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鲁迅在《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中,深入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妇女阶层。在众多的妇女形象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祝福》、《伤逝》、《离婚》中刻划的祥林嫂、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从她身上,集中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关于比较阅读的单元知识和训练的要求。我们进行了这一尝试。对鲁迅的小说《药》中的夏四奶奶,叶圣陶的小说《夜》中的老妇人,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中的尼洛夫娜,这三个母亲形象进行了比较阅读,收到了以往单篇教学或一般阅读教学所无可比拟的教学效果。时代不同,命运相同。鲁迅的《药》写于1919年,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现实。叶  相似文献   

3.
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叫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因此,多方面或多角度地比较作品的相同点或相异点,是比较阅读的常用方法。例如:《祝福》、《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母亲》四篇课文,乍一看没有可比性,而仔细分析,则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进行比较:《祝福》使学生认识反动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就是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广大妇女要想得到解放,只有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统治,铲除了封建礼教才能实现。《守财…  相似文献   

4.
《祝福》是鲁迅最优秀的悲剧小说之一。它从被压迫妇女的角度,对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间或有之,但没有一篇能望《祝福》的项背;从各个角度揭露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思想的作品不少,但能象《祝福》这样深入腠理、击中要害的却不多。《祝福》如  相似文献   

5.
夏四奶奶与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两个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一个是《药》中次要人物,一个是《祝福》中的中心人物。小说中两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也不一样,一个生活在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个在辛亥革命以后。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两个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标志着作者的艺术视野开始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名为母亲实为奴隶的悲剧形象,她已经不被当做有生命、有灵魂、有意志的人,被剥夺了做母亲、做妻子的权利,只被当做可供买卖的物品。作品控诉了在"典妻"制度下封建阶级对于农村妇女的残酷压榨和欺凌,这是继鲁迅《祝福》之后,反映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的血泪生活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7.
陈琳同学问:读鲁迅的小说《祝福》,总觉得作品中的“我”有点阴阳怪气,很不是滋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我”这个人物呢? 《祝福》这篇小说是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来深刻地反映封建礼教摧残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  相似文献   

8.
《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个集好女人、穷女人、苦女人于一身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虽然祥林嫂具有传统女性的种种优点,但却受到神权、族权、夫权的多重绞杀,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鲁迅通过这一形象,提出了劳动妇女出路的严肃命题。尽管鲁迅对此并未正面回答,而是从反面给人以警示:正确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劳动妇女的根本出路。这是《祝福》作为文学遗产的现实意义和永恒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突破口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篇目有鲁迅先生的《祝福》,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和高尔基的《母亲》。《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短篇小说,其余两篇均为长篇小说节选。 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它除了借助一些表现手法加以体现外,还得依赖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环境的具体描写。本单元小说的故事情节不算复杂,通过阅读,学生较容易把握。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祝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农村妇女祥林嫂的典型,这一典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悲剧。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凶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封建的五权:夫权、父权、族权、神权、政权。就是这五根绳联合绞杀了祥林嫂。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1990年版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小说单元,共选了八篇小说,其中有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高尔基的《母亲》.这三篇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母亲形象,三个母亲既有惊人的相似,又各具风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家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和作品的不同风格,领略到它们诱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药》、《夜》、《母亲》中塑造的三  相似文献   

12.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13.
谈祥林嫂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二字深刻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放的本质;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祝福》,则用具体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吃”掉的活生生的现实。《狂人日记》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祝福》发出了救救祥林嫂的呼喊。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摧残致死的妇女形象,她在遭受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迫害时,表现得十分愚昧和麻木。读了《狂人日记》,再去读《祝福》,就会发现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意  相似文献   

14.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述,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加以反映,深刻显示出当时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鲁迅的《祝福》中,所谓的"祝福"并没有表现出祝福应有的积极性,其所提出的祝福实质上是一种寒冷的"祝福",具有一定的讽刺性。本人在阅读《祝福》的基础上,对《祝福》中寒冷的"祝福"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 关注妇女命运,探求她们的解放道路。是我国现代作家普遍重视的一个创作主题。鲁迅是这一主题景初的开拓者.他的小说《明天》、《祝福》、《离婚》、《伤逝》等,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展开了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和“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不幸命运,他以忧愤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祝福》发表以来,强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激励着人们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是因为它的主人公祥林嫂被黑暗的封建社会吞噬掉的悲剧,真实地反映了传统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吃人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形象地揭示了反封建斗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们在分析《祝福》中的祥林嫂时,谈到她死于何时...  相似文献   

17.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一个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祝福》写于1924年2月,发表于同年3月25日《东方杂志》上。它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鲁迅十分关心妇女问题,在《彷徨》中,《祝福》,《伤逝》、《离婚》等一系列作品,都是从妇女解放这个角度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的。鲁迅这样做是同当时的社会思想斗争密切相关的。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建立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阵线,革命力量深入到农村,革命思想冲击着腐朽的反动势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第一次国内革命高潮就要到来。而北方却依然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退潮后,北京  相似文献   

18.
一《为奴隶的母亲》写于一九三○年一月,同年三月发表在鲁迅主编的《萌芽》月刊上。它是我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柔石较为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中产生的一个优秀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的写作年代是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年代。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过着极其贫困和落后的生活。在所有被压迫被奴役的人群中间,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最低贱的。除了政治的压迫、经济的剥削以外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宗教迷信,这些社会上有形无形的毒鞭,无时无刻不在抽打着妇女的心灵。劳动妇女从降生到死  相似文献   

19.
《祝福》,一首封建社会被压迫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悲歌。鲁迅曾说到他对当时社会的认识:旧中国就像一个制造“人肉筵席宴会”的“厨房”。读完《祝福》,感到确实如此,正如人们所说,《祝福》的悲剧性不在狼吃阿毛,而在封建礼教吃了祥林嫂。  相似文献   

20.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