有关部门也做了不懈的努力,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贯彻还是不…  相似文献   

19.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社会主义学校主要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所以,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在教育对象上,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内容上,由单纯重智育到同时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而且把德育提到首位;在教育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到因材施教;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由死记硬背转到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实现以上四个转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  相似文献   

20.
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谈到教育时曾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及21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并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把美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