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枝江县董市镇第三小学蒋冬梅(443200)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启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诱发并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积极主动,自强不息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2.
介绍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分析“因材施教”思想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提出具体运用“因材施教”思想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3.
关于全面素质培养和因材施教的几个认识问题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刘炳愉关键词:全面素质因材施教1996年3月国家教委周远清副主任在全国高校“两课”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切实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要“因材施教”,而且是“全面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教育方法众说纷纭,最关键的是要因材施教。如何因材施教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本文重在论述“因材施教”的内涵及其方法,从一个较深的层面揭示了“因材施教”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教师对具有同样表现的男生和女生有着不同的评估结果;性别偏见造成错误的“因材施教”;承认性别差异是真正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消除性别偏见的“因材施教”是确保教师对学生公平,客观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多元智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教育界走俏,欢欣鼓舞有之,反思质疑也有之,但不论何,都将“泊来”的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瑰宝“因材施教”紧密联系:前将多元智能理论“本土化”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后则将因材施教与多元智能“相映成辉”,以证明中国“古已有之”,并点评加德纳“不尊孔、不宗中国的经”,责言国人“只倡西方的理论,不知先人的智慧”。我在这里无意臧否何,只想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绕过这个问题,谈谈多元智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首倡的一项重要教学原则,沿用至今。但今人提及“因材施教”时,往往并之以“扬长避短”,谓之“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理由如:林黛玉柔弱巧慧,教其绘画绣花,可保成功,若教其拳击相扑,则实属缘木求鱼;而鲁智深凶猛强健,教其拳...  相似文献   

8.
小娃娃,学种瓜,种在哪?大树下,小树像把伞,阳光全没啦。“哎呀呀,哎呀呀,叫我怎么发芽芽。”材旨导老师:马宏)种瓜种在大树下@蒋冬梅$徐州幼师三(4)班~~  相似文献   

9.
因材施教辨正蒋冬梅自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始,因材施教便是为人熟知和公认的教学原则了。宋代大儒朱熹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一语由此而来。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教育界在50年代和80年代对它展开过较为集中的讨论。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它仍持有...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满足于泛泛而教的水平。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家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显得十分必要。一、“因材施教”有利孩子健康成长“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最早由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经历代教育家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材施教”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使个性不同的孩子都得到发…  相似文献   

11.
论“因材施教”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因材施教”的现代意蕴吴华,罗海萍杭州大学教育系一“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中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学生个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教授行为间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由于教学背景的变化,现代所谓“因材施教”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  相似文献   

12.
班级的整体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必须对学生“统一要求”。班级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在工作中还必须“因材施教”。因此,要贯彻“统一要求”,就必须确立班级的共同目标和选拔好班干部,而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好,中,差生情况,分别做工作,以取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教育原则,更是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实施小班教学是现代教学“因材施教”的保障,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现代教学中“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全班教学、分层、分组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模式为现代教学中“因材施教”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转化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缝农要“量体裁衣”,打仗要“审时度势”,那么育人就要“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这对学困生转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因材施教搞好素质教育孙吴县教师进修学校伊桂珍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都要注意因材施教。”那么,如何因材施教,搞好素质教育呢?一、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全面准...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始于孔子,发展于王守仁、陶行知。进入现代,“教”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材”不仅被理解为学生,而且被理解为教材。文章从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将“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教育实践中,调和三因素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方面从认知水平、生理、智能、气质、个性的角度谈如何“因材施教”。教材方面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谈,主要针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辨别性知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作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的“因材施教”问题,阐述了不同授课对象存在的背景差异,说明了面对不同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如何实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遗传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研究结果都指出,人的资质的千差万别,是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的。而最适合于千差万别资质的学生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因材施教”呢?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我们现在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但我认为,“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对我们现在的教学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四人邦”横行的时候,“因材施教”也遭到围剿。“四人邦”一伙攻击“因材施教”,把它一棍子打入“黑货”之列。至今有些同志仍把“因材施教”视为“禁区”,这对于改革教学和培养人才是不利的。下面谈一点个人意见,和同志们一同探讨。“因材施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是科学地反映了教学上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